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的变化显示,小牛电动(NIU.US)“躺着数钱”的日子不远了,智通财经APP觉得这是昨日小牛电动上市以来首份财报显示的最大亮点。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小牛电动三季度实现净收入4.93亿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6.1%,净亏损为216万元,去年同期则为3934万元,亏损缩窄幅度将近95%,可以说到了净赚钱的拐点。
不过,靓丽数据的背后,这三个月到底发生了什么,想必大家跟我一样好奇。
毛利销量同步提升
本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两个因素,一个是部分产品的平均售价(ASP)略微上调带来的毛利率的上升,另外就是总体销量的增长。
ASP 的增长一方面来自原有产品零售价的提升,另一方面来自新品上市更高的定价。
下图展示了当前小牛电动的主要产品型号,智通财经APP了解到,2018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为12.4%,较2017年同期的8.8%大幅增加,反映出每个电动车的净收入增加主要受零售价格上涨的推动。
三季度推出的U系列新品ASP同比上升了60%,同时上调了M+的ASP,幅度在200-300元之间,此外由于国外的ASP高于国内,本季度国外销量占比的增加,也提升了整体的ASP。
不过,为了推广M+和UM两种新型号,小牛电动管理层认为目前的零售价格还不算高,仍有上升空间。而且向城市合作伙伴提供的额外销量回扣,也使得未来的毛利率还有上升空间。但智通财经APP认为,通过提价带来的利润增长有限且不可持续。
销量增长方面,一是依靠单个零售店销量增长,二是零售店数量的增加带来的销量增长。
智通财经APP通过已有数据,计算和整理了小牛电动2017和2018年零售店数量和销量数据,如下表。
可以看出,作为年轻企业,小牛电动的经营店数量一直在增长,但是增幅有所放缓。2017年上半年和全年店面分别为242和440家,根据销量计算出相应单店单月销量分别为47和35.8辆,单店单月净收入为19.6和14.6万元。2018年上半年和三季度经营店数量分别达到572和641家,同样根据销量计算出相应单店单月销量分别为36.5和62.8辆,单店单月净收入为16.3和25.6万元。
实际上,从单店单月销量可以看出来,小牛电动最初主要依靠扩充市场带来销量的增长,但是平均单店销售能力却在下降,在财报上表现为总收入增加,但是净利润却在下降,亏损幅度不断增加。
而本季度平均单店单月销量却从上半年的36.5辆猛增至62.8辆,在经营店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单店销售能力实现了大幅提升,也因此带来了净利润的质变。
根据已有数据,智通财经APP对小牛电动四季度运营作了简单预测,店面数量将进一步扩张,考虑到增幅放缓,预计将达到700家。销量方面,考虑到三季度相对来说属销售旺季,以及新品上市带来的销量提升因素,保守估计可实现90720辆的销量,相应收入预计3.7亿元,这与三季报小牛电动的预测(3.7-3.9亿元)也比较一致,2018年全年预计有14.2亿的净收入。受到季度影响,单店月销售将会下降至43.2辆,这与2017年初的水平相符。
因此,智通财经APP认为,小牛电动目前在渠道以及国内市场方面基本进入了缓慢增长的时期,也是相对成熟的时期,未来的收入增长主要还是需要在销售能力和利润空间的提升上下功夫。
数据来源:招股书、季度报告
竞争依然激烈,市场天花板仍在
智通财经APP在之前对小牛电动的分析中认为,按照2017年二轮车销量来看,国内的二轮车市场规模不足600亿元,并且还有艾玛、雅迪(01585)、绿源、新日、台铃等百万级销量的厂商竞争,留给小牛电动的生存空间有限。
虽然小牛意欲打造高端电动,智能化电动的定位,但是按照目前的单车售价来看,竞争力仍然不足。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小牛电动的产品售价基本在4000元以上,而根据ZDC的调查,愿意选择购买4000元及以上车型的用户占比仅为13.35%,远远高于其它电动车厂商。
小牛电动的高层在电话会议中表示,海外销售毛利率比国内高20%,而目前海外销售占比仅为5%,也许在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开发海外市场是一条路子。
另外,小牛电动高层虽然认为本季度200-300元的提价对销量基本没有影响,且未来还有提升空间,但智通财经APP认为寄希望于通过提升售价来增加利润,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而公布财报后,昨日股价有1.69%的小幅上升,但从234万美元的交易额来看,投资者对于小牛电动的未来信心仍然不足,就看下个季度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