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柯蒂斯岛,正在见证着荷兰皇家壳牌(Royal Dutch Shell)这一石油巨头到天然气巨头的转变。坐落在大陆东北崎岖海岸的占地667英亩(约合2.7平方公里)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这一惊人的工程学壮举现在已归于壳牌旗下。
来自2500多口气井的天然气,通过无数条管道长途跋涉数百英里来到这座岛屿,被泵入10层楼高的储罐进行冷藏,并最终被装载到大型运输船运往世界各地。
“与其说是一家石油公司,我们更像是一家天然气公司。”壳牌的首席执行官范博登(Ben van Beurden)说:“如果你也站在和我们一样的位置,不得不在两者之间押下赌注,我相信你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为了解决所有石油巨头都要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何在这个快速向新能源转型的世界中生存下去,范博登把他的赌注压在了柯蒂斯岛这样的天然气项目上。
壳牌的重心逐渐朝天然气移动的另一个关键性标志,是今年二月份对英国天然气集团(BG)价值 540亿美元的收购。这笔交易使壳牌公司得到了柯蒂斯岛,以及从美国到哈萨克斯坦的大量天然气工厂和天然气田。
机遇?
现在,壳牌已经拥有了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20%的份额,大量巨型气轮穿梭在他们的海域,其生产能力以接近两倍于最大的竞争对手: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公司。
对于壳牌来说,在政府高调承诺减缓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天然气有很多可取之处。它被认为是过渡到低碳未来至关重要的“桥梁燃料”,因为天然气电厂远远比火力发电厂要清洁,而且也建造费用也相对便宜,对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此外,壳牌也在努力开发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车辆,尤其是船舶和重型卡车,因为它们不像汽车,很快将进入电力驱动时代。范博登表示,如果壳牌得到专利权,天然气将“不只是成为一座桥梁”,而且能长期成为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挑战?
壳牌现在面临的实质性障碍,包括高昂的生产成本,以及廉价煤炭的持续充足。而投资公司Kynikos Associates的总裁查诺斯(Jim Chanos)则认为,液化天然气也在面临着全球性的供应过剩。
在六月份国际能源署(IEA)下调天然气增长前景的预测后,他指出:“市场将难以吸收新增的天然气供应。”液化天然气在东北亚——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地区——的价格在过去一年内已经下跌了30%。
而最重要的长期性挑战则是可再生能源的兴起。智通财经获悉,在墨西哥和摩洛哥,太阳能和风能的生产商已经承诺为所有相关资源短缺的国家提供电力。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已经是化石燃料的两倍,而电池储存电能效率的提高及其成本的降低,也使得天气条件较差的环境下电动汽车的使用得到大幅改善。
壳牌前董事长,现沙特阿美公司董事会成员斯图尔特(Mark Moody-Stuart)表示:“世界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速度将比壳牌预期的更快。”
未来?
壳牌一向自诩比其竞争对手更具有发展头脑。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起草的“壳牌能源远景”,详细分析了全球的政治和经济局势,及其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比起他的竞争对手埃克森美孚,唯一比他规模更大的民营石油企业,壳牌对于削减碳排放,开发环保型能源更为果断。今年,壳牌建立了可再生能源部门,范博登在六月份表示,壳牌“强烈支持”限制全球气候变化的协定。
在适应新的商业环境过程中,范博登也面临着兑现BG交易承诺的压力,这意味着必须寻找新的途径以压低天然气设施的成本,也需要寻找新的客户,以弥补中国等国家天然气的需求低于预期的损失。
去年,壳牌成为约旦的第一个液化天然气供应商,开始将天然气运输到亚喀巴湾一个全新的进口码头。不过该公司也推迟了一些项目:7月11日,加拿大太平洋沿岸的出口码头的建设被推迟,理由是“全球产业的挑战”。
当然,这些担忧都没有放慢壳牌在柯蒂斯岛的步伐,每三天都会有一艘满载燃料的超级油轮从这里出发。这样一个庞大的设施也并没有发出特别大的噪声,大多数情况下,唯一的声音是一种低沉的呼呼声,正是这个声音把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转化成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