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一直都是比较低调的,但这次想低调也不行了。”当万国数据(GDS.US)董事长黄伟走进会议室时,并无想象中公司被做空后的疲惫神色,而是笑声朗朗,自信满满,热情不失亲和。
过去的一年,万国数据可谓是美股的“市场新秀”。仅一年多的时间,股价从6.9美元一路上涨至最高点的46.18美元,增长近7倍。
大涨过后的万国数据,市值适中,交投活跃,屹然成了做空机构的完美做空对象。2018年7月31日,做空机构Blue Orca 向业绩静默期的万国数据开炮。
“通常在睡觉前11点钟左右,我会看看公司的股价。前几天虽然跌了点,但也很正常。那晚是真睡不着了,两点钟的时候无数个电话打进来,直接被震醒了。”黄伟董事长谈论做空时说到,“他们拿出来的证据和所谓的推理逻辑都是有问题的,而且不完整。不完整有两种情况,要么是不专业,要么是故意不完整。”
就是这样一份黄伟觉得有问题的做空报告,让万国数据当日以大跌37.18%收盘。但神奇的是,与其他被做空后受市场“落井下石”的中概股不同,万国数据得到了包括软银资本中国、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的ST Telemedia、中国平安、全球领先的数据中心巨头CyrusOne等在内的主要股东以及包括摩根大通、瑞信、RBC(加拿大皇家银行)、古根海姆在内的多家全球顶尖投行的全力支持,多空双方厮杀后,万国数据股价强劲反弹,以做空当日收盘价计算,截止8月17日收盘,股价已反弹超40%,站稳10日均线,多头逐渐占据市场上风(截至发稿时,万国数据已涨至35.54元每股,完爆空头)。
对于此次做空事件,智通财经APP也较为关注,被做空机构做空后的中概股,有80%的企业股价都是“江河日下”,但万国数据却强劲反弹。为寻求更详细的事实真相,8月17日,智通财经APP前往北京朝阳区博瑞大厦的万国数据总部对创始人及董事长黄伟进行了采访。
以下是智通财经APP整理的部分采访内容,黄总回答较为详细,但由于篇幅限制,有所重点筛选,以供各位参考。
做空报告中的三大热点问题
问:Blue Orca的做空报告说公司有65%的资金放在海外,你一个中国公司,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钱在海外?为什么不汇回国内发展业务?
黄伟:我们每一个潜在的数据中心投资项目或者准开工的建设项目都需要有对应的资本金,而且会根据项目的进程逐步注入项目。另外一方面,中国的外汇管制不是说我们想把钱转进来就能转进来的,我们需要严格遵循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政策和流程。
Blue Orca这份报告的内容显示它们对中国的结汇政策不了解,以及对我们公司的项目财务管理体系也没有做过任何研究。
问:Blue Orca说公司的使用率有问题,做空报告中具有拍摄图片,又有调查录音,有图有真相啊。
黄伟:关联交易、虚报财务数字通常是做空机构的主要攻击点。Blue Orca的报告没有脱离这个套路。Blue orca的报告说打电话给GZIDC调查了相关情况,说万国数据虚报数据中心使用率。但事实是,事后GZIDC发了澄清声明,说从未跟Blue Orca有过接触。
说实在的,在这之前关于GZIDC是谁,我并不了解,后来才知道GZIDC是一家提供数据中心增值服务的公司,是我们客户的客户。因为我们是跟我们的客户签约数据中心面积,而GZIDC是我们客户的客户,就跟我们没有关系了,我们也没有必要了解。关于Blue Orca报告里有一张照片,我们已经拿到整个数据中心的监控录像,据推断报告里的照片是一年前的,而Blue Orca却说是7月份的。
据智通财经APP获悉,Blue Orca报告中所说的调查对象GZIDC已在官网发声明辟谣,表示做空报告提到的获得公司人员的录音和信息漏洞百出,纯属捏造,GZIDC与Blue Orca无任何正式的官方接触,且并未接受任何专访,文中提到的关于我司的情况也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问:关联交易、虚报收购又是怎么回事?从做空报告中的资料看,万国数据确实有两位员工在收购对象中任职,而且从工商登记处也只看到收购价格为50万,为什么你们财报中却披露3亿多呢?
黄伟:我们在做收购时,是根据被收购方固定的法律架构来收购的。如果一个收购项目,被购方有境内境外两层架构,我们的收购就是分为两部分的,境内与境外。境内的在工商登记能查到,境外的香港登记处也能看到。
以深圳5号的交易结构为例,做空报告只公布了国内交割的部分,对海外交割的部分并未提及,而海外的交割部分在香港登记处是能查到的,这是公开信息,要查是很容易查到的。Blue Orca对这部分信息只字未提,要么是不专业要么是有意为之。
至于报告中提到的万国数据有两位员工在收购对象中任职的问题,纯粹是断章取义,故意忽略了收购中交割的次序和董事变更的先后顺序。
Blue Orca并没有完整地披露收购的信息变更,而是截取了一段对自己有用的,便称之为关联交易,有意误导投资人。
关于我们的收购价格,摩根大通及古根海姆的报告也显示我们的收购价格与行业水平完全一致。在专业投行分析师看来,我们的收购符合全球行业实践和标准,为股东创造了很多价值。
持续投入,规模优势日益凸显
问:在云计算的大浪潮之下,阿里、腾讯、华为、百度等大型企业纷纷部署数据中心发展云服务,竞争对手比较多,那么万国数据如何在夹缝之中生存呢?
