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李宁(02331)半年报:以“稳”为先,业绩符合预期

不断在运营管理上调整、优化、深耕的李宁,也收获了长期可持续稳健发展的增长力量。

虽然巴黎奥运会已经落幕,但属于体育消费的“奥运效应”仍在持续。美团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体育运动的搜索量较6月同期增长180%,20—35岁消费者是主力,运动热情“燃”动暑期消费。

然而,相比于运动市场的一路火热,二级市场的体育产业板块则表现波动。年初至4月底,港股体育用品板块历经了一轮拉升时期,而后伴随着国内政策预期未有明显兑现,恒指从5月后开始回调,港股体育用品板也陷入回调,估值水平也滑落至低位。

一边是奥运效应掀起的消费热浪,另一边是二级市场体育用品板块的冷静期,这也就十分考验着相关体育概念股的应对能力。在板块冷静期时,体育概念股该如何稳健增长;在市场火热期,相关企业又该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矛盾下的市场,给企业制造了难题。

针对于此,体育头部品牌之一的李宁(02331)用一份“稳健”的成绩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8月16日,李宁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据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李宁实现营收143.45亿元,同比增长2.3%;在有压力的市场环境下,依然实现折扣改善,实现毛利率50.4%,归母净利润为19.52亿元,符合市场预期。另外,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亦保持健康、充裕的状态,上升40.6%至27.30亿元,整体业绩呈现稳健增长特点。

不过,市场似乎还没有注意到李宁在波动期实现稳健增长带来的投资价值。

当前,李宁股价为13港元/股,市盈率TTM仅10倍出头,处于明显低位,其市场长期价值尚未被充分挖掘。

那么,李宁究竟是如何在波动期实现稳健增长的呢?又该如何让投资者充分认识到公司投资价值?

加码创新力

通览财报,加码创新,是李宁应对复杂而又微妙的行业环境第一大“利器”。

自2024年开年以来,‌港股体育用品股的估值持续下跌,‌尤其是在7月中旬,‌体育用品股出现了集体下跌的情况,直至8月中旬‌估值跌至明显的低位,为13.56倍,反映出当前市场对体育用品行业信心下降现象。在消费力下降、终端需求减弱、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奥运效应”点不燃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已然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实。

面对这样的波动周期,李宁依然选择坚持研发投入,夯实公司的“护城河”。

据财报数据披露,在过去10年中,李宁单品牌研发投入累计超过30亿元,2024年上半年,李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增速大于营收增速。

而持续加码创新基因,也给李宁带来了专业性的突破和成长。

今年上半年,李宁在原有的李宁䨻科技上继续升级,推出超级䨻科技,实现轻量化与外观上的创新改进。与此同时,亦将鞋面科技䨻丝升级至极限䨻丝。另外,起还将碳核芯科技已应用于韦德之道、驭帅、吉米 • 巴特勒、伽马四款旗舰篮球鞋,最速曲线系统也已应用于李宁顶级竞速跑鞋飞电系列。

在业绩报告新闻发布会上,李宁集团联席CEO钱炜对李宁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总结,“李宁在科技创新方面已形成系统化、平台化的实力,具备从运动洞察到科技创新,再转化为产品实力的能力。围绕运动科技应用,公司已拥有成熟的运动品类扩容、品类产品矩阵化、以及产品系列迭代三大能力。”

在上述创新力的加持下,李宁今年上半年专业运动品类发展再上一阶,尤其是跑步流水增长之势亮眼。

上半年,跑步品类流水同比增长25%,以“李宁䨻”等科技为核心打造的三大核心跑鞋IP超轻、赤兔、飞电三大系列跑鞋累计售卖超过500万双。其中,专业跑鞋赤兔7PRO表现尤为突出,上半年销售超190万双,同比大幅提升。

在运动用品行业,运动鞋的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是验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运动用品赛道品牌公司的重要壁垒。期内公司鞋类产品收入增长至78.4亿元,是2018年同期的约3.6倍;收入占比为54.7%,相较于2018年的46.5%来看,提升了8.2个百分点。

当然,除了能够体现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跑步鞋市场大获增长之外,李宁其他品类的创新力也带来了较多正向回馈。譬如,运动生活品类,洞察市场需求,打造聚焦舒适、健步的SOFT 产品IP,把握大众日常休闲、通勤需求,全系列上半年销量突破100万双,同比增长近4倍。

