比亚迪(01211)的云轨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可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说熟悉是因为,云轨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事实上,早在2011年,比亚迪就成立了1000人的云轨研发团队,市场对云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而说云轨陌生,是因为云轨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商用,很多投资者还没有机会实地体验乘坐云轨,对云轨的认识还停留在概念阶段。
那么,乘坐云轨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1月12日,受比亚迪邀请,笔者会同各界媒体同仁参观了坐落于银川花博园的全球首条搭载100%自主知识产权无人驾驶系统的跨座式单轨。以下是此次体验云轨的过程
人脸识别助力,乘客“秒过”闸机
其实,乘坐云轨的流程和人们日常乘坐地铁的流程大同小异,首先是购买车票。
不过,由于此次乘坐云轨是体验之旅,因此现场并没有安排购票环节。但为了了解乘坐云轨的购票方式,智通财经研究员咨询了现场比亚迪的工作人员。
据工作人员表示,未来比亚迪会推出一款购票APP,乘客只需要在APP内上传自己的头像资料,完成注册便可购买车票。值得一提的是,这款APP还有望在国内打破地域限制,乘客在任意城市都可以通过这款APP购买相应城市的云轨车票。此举能够有效节约乘客时间以及车站的营运成本。
购买完车票后,乘客便可通过闸机前往站台候车。
我们在现场通过闸机的流程是,先由现场工作人员对参观人员(下称乘客)进行人像采集,而后自助过关。
智通财经注意到,每一台闸机上方都安装有人脸识别装置,乘客只需把脸部面向闸机上的人脸识别装置,闸机通道便可迅速打开,完成过关的动作。经测算,乘客把面部对准人脸识别装置到通过闸机,整个过程只需要3秒钟左右的时间,非常便捷。
我们知道,通常乘客通过地铁闸机时,如果携带了较多的行李,需要在闸机前放下行李,而后拿出公交卡刷卡通过闸机通道,过程较为繁琐。但比亚迪的人脸识别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痛点”,
客流实时监测提供舒适保障
通过闸机后,乘客们乘坐电梯来到二楼站台。在站台内有两块电子显示屏显得格外显眼,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块显示屏起到的作用是客流实时监测,能够为车厢、站台、乘客通道的客流提供拥挤提醒,为乘客出行提供更舒适的保障。
无人驾驶系统摆脱对人工依赖
进入云轨内部,首先看到的是云轨的驾驶舱,驾驶舱也是最能彰显云轨科技含量的一部分,因为这里要提到无人驾驶技术。
根据智通财经APP的了解,比亚迪云轨的无人驾驶系统已经达到最高等级——全自动无人驾驶(UTO),可实现全自动运行,并且还具有安全追踪间隔最小、断电无人驾驶、自动诊断、休眠唤醒、客流实时监测、人脸识别等多项功能。
据了解,无人驾驶技术存在的主要意义,一是有效降低云轨运行过程中对人工的依赖,二是节约人工成本。
我们知道,传统的交通工具需要由人来操作,难免对发生由人的主观因素导致的失误,而无人驾驶技术很好的去除了认为失误因素的影响,使得出行更加安全。
此外,每辆云轨每年还将为运营单位节约数十万元的人工成本,智通财经APP在招聘网站上看到,部分一线城市地铁驾驶员的月薪已经达到8000元至10000元。据了解,部分地铁会配备主、副两名驾驶员,并且实行轮班制度。这说明搭载无人驾驶技术的云轨能够节约大量人工成本。
平稳舒适不输高铁
最后再来谈一下试乘的感受。
首先,在内饰方面比亚迪云轨车厢和地铁车厢有诸多相似之处。云轨的车厢两侧设有两排5人座位,因为两节车厢中间有电池和铰链等设备,所以每节车箱的头尾也各横向设置了一排4人座,中间部分为站立乘客扶手和拉手(为了便于接待参观人员,暂时拆除),每节车厢最大载客量可达160人至180人。
另外,云轨做为公众交通设备,车厢内部各项公众应急设施完善,包括空调、车站指示屏、广告电视屏、紧急停车按钮、紧急破窗锤等等。
不过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华为为比亚迪云轨提供的eLTE通信技术(4.5G轨道交通无线专网 )。据悉,华为的4.5G轨道交通无线专网,作用是为云轨无人驾驶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输送通道,两者默契配合才能让无人驾驶变得可控、安全。
对于乘客而言,华为4.5G轨道交通无线专网,为乘客提供了便捷的无线上网服务。乘客只需要连接车内的无线网络便可一键上网。无论是看视频,玩网游,还是收发邮件都不在话下。
当然,既然是乘车,乘坐感受也十分重要。此次我们乘坐的是限速25公里的旅游专线,在低速运行环境下,云轨运行较为平稳,颠簸感较小。
此外,由于云轨采用了电力驱动和制动,因此运行过程要比地铁安静不少。
综上所述,比亚迪的云轨是一款便捷、安全、服务周到且科技感十足的交通工具,它的存在解决了传统交通工具诸多“痛点”。而这样的交通工具造价仅为地铁的1/5,建设周期仅为地铁的1/3。因此,有理由相信,比亚迪的云轨未来能够服务于更多的消费群体,为比亚迪创造更多价值,同时为股东带来丰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