黄伟:要在市场上真正赢得客户,要看价值在哪里。早年的万国数据,运营卓越是主要价值点,所以我们吸引并拓展了很多金融机构客户。因为金融机构是受监管的,对于运营上的要求特别高。经过十几年的沉淀,我们已经建立了运营、平台、品牌、产品、资金等全方位的优势。今天万国数据有500多家客户,其中300多家是金融机构,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金融机构这块客户群,还将继续增长。
而在云时代,客户的需求是在变的,但现在的万国数据已逐步得到客户的信任和认同了。因为我们在数据中心部署上顺应了云计算的趋势,今天我们部署在北上广深成都的数据中心恰恰是中国云计算厂商第一波部署最需要的地方。我们的布局和客户生态慢慢成长起来。
近几年,我们在一线城市已拥有云市场相当大的份额,就我们的客户签约面积来说,来自签约总额是指明年、后年会产生的收入,这其中云客户的比例已经超过60%。
问:现在的云计算厂商很多,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他们自己有自建数据中心的,万国数据怎么说服用户用你们的资源?
黄伟:大型的云计算,包括互联网公司,历史上确实有些自建的,谷歌自建比较多。但是,数据中心是重资产项目,类型于基建,从长周期来看,外包才是这些公司的主要策略,也是主流趋势。而且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数据中心外包的比例越来越大,特别是云计算等新兴业务起来之后,什么时候爆发是不确定的,计划性没有那么强,未来规划很难,对云厂商来说,外包是核心策略。做数据中心,规模优势很重要,规模起来了,成本才能降下去,但在国内,未来几年中,有这种成本体量的单一云客户并不多。
而万国数据由于有17年专注做中立的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的扎实基础和丰富经验,已经建立了运营管理、规模成本等综合优势,也得到了业内客户的认可,获得了领先市场地位。
问:现在有数据中心转型做云服务的,通过云服务增值,他们已经开始转型做公有云服务了。在云的规划上,未来几年万国数据的增长会在什么地方?
黄伟:首先是对行业的看法,我们认为市场需求还是非常大的。现在我们大的所有云计算客户下一个订单,以电力来计算最多也就10个兆瓦,但你看Microsoft,他们在全球下的单一的一个订单已经达到了30到50兆瓦。
我今年去的阿姆斯特丹,看Microsoft在阿姆斯特丹建的数据中心规划是600个兆瓦,目前已经建成300个兆瓦。我们在上海外高桥的四个数据中心,电力密度在国内已算很高了,但加起来也就80到100兆瓦。现在国际上甚至有大公司在未来五年的数据中心部署都是在千兆网,我都很吃惊,大到不可想象。而美国云计算2016年的规模相当于我们2023年预计才能达到的规模,这说明未来国内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对万国数据未来十年在中国的成长很有信心。
其次,市场正在细分化,数据中心在产品、客户、定位上都有分化。边缘计算逐渐流行,数据中心或许将与计算完成融合,形成混合型数据中心。未来的数据中心市场大有可为,首先市场总量已被验证在持续增长,其次每一个数据中心的运营商都有机会根据各自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我们现在主要的混合型数据中心产品在一线城市的优势已经日趋明显并不断完善,未来我们会继续丰富我们的产品线、覆盖更多的市场,希望打造世界级的数据中心企业。
问:过去12年,公司以资本金投入去建立竞争壁垒,去抢夺市场,公司指引表示2018年也将投入4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开支,万国数据后续会一直扩张还是有未来的盈利计划?
黄伟:把今天已投入运营的20个数据中心拿出来看,有一半是早已实现盈利,如果不盖新的数据中心,我们实现全部盈利非常可期。但这不是我们的追求,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看现金流和EBITDA是不是正常和健康。
我们不会一味追求市场份额而牺牲掉利润,我们希望我们在一线市场的份额均衡在40%至45%,这是合理的。
长线投资基金看好,股权架构稳健
黄伟:我们是一个投资背景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公司,2006年时,我们开始获得了包括软银中国资本(SBCVC)、世界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的ST Telemedia、光大控股、平安集团等全球知名投资者的投资。
此外,我们还在去年10月份引入了全球顶尖的数据中心企业——美国数据中心运营商CyrusOne成为我们的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我们在2016年底美国上市后,我们获得了非常好的机构投资者,我们大概前十位的持股人都是全球最大的长线投资基金,我们的股权架构还是蛮稳健的。我们的主要持股人在本次做空事件之后不仅继续持有还增持了我们的股份,表示看好万国数据的发展,对我们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