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发现灰犀牛”,作者为王汉文,文中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
截至目前,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年长者31岁,最年轻者也13岁了,已有9家上市。可以说,股份制银行的发展棋至中局。随着上市股份制银行2017年年报的公布完毕,各家银行亮出了自己的经营成果,业绩及发展潜力大相径庭,一改前几年相差不大的状况。到底哪一家上市股份制银行更强?哪一家更有发展前景?如果是买股票投资,或者是就业,参考的点不一样。现在通过公布数据和公开的资料分析,情况如下:
一、规模指标
资产规模:仅从资产规模较来说,前五位依次是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其资产规模差距不大,位列第一方阵。光大和平安位列第二方阵,华夏和平安位列第三方阵。
资产增速:上市股份制银行目前资产处于艰难增长阶段,资产增速普遍在10%以下。中信银行出现了负增长-4.27%,浙商银行是唯一一家资产增速超过10%的银行,但浙商银行的资产规模仅15368亿元,资产规模排末尾。数据显示,目前各银行之间资产规模尚存一定差距,增速除平安和浙商稍高以外,其他各银行短期内尚不足以改变目前银行的资产规模排名。
一般性存款:招商银行的一般性存款最高,为40643亿元,这一数据已经超过很多银行的总资产了。招商银行的这一优势,来自前期零售客户的贡献和金融科技的持续发力。高端理财金葵花,人手一张信用卡。中信银行虽然资产规模排名第5,但一般性存款也高达34076亿元,位列第2,这主要是来自中信集团的支持。中信在金融领域牌照较多,且实业也做得风生水起。
储蓄存款规模:储蓄存款规模的排名情况和一般性存款的排名情况基本重叠。排名第1的仍然是招商银行的12996亿元,排名第2的仍然是中信银行5360亿元。结合一般性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数据来看,在银行业回归到“存款立行”的今天,招行和中信未来的路走得更稳更踏实。
市值:在市值方面,招商无疑是领头羊,其市值高达7333亿元,另排名第2的浦发(市值3407亿元)望其项背。排名第2至第5的依次是浦发、兴业、中信、民生,但这四家银行市值差距不大。
二、盈利能力
净利差:从根本上说,决定银行盈利能力的两项关键能力:一是生息资产、付息负债的规模,二是反映银行获利能力的净利差。后者代表的是银行生息资产收益和付息负债成本的差额。从年报数据来看,各家股份制银行的净利差差别很大,招商银行净利差最高为2.29,光大银行净利差最低为1.32,两者净利差相差0.97。同时,我们关注到平安银行净利差高达2.20,位列第2,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净利润:如果我们回顾规模指标就会发现,净利润指标和资产规模指标的排名基本一致。其中,招商银行净利润701亿元,兴业银行净利润572亿元位列第2。
人均利润:浦发银行人均利润最高,为100万元。华夏银行人均利润最低,为46万元。浦发银行人均利润为华夏银行的2.18倍。招商、兴业、浦发、浙商人均利润均在90万元以上。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如果能更多地通过互联网获客,来改变银行业传统的竞争格局,冗杂人员的包袱会更为沉重。银行员工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智能终端、无人银行最终会对传统银行人员形成颠覆性的冲击,不要到时候哭着说自己的青春都耗在这了。
利润增速:各家银行利润增速差距较大。需要关注的是,招商银行的净利润位列第1,但利润增速也是第1,增速高达13.00%,是唯一一家利润增速破10%的机构。招商银行在净利差、净利润、利润增速等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市场上也几乎没有招商银行的负面信息。有理由相信,这是招商银行长期以来整体战略布局、内控机制、金融科技、客户服务、业务产品等方面整体优化后的结果。
三、资产质量指标
商业银行在资产端经营风险贷款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银行业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极为关键,银行间资产质量的差别将直接影响净利润指标。具体来说,各家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和对拨备的计提政策差异,不论是出于客观压力现实还是银行主观意愿选择,均会对净利润产生直接而重大的调整,导致银行自身净利润指标可靠性存疑,以及银行间净利润横向可比性失效。
在投资界,净利润指标及以此为基础的其它指标如净利润增速、ROE等会受到普遍质疑,市场投资者也少用市盈率对银行进行估值,可见资产质量识别和拨备计提政策判断之关键。
