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时尚潮流最前沿是每一个爱美女孩的追求,于是随着不同的时尚流行风格不断改变自己的时装款式便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消费需求。在如今女装快时尚时代下,ZARA、H&M、Uniqlo等各大快消时装品牌不断推出新品在市场上“攻城略地”。而在此时,一个曾经风靡全国的品牌却还在原地踏步,甚至沦落到不得不大规模关闭门店缩减开支度日,这就是Esprit。
2月28日下午,Esprit品牌母公司思捷环球(00330)公布了公司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6个月的中期业绩。期内,该公司实现收入约80.39亿港元,同比减少约3.4%;公司股东应占亏损9.54亿港元,去年同期溢利6100万港元;每股亏损0.5港元。这是思捷环球在继16-17财年实现扭亏为盈后,再度陷入亏损状态。
对于Esprit这个品牌的火爆程度可能00后和90后并无多大认知,但70后、80后却是印象深刻,它曾经是一个需要一些经济能力才能负担的时髦品牌,这个来自美国的“潮牌”牢牢占据了70后和80后青春记忆中关于时尚的位置,也是国内第一批具有“中产”意义的时尚名字。
但如今这个曾经的“潮牌”却只能无奈接受现实的抛弃,设计老化、款式单一,无法适应快时尚时代的消费需求。在目前时装快消品市场上,ZARA比它时尚、H&M产品线更为丰富,Uniqlo基本款性价比更高、更“百搭”,原地踏步的Esprit似乎已与“潮牌”二字脱钩。
此次思捷环球在发布的17-18上半财年业绩报告中表示,公司目前的使命是“令 Esprit 历久常新,并在这新世代环境下取得成功”。愿景虽好,但实际情况却或许比想象的要糟。
中国区业务影响公司盈利
在此次公布的公司业绩中,思捷环球提到,公司零售(不包括电子商店)收入于17-18上半财年按本地货币计算同比减少13.5%,其中公司核心的德国地区同比减少11.7%,欧洲其他地区同比减少11.6%,而亚太区却同比减少高达18.4%。
思捷环球表示,减幅符合公司加快重整该地区店铺网络的计划,但销售表现则明显受中国百货公司内特约店表现欠佳拖累。公司在17-18上半财年中国区零售收入达2.79亿港元,占零售总收入8.5%,按本地货币计算较上年同期减少18%。
对于减少的原因,智通财经APP认为,主要是以中国区为主的亚太区销售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所致。毕竟ZARA、H&M等同行业公司在时装快消品业务方面优势更大。
以ZARA为例,在相关研究报告中显示,ZARA“能够完成从设计到打板再到设计和上架只在 2 周内完成的要求。其中西班牙从设计确立到样衣完成只需要 2 天。如果这类产品放在中国生产,那么生产周期会到 1 个月。”
而且与Esprit在百货公司开特约门店不同,ZARA只做优质直营店,目前主品牌 Zara 标准店面积为 3000 平米,标准店的年销售额在 1000 万以上,坪效 5 万/平米,其中北京西单店坪效则能达到 9 万/平米。这说明ZARA吸引客流量的属性较强并可以保持品牌价值。
除此之外,ZARA还能保证低库存模式,存货周转率极高。相关研究报告显示“Zara 在季末集中打折,每年打折两次,通常打折季第一周之后 Studio 款基本售罄,打折季结束后基本款也将出清殆尽。”而反观Esprit,目前存货周转日为 125 日,同比增加5日,存货周转率正不断降低,而这反映了Esprit的销售表现不佳。
竞争对手的强势以及Esprit自身问题,导致公司在中国区业绩大受影响,并最终导致其在亚太区大规模关店。智通财经APP了解到,17-18上半财年,Esprit在亚太区共关闭了51家门店,而相比之下,欧洲地区仅关闭了11家。
也正因如此,导致Esprit17-18上半财年在该区域的商誉及客户关系减值余额高达7.94亿港元,而公司同期相关非经常性损益也仅8.22亿港元。中国区的失利最终拖累了思捷环球的整体业绩。
与天猫合作能“拯救”Esprit?
在此次财报会上,思捷环球CEO马浩思称,Esprit将在中国市场加强与天猫或其他内地电商的合作。这一度被解读为Esprit将通过电商途径提高在大陆时尚快消品市场的竞争力。但现实是,与天猫等电商合作真的能拯救Esprit?
从目前公司按分销渠道划分的收入分布情况来看,电商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仅有26%,而其中亚太区电商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3%。而且从公司本财年分销渠道的EBIT分布数据来看,零售业务EBIT为-2.48亿港元,批发业务EBIT为4.78亿港元而电商的EBIT为-1.14亿港元。
因此智通财经APP认为,公司零售业务才是导致亏损的主因,且由于公司在财报中表示将在17-18下半财年持续关店,故公司在17-18财年业绩总体将继续下滑;不过公司若能与天猫展开实质性合作,那公司毛利率可能得到轻微改善,部分是由于电商的利润贡献可能增加,但这并不能认为公司与大陆电商合作将是改善其业绩状况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