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日涨超10%,“网红”大米品牌十月稻田(09676)又现异动。22日午后,十月稻田股价快速上扬,成交量亦同步放大,日中振幅达到19.07%;23日开盘后股价继续走高,收于10.04港元,连续两日交投活跃,换手率分别达到11.43%和12.78%。
原因不明的异常波动,对于十月稻田来说已不是第一次。早在10月8日,公司盘中一度冲上100港元,其后数个交易日便连续下滑,最低达到7.79港元附近,较每股15.36港元的发行价已近乎“腰斩”。
消息面上,十月稻田此前于10月14日迎来上市前投资者解禁,当日暴跌33%,解禁后至今累计反弹逾28%。近日南向资金不断增持该股,截至22日收盘,港股通已持有十月稻田4098.54万股,占流通股15.98%。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解禁通常意味着市场流动性的增加,也让早期投资者获得了抛售退场的机会。而解禁后股价出现反弹,是否意味着市场对十月稻田的发展前景依然有着乐观预期?
“接盘”方多为港股通散户
公开数据显示,今日净卖出排名前三的为美林、荷银和中银国际,分别卖出42.33万股、21.33万股和9.42万股,而接盘的最大买方为港股通散户,沪港通和深港通分别买入112.41万股和54.75万股。
而从历史数据来看,近5日(截至22日)沪港通和深港通分别买入1471.5万股和648.24万股,富途证券卖出1473.26万股为最大的卖出方,其次是摩根士丹利卖出372.98万股。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十月稻田上市前股权较为集中,创始人家族共持股超过70%,其中王兵和赵文君共持股近32%。除了创始人夫妻外,公司董事会中还有两位执行董事也来自创始人家族。而十月稻田的两家主要附属公司,沈阳信昌及五常彩桥的总经理分别是赵文君的外甥和姐姐,股东也均是创始人家族成员。
股权较为集中,加上公司的基石投资比例较低、约占全球发售的13.51%,且基石投资者仅有新民天时一家,都导致十月稻田的流通股相对较少,股价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过山车”行情。
长期以来,由于身处较为冷门的农业板块,资本市场对十月稻田并不热情,且公司基本面表现一般,股价异常波动显然有其背后原因。随着主力不断拉高股价,散户抱以投机心态入场,只能说“高收益的反面或存在高风险”。
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十月稻田于2023年10月12日在港交所上市,是中国厨房主食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主要从事预包装优质大米、杂粮、豆类及干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此前,中期业绩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1亿元,同比增长17.7%;毛利达到4.4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2%;经调整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30.6%。此外,公司毛利率也从上年同期的14.7%增至17.0%,主要是由于公司持续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价格,持续调整渠道结构和战略布局,减少了在若干低毛利渠道的投入。
这也是公司上市后首次实现正向盈利,在2021年至2023年间,十月稻田已分别亏损1.729亿元、 5.642亿元、6486万元,累计亏损近8亿元。
从产品结构来看,上半年公司玉米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加,以玉米为核心的杂粮、豆类及其他产品在上半年实现迅猛增长,营收7.26亿元,同比增长151.9%,收入占比提升至27.7%;大米产品所得收入为17.0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39亿元下降1.9%。
渠道方面,上半年线上渠道板块保持14.3%的较快增长,线下渠道板块收入占比提升约2个百分点至32.2%,包括商超渠道在内的三大细分渠道收入全部实现增长。
不同于金龙鱼、福临门这类传统的主食食品企业深耕线下销售网络,十月稻田是最早开拓线上渠道的厨房主食食品企业之一。该公司在线上通过直播、名人代言、品牌日等营销手段将品牌打造成“网红”。截至2023年3月31日,十月稻田已与超过4000名KOL及KOC合作。
不过,过高的营销费用仍是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沉重“包袱”。2021年至2023年,该公司的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2.23亿元、3.15亿元、3.241亿元,分别占公司同期总收益的6.2%、7.0%、6.7%。今年上半年,十月稻田的销售及经销开支也进一步扩大,增加47.9%至2.396亿元。
此外,公司上市前实控人大额分红,也引发市场较大争议。招股书显示,2022年十月稻田行政开支为8.58亿,其中给创始人王兵和赵文君夫妇的股份奖励就高达6.91亿元,同年公司净亏损5.64亿元。在基本面疲软的状态下,股价频繁波动,将给公司的真实价值打上更多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