不良率:我们这里姑且用年报中的数据进行说明。浙商银行不良率最低,为1.15%,主要是因为浙商银行2017年发展较快,其资产规模增速高达13.43%,发展有效的覆盖了其不良情况。同时,浙商银行在客户群的选择上也有其优势。光大银行的不良率其次,为1.59%。光大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速为1.70%,增速较低,展现出较为稳健的风格。
不良率变动:2017年,上述银行的不良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这是一大好消息。其中6家银行不良率降低,3家银行不良率上升。招商银行不良率降低最明显,较上年下降0.26%,展现出对不良贷款的控制能力。浙商银行不良率下降幅度其次,为0.18%,这依然离不开浙商银行资产规模快速增长和目标群的选择的功劳。
关注率:浙商银行关注率最低,为1.58%。招商银行关注率其次,为1.60%,华夏、民生、平安三家银行关注率高,不良贷款尚未出清,未来存在较大的关注类贷款继续向下迁徙的可能。
拨备覆盖率:浙商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为296.94%。招商银行拨备覆盖率其次,为262.11%,两家银行拨备计提政策非常保守和审慎,未来年度净利润有相当大的释放空间。而浦发银行拨备覆盖率最低,为132.44%,已低于监管要求,而平安、民生、华夏、光大四家银行同样存在拨备计提压力大、净利润承压的问题。
总体来看,浙商、兴业、招商这三家的不良率最低,不良率较上年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拨备覆盖率又处于最高水平,表明其不良包袱较轻、利润政策保守,这对其轻装上阵,在下半场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潜力与估值指标
资本充足率:招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力拔头筹,为15.48%,这为招商银行后期的发展留足了控制。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第2,为13.49%。
市盈率:市盈率最低的是民生银行,为5.57。民生银行的股价K线图走出“深V”字型,主要是近几年影响股价的因素较多,随着相关问题得到解决,民生银行的股价开始企稳回升,但市盈率仍处于低位。华夏银行的市盈率其次,为5.62。同时,招商银行的市盈率最高,为10.15,反映出市场对招商银行的看好。
市净率:华夏银行市净率最低,为0.73。民生银行市净率其次,为0.75。
需要说明的是,市净率低于1的银行,在资本市场融资难度大,这包括了除招商银行以外的所有银行。而招商、兴业、浦发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尤其是招商银行的净利率高达1.60,表现出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的实力较强。
五、造成目前结果的原因
1.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
发展稳定有稳定的原因,波动有波动的理由,目前各银行的业绩表现无非是内外部冲击及其自身稳定性的结果。近几年来,招商、兴业、中信、广大、华夏、浙商的稳定性较好。有的银行高管团队的变动,大量元老去其他银行和公司,人事地震对业务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甚至相关公司以股东身份强行介入,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事件的爆发,是导致其不良率增高的重要原因。平安银行事业部改革的转向,大批人员的变动,说明其前几年事业部改革和发展不适应其要求。
2.高层规划及执行能力
2015年以来,整体经济发展良好、监管环境宽松所赐,股份制银行“野蛮”生长,发展迅猛,特别是招商、民生、浦发、兴业几个银行齐头并进,各项指标大同小异,但招商银行2004年就提出“不做对公业务现在没饭吃,不做零售业务将来没饭吃。”的口号,全行上下铺下身子发展大零售,直到最近两年,终于看到了效果。
08年金融危机四万亿刺激时,兴业银行大力做平台业务,平台业务无法继续后,立刻转向做同业、金融市场业务,成为“同业之王”,躲过了13、14、15年公司业务不良贷款的大爆发,顶层的政策领悟和规划执行,确实技高一筹。
六、发展前景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金融业的去杠杆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发展棋至中局,高层规划、中层执行层面的区别,导致各股份制银行的分化会日益明显。从各银行过去十年数据变动来看,会对其未来前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从2017年报来看,各股份制银行的潜力划分如下
第一梯队:招商银行、兴业银行
招商银行总部深圳,北上广深四个地方均有优势,零售业务树大根深,金融科技起点高,股份制银行的老大地位不容置疑。
