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智能、安全、新质、整合”引领2025年十大产业趋势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谋划之年,“十五五”规划将着力高质量发展,该行预计后续产业政策的亮点将集中在新质生产力和社会民生改善两方面。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回顾2024年以来,产业政策加码下制造业回流和AI革命是美国经济“虚火”暂时得以延续的两个关键,中国则通过举国体制加速强链补链,且开启一轮新质生产力发展热潮。展望2025年,全球范围来看,产业链重构仍将持续,AI革命则从大规模基建期向应用落地切换叙事,国内一方面需加速推进产业整合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另一方面“先立后破”培育产业新动能,该行将其核心特征概括为:智能、安全、新质与整合,并总结为2025年十大产业趋势。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复盘2024以来,政策密集出台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旧动能转换持续。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推动生产要素不断向新质生产力聚集,是支撑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今年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尤其是对“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

政策支持下,中国制造和出口逐步走向中高端,但仍有广阔提升空间。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24年8月底,我国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制造企业51.5万家,较2023年底增长6.4%;出口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其中高端装备增幅高达43%。

展望2025,市场站上新起点,寻找产业升级带来的新质机会。

看内部,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谋划之年,“十五五”规划将着力高质量发展,该行预计后续产业政策的亮点将集中在新质生产力和社会民生改善两方面。

新质生产力方面,科技创新、自主可控、绿色转型、数字经济、国企改革与支持等将被重点提及,尤其是科技创新一直是最高领导人的关注重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预计政策将聚焦产业升级和自主可控两方面。

看外部,特朗普回归下美国“价值观外交”淡化,“交易思维”上升,我国面临的外部压力将更多源于经济层面,而非战略与安全层面,发展与安全将得到更好的统一。针对科技领域,特朗普或将基本延续当前美国对华的科技遏制框架,从投资、出口、进口、交流和盟友等方面实施对华限制,中美科技博弈或难有实质性缓和,我国自主可控主线预期或将持续强化。

“智能”、“安全”、“新质”、“整合”四大关键词将引领2025年十大产业趋势。

围绕外部中美竞争态势和内部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机遇,该行将明年产业升级方向概括为四大关键词:智能、安全、新质、整合。

首先,“AI+”仍是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主线,且随着大模型能力在多模态、逻辑推理等方面的持续进步,料2025年AI将与千行百业的数智化转型深度结合,持续驱动产业投资机会;

其次,安全将继续为各国决策的重点,在特朗普2.0时代,小型摩擦不断、大型冲突难有或为全球地缘局势主要特征,中美博弈亦将持续发生;

再者,“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9月首次提出以来,当前已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料2025年将继续引领我国产业升级的方向;

最后,并购重组在政策导向和产业驱动下正迎来全新机遇,此轮并购浪潮是可持续的产业趋势,值得持续跟踪关注。

综上所述,该行进一步将四大关键词总结为2025年十大产业趋势。

趋势一:推理接力预训练,大模型应用价值初步显现。

2024年以来,伴随GPT-4o、Llama 3、Claude 3.5、o1的先后发布,基座大模型在性能和成本两方面持续进步,但AI应用的整体进展相对低于预期。展望2025年,产业的核心驱动力将从基模迭代逐步转向推理环节的优化和应用场景的打磨。伴随推理能力强化+推理成本下降,大模型在B端应用场景的商业价值开始初步显现,2025年AI应用有望从“预期”转为“落地”,同时有望继续对算力需求形成较强支撑。

趋势二:AI手机/电脑进入“兑现验证期”,AIoT有望迎来供给爆发。

AI终端最大的变革在于重塑了从触屏向语音与多模态升级的交互范式,从而带来更加简洁高效的使用体验。2024年以来,AI手机/电脑“硬件先行”,以芯片为核心打造AI Ready PC/Phone。

展望2025年,端侧算力会进一步提升,同时端侧应用开始发力,叠加大模型推理成本下降,有望真正推动AI引领的换机潮,一年维度最看好苹果对AI功能的软硬件整合。除AI手机/电脑外,AIoT虽落地节奏较慢但弹性更大,2025年相关新品、爆品有望持续上线,尤其是AI眼镜有望迎来供给爆发式增长。而伴随更多海内外大厂的入局,AI智能眼镜有望逐步占领消费者心智,从“趋势”走向“共识”。

趋势三:智能驾驶从1到10,人形机器人从0到1。

2024年,国内头部车企都已推出“全国都能用”的城区NOA功能,而伴随端到端优化体验+硬件降本+爆款教育市场,消费者也逐渐开始为智驾买单。

展望2025年,城区NOA有望迈过“尝鲜者”到“早期消费者”的鸿沟,新车渗透率有望达10%-15%水平。同时,端到端模型对算力和数据量的超高需求将大幅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智能驾驶的行业逻辑也将逐步趋近于AI行业。相较之下,人形机器人仍处于产业早期,下半年有望看到从0到1的量产拐点。

趋势四:卫星大规模组网开启,商业火箭技术突破有望,产业拐点将至。

2024年以来,中国低轨卫星整体发射节奏和数量低于预期,但伴随千帆星座8月首次成功发射,卫星大规模组网已正式启动,美国SpaceX星舰进展加速也有望增强中国对卫星互联网的重视程度。2025年有望成为我国低轨卫星爆发元年,千帆和GW两大星座合计发射量有望突破300颗。同时,中国商业火箭技术也有望于2025-2026年迎来关键节点,重点关注可回收中型火箭的首飞和回收试验。

