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虎360去年完成从美国私有化退市后,今年来正加紧旗下业务的上市进程,首先经过重组后,三六零借江南嘉捷的壳在A股火速上市,而没有装入A股公司的资产中,主营PC、手机及系统监测业务的鲁大师已向港交所递表,主营金融业务的360金融也于近日向美国证监会提交招股书。
智通财经APP获悉,360金融计划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QFIN”,拟募资2亿美元,其承销商为高盛和花旗银行。
前段时间,毕马威才刚刚发布《2018全球金融科技100强》榜单,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引领全球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分别占据前两名,百度金融和陆金所分别位列第四和第十,但360金融却是早于这些巨头,率先奔向IPO的一家。值得一提的是,从成立到冲击上市,360金融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创下了金融科技行业的新纪录。
收入猛增,但仍摆脱不了亏损
招股书显示,360金融主打线上借贷服务,核心产品是“360借条”,今年9月还推出了360分期、360小微贷。其客户群体主要是18至35岁之间的中国年轻优质借款人,此类用户的年可支配收入范围介于人民币2.5万元至人民币5万元之间,其平均贷款拖欠率约为2%。
360金融主要收入来源是撮合贷款服务费和贷后服务费,大多数情况下,借款人直接向360金融的金融合作伙伴支付利息,360金融则向金融合作伙伴收取撮合费和贷后服务费。其次,从2017年开始,该公司通过合并信托和福州小额信贷直接提供贷款业务,收取利息收入,即财报中所称的融资收益。同时,360金融还通过把不符合金融合作伙伴风险偏好的借款申请人介绍给其他合作方,从中赚取转介服务收入。
截至2018年9月30日,360金融累计贷款用户640万,累计贷款总额944亿人民币、贷款余额347亿人民币,用户平均授信额度为9600人民币,借款用户平均还款期限为8.2个月。经360金融撮合获得的贷款M3+逾期率为0.6%,因欺诈而产生的M3+逾期率低至0.2%。
依托国内消费金融巨大的市场需求,360金融虽然诞生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开始加强的时间点,但其收入依然取得迅猛增长,2016年净收益仅为6万元人民币,2017年激增至3.09亿元,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公司的净营收达到7.42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两倍多。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撮合贷款服务费和贷后服务费、融资收入和转介服务收入分别为4.527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1.56亿元9320万元。
但由于业务扩展加快,公司尚未实现净盈利,且净亏损金额有所扩大。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净亏损同比扩大7.5倍,达到5.72亿元,创下新高。若扣除股权激励,调整后净亏损约为1.06亿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开始转正,经营性现金流入2.15亿元,去年同期经营现金流出2.74亿元。
过度依赖360+缺乏牌照,想弯道超车很难
从成长性看,360金融所处的消费金融行业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根据Oliver Wyman报告,预计2022年中国个人消费贷款总余额将达到23.2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其中在线消费金融的未偿余额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7%。
对于360金融而言,过去几年,得益于新产品推出和用户规模的迅猛增长,公司收入呈爆发式增长,但净亏损增加的速度远超过收入增加的速度,且这种情况暂时还未看到好转的迹象。
以新产品360分期为例,这是360金融第一款完全针对消费场景的金融产品,通过自主搭建分期电商平台,绑定已有的金融科技业务,再加上苏宁的物流体系,形成较为完整的消费场景。在产品推出的前期,通过“烧钱”可以在短期内吸引不少流量,但360缺乏电商基因,与微信、支付宝、京东相比并无绝对优势,想要与三大巨头长期竞争,更是困难重重。
此前有分析人士指出,移动端投资理财市场的活跃用户已经趋于稳定,没有PC端或者大量线下人群向移动端转移的红利了,后来者布局金融市场难度较大。
在获客方面,360金融过于依赖360集团,包括360分期电商平台上的商品,也是主打360智能硬件。据了解,自成立以来至2018年9月30日,360金融有22.7%的借款用户通过360集团旗下产品的内置应用程序获取,后者是公司最大的获客渠道。
招股书风险提示显示,公司高度依赖360集团,从它那里获得用户流量和技术支持。如果360度集团带来的用户流量或者其它服务受到限制,被削弱,或者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或者说公司无法继续获得支持,或者360集团品牌认知度无法继续让公司获益,公司的业务可能会遭受重挫。
此外,作为互联网金融公司,牌照缺失一直是360金融的软肋,该公司目前仅有网络小贷和融资担保两块牌照,像银行、基金、证券等含金量较高的牌照仍然空白,支付牌照也尚未到手。为了扩大金融版图,有点“野心”的互金公司上市之后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收购具有相关牌照的公司,但从筹资计划看,360金融似乎还没有这个打算。
招股书显示,根据目前的计划,筹资净额的40%将用于品牌促销,以促进长期品牌建设和营销;30%将用于研发以及培养人才;其余30%将用于其他一般企业用途,如行政开支、潜在收购及战略投资。
陆金所在2017年实现首次盈利之前挣扎了6年时间,京东金融也在成立5周年之际才宣布开始盈利,对于360金融,要实现盈利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更何况随着消费金融监管逐步收紧,行业已步入“后蓝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