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讯,在素有“金眼银牙”之称的眼科赛道上,众多医药企业正加速狂奔,除了近期引发热议的拨康视云冲击港股IPO一事外,国内眼科领域龙头医药企业远大医药(00512)也再次取得眼科创新产品的研发新进展。
12月27日,远大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用于延缓儿童近视进展的全球创新眼科药物GPN00884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已获国家药监局正式受理。
聚焦高增长近视防控市场,GPN00884或提供全新临床方案
根据公告,GPN00884滴眼液是一款用于延缓儿童近视进展的全新作用机制的创新药,本次滴眼液获受理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递增的I期临床试验,拟入组40例健康受试者,旨在评估GPN00884滴眼液在健康受试者中单次及多次给药后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作为一个不可逆转的疾病,近视切切实实地影响着大众的日常生活。尤其在电子产品愈发普及,用眼需求大幅增加的背景下,近视呈现出患病人群规模扩大化等发展趋势。其中儿童青少年作为近视高发群体,正呈现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发病率也不断攀升。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视觉报告》,2020年全球近视患病人群达到26亿,特别是亚太地区高收入国家近视患病率高达53.4%,远远高于澳洲、欧洲、美洲等地区。中国是全球近视人数最多的国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调查结果,中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高居世界第一。202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Frost & Sullivan预测2030年中国20岁以下近视人数将达1.9亿人。
受大量患者人数所驱动,近视治疗产品的临床与市场需求也将持续扩大。Frost & Sullivan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治疗青少年近视药物的市场规模已达约8,400万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约480万美元;2027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9.3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预计约5.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03.5%及160.8%。
图片来源:拨康视云招股书
在此形势下,预防近视、延缓近视也在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助推下日益成为大众共识。2018年中国教育部联合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将近视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之一。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印发《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提出要围绕儿童近视精准干预技术与策略研究,支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技术和产品创新研发等具体要求。
相关政策的支持为我国眼科用药市场的增长奠定了基础,然而尽管用药空间十分巨大,目前近视预防用药的产品品类却相对较为单一,呈现出了需求大但选择少的局面。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可用于预防近视的药物主要以低浓度阿托品为主,尽管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已有所布局,但相关产品正处于在研阶段,尚无获批上市的阿托品药物。
整体来看,在延缓儿童近视进展方面,国内目前尚缺乏疗效和安全性明确的药物,该疾病领域存在着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而GPN00884(与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相比)不仅不会出现畏光、调解下降等不良反应,且给药时段不受限制,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望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延缓儿童近视进展临床治疗方案。
夯实大众护眼生态圈布局,推进创新产品研发进程
据悉,远大医药作为中国主要的眼科药研发、生产及销售综合企业之一,已在眼科领域深耕十余年。公司眼科在售产品近30款,主要聚焦于干眼症、眼底出血、青光眼、白内障、抗炎、近视相关等主流适应症,包含处方药、OTC、器械、消费品等几大类别。公司还于业内率先提出打造集“预防+治疗+保健”为一体的“大众护眼生态圈”。
以国内首支不含防腐剂的滴眼液瑞珠®为例,该产品作为远大医药眼科领域的明星产品,不仅赢得了消费者青睐,连续七年获得西普金奖“健康中国·品牌榜”,也获得了《中国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防治专家共识(2021年)》、《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等多个专家共识的权威推荐。此外,公司和血明目片已上市20余年,是全国独家品种、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该产品获国家医保目录(2022年版)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收录,并进入了多个指南及共识。
创新管线方面,除此次进入IND阶段的GPN00884,公司另有3款全球创新产品,可分别用于治疗干眼症、翼状胬肉以及眼科术后抗炎镇痛。其中用于治疗翼状胬肉的创新产品CBT-001于今年3月获批在中国开展III期临床研究。治疗干眼症的小分子多肽药物GPN00136 (BRM421)于今年4月获批在中国开展II期临床研究,于抗炎镇痛的激素纳米混悬滴眼液GPN00833于今年10月完成中国III期临床试验的首例患者入组给药。
图片来源:远大医药微信公众号
远大医药表示,公司一直高度重视创新产品和先进技术的研发,未来将持续加大对全球创新产品和先进技术的投入,丰富和完善产品管线及产业布局,并将秉持“以重磅创新药械为引领,以大众护眼生态圈产品为基础”的发展战略,不断强化行业影响力,实现业务领域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