总体来看,加码创新基因,显然给李宁带来了较大的增长“源动力”。

专注精细化管理

行业板块处于冷静期,专注精细化管理,向内求生长显然是李宁缓解生存压力的第二大“利器”。

据浦银国际调研披露,各个品牌运动服饰7月的流水预计维持6月较弱的趋势,原因在于消费力下降对于中国运动服饰消费市场的终端需求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行业整体的终端流水表现较弱。而这也意味着行业大部分玩家在较弱的市场缓解下,想要保障稳健的基本面与利润率,需要聚焦渠道、库存、供应链等方面的提质增效。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行业趋势认知,和李宁当下精耕细作,全方位提升综合营运能力不谋而合。

李宁先生,曾对李宁的发展做出过表态:“我们不能让企业变成胖子,不能单纯追求规模的增长,忽略了经营效率的提升”。在这其中,提升店铺运营效率和全渠道效率正是李宁打造肌肉的两个重要方面。

比如说,在库存管理上,李宁一方面建立了一个以周为单位的库存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库存管理;另一方面,柔性供应体系升级,从“被动生产”转变为“主动生产”,以更精准地生产来从源头上减轻库存负担。关于库存管理的核心思路,发布会现场钱炜总结为:“我们以年为单位去制定目标,但是以季度、以月、以周为单位来进行管控;思路就是,不要在库存发生问题之后去解决问题,而是在库存有可能发生之前,就将之前的一些可能带来库存风险的原因尽快的解决掉。”

而这样的做法,也促使李宁的库存水平处于行业领先的健康水平。

2024年上半年,李宁全渠道库销比3.9个月,库存周转天数为62天,均处于行业领先的健康水平。于此同时,新旧品库龄结构保持健康,半年以上的老库存结构持续优化。

如果上述数据不够直观,再来看一组公开数据:2023年,安踏、特步、316度三大体育服饰品牌的库存周转天数分别为123天、90天、93天,而李宁库存周转天数仅62天。在已披露的今年上半年数据中,李宁的62天库存周转天数亦远低于361度的85天。

渠道布局方面,面对市场波动,“单品牌”李宁选择持续聚焦多渠道策略,在强化渠道零售效率的同时,借助数字化实现破局,以门店为核心,各渠道全面持续拥抱数字化,不断提升精细化运营水平。

2024年上半年,李宁继续优化渠道布局,通过加速关闭低效店铺并强化优质店铺的改造与拓展,核心商业体店铺进驻率稳定在约90%。同时,在新兴市场加速渠道建设,加速店铺形象升级,九代店数量已超450家,数量相比2023年末增长96%。

至6月30日,李宁门店总数量为为7677家,较2023年底新增9家。其中,包括有特许经销商4744家,较2023年末新增2家;直接经营零售门店为1495家,较2023年末减少3家;李宁YOUNG门店为1438家,较2023年末新增10家。

得益于在渠道布局的提质增效,上半年李宁的线下直营业务和线上渠道营收微增。

据财报数据披露,2024年上半年,即便在市场波动期,李宁的直营渠道和电商渠道上半年仍保持微增状态,分别上升0.1%和2.3%,占总收入的比例是24.4%和27.9%,较去年同期均有改善。

不难看出,不断在运营管理上调整、优化、深耕的李宁,也收获了长期可持续稳健发展的增长力量。

结语

一直以来,外界都喜欢将李宁的“单品牌”策略与行业热门的“多品牌”策略作为比较,认为多品牌可更好拓展细分人群,共享后台资源,方便壮大生意。事实上,在智通财经看来,品牌策略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而适配性更重要;李宁坚持“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发展战略是有着属于自己的经营哲学。

以创始人李宁本人的体育故事为载体,构建品牌形象,而后进一步聚焦单品牌策略,突出“专业性”特质,即一说起专业运动,就让人想到李宁。随后,公司又通过“多品类”丰富产品矩阵,“多渠道”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品牌认知。期间,李宁在加之持续科技创新、精细化管理等手段,进一步巩固公司“既专又精”的品牌护城河。

在上述经营哲学的指导下,李宁在市场波动期显现稳健向上的增长特征显然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当下该公司估值正处于明显低位,市场不妨对其成长性高看一线。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