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药神是票神 现象级大片的暑期狂潮能推升出何种疯狂?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我不是药神》,一部根据现实题材改编,让人笑着流泪的喜剧片成为了全员热议的话题,但是它并不仅限于是一部叫好的作品,因为在众人一致好评的浪潮中,市场更是给出近40亿的高票房预测。

目前它的票房传奇还在继续,其背后牵扯出的关联公司更是备受资本市场追捧,今天就来看看到底哪些企业赚了个彭满钵满。

我不是药神引发资本市场骚动

7月5日,点映期就票房过亿的电影《我不是药神》正式上映,该片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共同监制,点映期间就获得多个评分平台和专业影评人的高评分。影片的投资方包括主创宁浩的坏猴子影业、主演徐峥的真乐道传播,A股市场的北京文化、唐德影视、万达电影、中南影业,港股板块的欢喜传媒(01003)、阿里影业(01060),以及北京文化和淘票票作为联合发行方。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我不是药神》包括宣发在内的总投资为1亿多元,属于中等成本影片。根据目前市场公开消息可知,欢喜传媒明确投资份额为20%,北京文化份额约占10%-15%,同时还是主控宣发方。其余诸如坏猴子影业、真乐道影业、唐德影视等投资方并未透露相关信息。

《我不是药神》7月4日前的预售票房就达到1.6亿,7月5日正式上映起就登顶单日票房榜,首映票房1.6亿,7月7日票房提升至3.8亿,累计票房破6亿。7月8日票房累计攻破10亿大关。截至2018年7月13日,该片票房已超过20亿元,距离猫眼给予的40亿预期已经进程过半,而影片关联方早在资本市场上已开始争奇斗艳了。

image.png

作为出品方和发行方的A股公司——北京文化,在大盘明显走弱的时候,从6月22日的9.22元起涨,7月9日达到近期最高的17.18元,12个交易日最大涨幅接近86%,随后股价有所回调,截至7月13日股价为13.22元,仍有43%的涨幅。

除了北京文化,其他关联标的从点映期就开始大展拳脚了,唐德影视、欢喜传媒股价均呈现逆市上涨的态势。

假设《我不是药神》真的达到了40亿元的票房“小目标”,究竟能给各路人马带来多大的利润空间呢?

image.png

行情来源:富途证券

票房大蛋糕该怎么分?

首先来看一下各路人马是如何瓜分票房收入的。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如果将电影票房以100元来计算,首先要上缴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专项基金5%,以及缴纳3.3%的营业税。扣除该两项支出后,剩余91.7元可由影院、院线、发行以及制片瓜分。

院线是拥有多家电影院,并对这些电影院实行统一管理的体系;目前国内约有39条院线影院和院线根据影片强弱势按57%-62%分成,如张冯陈导演或大片则按下限分91.7元的57%,即52.27元。其中院线明面上分成为7%,但院线为扩大市场份额和拉拢影院实际按2%-7%之间分,一般为以5%计算,即为4.59元,剩余的47.68元则分给影院。

由于影院需要支付约票房10%场地租金、10%人力成本、7%-8%能耗成本、2%-3%宣传费用,以及设备的折旧费用。因此,影院从放映电影获得的利润约为总票房的10%左右。

制片和发行-根据影片强弱势按38%-43%分成,如张冯陈导演或大片则按上限分43%,即39.44元,其中发行一般分5%(4.59元)作为发行代理费,制片分38%(34.85元)。

发行方在发行代理费之外,还可通过其他发行渠道,如电视、网络播放版权、政府奖金、海外票房等获得发行收入。而制片方的收入除扣除发行代理费外,还要支付给导演或者主创明星的奖励,和代片方垫付的发行成本等费用。一般来说,制片方需要获得3倍于制作成本的票房,才能够收回成本。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由于北京文化投资额约为1500万元,占1亿元制作成本的15%,根据业内专业人士推算,如果该影片票房达到40亿元,北京文化预计能获得近3.5亿收益。目前从北京文化发布公告内容得知,上映4日累计票房收入约为13.33亿元,已经为公司带来6500万元-7500万元的收益了。

另外,港股企业有一家号称投资比例占到20%的欢喜传媒,其身份还是有一定说法的。智通财经APP了解到,2015年,董平、徐峥、宁浩认购公司股份后,21控股改名为欢喜传媒。目前董平为欢喜传媒董事会主席,徐峥和宁浩为欢喜传媒非执行董事。从2015年至今,欢喜传媒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5年-2017年,公司分别亏损9280万港元、12.54亿港元和9516万港元。

尽管一直亏钱,但由于与一大批明星导演的利益挂钩,欢喜传媒在行业中崛起很快。据欢喜传媒官网介绍,公司的股东导演包括徐峥、宁浩、王家卫、陈可辛、张一白、顾长卫,签约导演有执导《人在囧途》的文隽、《女人帮》的刘心刚、《盲山》的李杨等6名导演。相信这一次《我不是药神》的成功,将给它带来不少的收益。

然而,《我不是药神》成功或许并只是稍纵即逝的个例,其作为现象级大片引领的暑期档,可能会催生不少的投资机遇产生。

一大波黑马即将进入战场?

其实国内电影行业增长空间还是比较可观的。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虽然国内2017年一线城市的人均观影次数达到3.75次,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二线及以下的人均观影次数仅为1.03次,导致我国2017年人均观影次数只有1.17次,对比北美的3.45 次和韩国的4.36 次而言,还是具有不少的增长空间。

而且之前电影行业已经初现回暖迹象。智通财经APP了解到,2018上半年我国电影票房为320.08亿元,同比增长17.75%;观影人次为9.01亿,同比增长15.34%;国产影片票房为189.65亿元,同比增长80.1%,国产影片份额占比为59.21%,相比去年同期的38.74%大幅高出20.47个百分点,;下半年《我不是药神》来了个华丽开篇,其后是7月13日上映的姜文导演的《邪不压正》,7月27日华谊兄弟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以及开心麻花参投的《西虹市首富》,以及8月10号光线传媒投资发行,黄渤导演的《一出好戏》。

image.png 

综合2018 年上半年电影票房市场的增长态势,以及暑期档票房的冲击,国内电影市场在经过2016年调整之后,或许能在优质内容支撑下回暖,所以港股市场的IMAX CHINA(01970)就有值得关注一波了。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IMAX China2017年暑期档由于一开始错过了《战狼2》导致业绩基数低,而在2018年上半年TOP10的影片中,有6部有IMAX版本,暑期档片单更是非常饱满,公司存在较强的业绩增长确定性。

此外,还有星美控股(00198)这家大型的电影院运营商标的,不过由于其市占率仅能排到第六位,而且2018年上半年还有小幅下滑,所以公司或许能跟随行业回暖喝一口汤,但大口吃肉的可能性并没有那么大。

image.png 

(文/江松华)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