兴业银行总部子福建,但这么多年来稳定的高层中层队伍和业务发展证明,政策领悟能力、规划设计能力、执行能力均属一流。目前,市场上几乎听不到兴业银行的声音,想必其已经在磨刀霍霍,等待大家看清楚其在做什么时,人家早把猪肉摆到案板上剁肉包水饺了,很多行还在思考养猪还是养羊。
第二梯队: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
浙商银行的起步晚、包袱轻,但是很多指标处在前列。前些年其他股份制银行吃的全国新增布局网点的优势,从这个角度分析,浙商银行的红利刚刚开始。同时,浙江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方,其人才储备、客户基础和业务的灵活性不容小觑。
第三梯队:中信、光大、平安、华夏
将以上四个银行放在第三梯队估计他们不服气,但从十年来的数据对比来看,过去这几家银行的发展速度确实慢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增长快的不代表以后快,但是过去增长慢的,在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很难再有快速增长的机会。不过,从平安银行去年数据来看,如果转型措施得力,扭转过去发展不快的局面是有可能的。
2.下一步股份制银行排名发生变化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
(1)零售领域
发展大零售成为不少银行的新口号。很不幸的是,工农中建邮储的零售位置不容置疑,招商银行在股份制银行的领头羊地位甚是牢固,其他股份制银行尚未看出有明显改观。因为零售客户的排他性,一个零售客户一般难以与三家以上的银行合作,哪个银行在在互联网零售方面施展开手脚,哪家银行才有在零售方面翻身的机会。
(2)投行业务
直接融资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大方向,银行投行业务作为有潜力的大板块,将来发展空间势必越来越大。哪一个银行能够打破原来的思维模式,改变内部的管理架构,将投行业务真正作为一块大业务发展投入精力,避开只是依靠贷款的红海,进入到蓝海中抓大鱼。在这一方面,浙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的动作比较明显,虽然以上两个银行的规模不大,想必也是能够力争上游的切入点。
(3)科技金融
互联网改造了各行各业,在很多人眼里,银行成为被迫切需要改造对象,成为保守者的代名词。实际上,银行的基本硬件和人力资源足够,因各种原因动作慢一些也是实际情况,但银行也不是像某些人说的如此不堪。金融的活跃度一直较高,银行风险厌恶型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着对新业务模式的尝试。通讯公司卖流量,赚的是微不足道的利润,真正赚钱的是腾讯、阿里巴巴,各种游戏公司等用流量的公司。如果银行不做改变,也会成为卖流量的公司,真正赚钱的是各种批发类客户。
为适应这种变化,银行应加大科技的应用,搭建金融平台,与各种经营实体的金融应用相联通,如同腾讯公司一样搭建开放平台。招商银行在2017年年报公布会议上,其行长宣布成立科技赋能的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商业银行的业务生态体系,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对于这一方面,市场也仅仅给三五家银行提供机会,哪一家下手早,哪一家更贴近市场,哪一家会更容易成功。关于科技金融的前景和分析已经汗牛充栋,以过往对市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看,招商已经动手,相信兴业银行绝对不会置之不理。平安银行利用平安集团的优势,也会有一定的潜力。
从1987年平安银行的前身深发展成立以来算起,股份制银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阶段。到目前为止,股份制银行已成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目前,股份制银行发展可以说是棋至中局,目前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的综合实力最强不容置疑;兴业银行大而灵活,能较长时间稳居第二;浙商银行体量小、包袱轻,非常具有想象空间;平安银行背靠平安集团总部又位居深圳,具备快速转型迎头赶上的条件。至于上市股份制银行竞争进入下半场,在目前供给侧改革深化和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哪一家银行如能在科技金融方面有所作为,相信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也是下半场竞争的核心所在。
免责声明:智通财经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编辑: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