趋势五:外部限制倒逼国产替代加速,半导体先进制程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2025年,特朗普2.0时代或将基本延续当前美国对华的科技遏制框架,我国芯片制造从基础走向高端是产业自然发展路径,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的逻辑或仍将持续强化。半年维度看,重点关注中国大陆进存储和逻辑厂商扩产需求落地、先进封装技术突破以及集成电路和信创政策对板块信心的拉动。一年以上维度看,重点关注先进制造、先进封装、半导体设备及高端芯片等“卡脖子”环节的国产替代,此外重视半导体板块的收并购。

趋势六:低空经济仍将以政策支持和基建招标为发展重点。

2024年以来各地政府从政策、资金、产业等角度积极研究和布局低空经济,发布众多低空促进方案和支持低空产业发展方案。2025年低空经济产业仍将以政策支持和基建招标为发展重点,并辅以部分商业化试点项目。

后续有望看到更多的国家低空产业基金和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成立,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在2024国际电动航空(昆山)论坛上透露的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六大城市开展的eVTOL试点项目亦值得重点关注。

趋势七:消费者趋于理性,“质价比”和精神消费成为主流。

2024年以来消费总体疲弱,结构上精神体验性消费持续增长,高端消费渐进降温。展望2025年,核心关注政策效力,并等待景气拐点。产业角度,中长期来看,中国消费总体扩容趋势不变,但需求端将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趋势。当下消费者在经历多年的市场教育后逐渐趋于成熟与理性,倾向于将有限的预算投入到创意领先、质量更好、更为保值或是能与之产生“情感链接”的品牌和产品。

一方面,消费者回归理性后,品质升级与消费平替并行。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大获好评、永辉超市经胖东来调改获得初步成功,反映当下中国不同消费群体皆对“质价比”和精神体验有强烈诉求。另一方面,消费者更为追求生活中的快乐,愿意为精神满足感和情绪价值付费,建议关注以“谷子”经济为代表的IP衍生消费、国风国潮两条主线。

趋势八:新能源周期有望底部修复,重整旗鼓再出发。

过去几年以光伏、储能、锂电、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大幅扩产导致产业链价格严重下跌,而需求增速又有所放缓,产能过剩成为横亘于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隐忧。经过两年的调整,部分细分赛道周期有望于2025年迎来底部修复。过去几年,针对电池行业,核心矛盾由成本端转向供给端,资本开支增速放缓,供给有望持续出清,中国头部企业引领出海及新一轮技术周期。

针对风电行业,该行预计国内陆上风电装机将保持增长,海上风电项目有望启动并恢复装机量增长,2025年风电整机和零部件周期有望触底回升。

针对光伏行业,供给侧最早或于2025H2前逐步重构,产业链价格和盈利有望回稳,头部厂商有望趁行业洗牌期进一步巩固技术竞争优势。

趋势九:医疗健康产业创新趋势已突显。

医药行业在2024年年底逐步走出2023年三季度开启的近十年来最严厉的医疗反腐风暴,院端需求开始步入常态,影响医疗健康产业板块最大估值因素的集采影响已经淡去。

在真正的后集采时代,优秀的产品力和创新力才是驱动优秀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所在,2025年是在底部布局医药行业优秀赛道和头部核心企业的最佳机会,建议围绕以下几条主线进行布局:1)创新突破、2)医药制造出海、3)集采放量、4)复苏回转、5)宏观政策边际变化和催化。

趋势十:并购重组迎全新机遇,关注产业内整合和跨产业升级。

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并购重组满足当下政府、一级与二级市场的利益“最大公约数”,正迎来全新机遇。此轮并购重组并非短期的主题炒作,而是可持续的产业趋势,但也不会一蹴而就,建议投资者把握两类机会:

1)以产业链整合、做大做强为导向的产业内部并购重组,重点关注电子、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2)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为导向的跨产业并购,重点关注已公告“控制权变更”或实控人有体外资产的企业。

投资建议:结合各大产业细分方向所处的产业周期、技术周期、商业化周期等因素,该行建议重点关注两类机会:

1)成长投资:行业处于成长期,技术突破、成本下降、具备清晰可预见的规模化和商业模式,政策支持力度大,产业与股权类资本加速涌入。看未来1年维度,该行建议重点关注预期强化的高端半导体自主可控主线,以及AI终端、智能汽车、商业航天、AI算力产业链等领域;此外,国内AIGC应用、国产大飞机、半固态电池等产业方向也有望于2025年晚些时候从主题阶段迈入成长阶段。

2)主题投资:行业处于导入期,存在边际上的技术突破和政策催化,但距离大规模商业化时间不确定性较大,或短期A股参与度有限,例如:低空经济(eVTOL)、L4无人驾驶、人形机器人、XR、生物制造、量子计算等。

风险因素:

整体: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AI产业链:AI大模型研发或应用生态发展不及预期;AI算力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端侧AI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等。

智能驾驶:中国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中国智能驾驶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等。

空天地一体化:中国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低于预期;中国卫星发射计划低于预期等;国产大飞机产能投放或需求不及预期;国产替代进度不及预期等。

半导体自主可控: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国内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通胀导致的原材料涨价风险;制裁加码的风险等。

消费:国内消费市场复苏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超预期变化;半固态电池量产装车进展不及预期;风电新增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等。

医疗健康:带量采购风险;创新药临床研发失败风险;医疗服务医保政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等。

并购重组:资本市场改革不及预期,并购整合效果不及预期等。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