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零售业务天花板有多高?

作者: 云蒙 2018-11-26 08:50:04
零售业务有赖于国民的财富,这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业务。

本文来自“云蒙投资”微信公众号,作者云蒙。原标题为《银行那些事181126055——关于零售业务的思考一》。

这两年,市场对零售业务的银行非常看好,因为零售业务不良率低,资本占用较少,在这一轮去杠杆缩同业控表外的系列政策下,零售业务多的银行所受影响最小。之前行内有句话说,不是很多银行不能做零售,而是不想做的,躺在对公上赚钱确实轻松,但目前各家银行对公业务都不好好赚钱了,都将零售战略作为未来的发力点,因为零售战略不仅仅关心到零售收入,还会带来相当的客户黏性和交叉销售收入。招行十几年前就向零售转型,可以说是中国的银行零售领头羊,平安银行为近两年最为激进的零售转型代表。零售业务确实有很多的优势,但零售业务也有其明显的弊端,国内外也有很多零售业务对银行业造成过巨大的伤害例子,在我们中国这是一片蓝海还是红海,未来会怎样,都是值得我们长期关注的话题,我们想有时间找些资料,和朋友们一起交流思考,慢慢揭开零售业务的面纱。

1、零售业务指的是什么。零售业务从国际范围内来看,已经不是某一项业务,既包括资产业务,也包括负债业务,未来还会更多地朝中间业务发展。目前看来至少可以从以下方面界定:一是从服务对象上,零售业务主要面向个人和小微企业;二是从服务方式上,零售业务主要可以提供贷款、支付结算和家庭资产管理等金融服务。三是从信用风险管理的角度上,由于个人是分散的,零售银行更加适合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风控和拨备管理。

2、零售业务天花板有多高。马蔚华曾经说,不抓对公业务现在没饭吃,不抓零售业务未来没饭吃。马行长这个地方更多的是指向金融脱媒,企业对公业务慢慢走向直接融资,银行的未来应该在零售业务。应该说马行长还是看得比较远的,目前我们已经有十多个省份跨入人均GDP“一万美元俱乐部”,居民消费和负债的潜力我们看到不断增长,无论是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都是在不断上升的,消费金融蓬勃发展。从居民的消费意愿来看,采用“居民每年储蓄的钱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2010-2017年,这个比例从25.4%下降至12.7%,这说明大家更加愿意把钱拿出来消费或者投资。第二是从居民负债的角度也就是杠杆率看借款消费的程度。如果以居民部门贷款余额与当年名义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作为杠杆率,我国居民杠杆率从2008年的43.25%陡然上升到2017年的112.21%,而2017年美国居民杠杆率为87.47%,2008年美国曾高达116.29%。这主要是由于个人房贷近十年的快速增长。从上述两个数据看,我们已经进入消费驱动经济的阶段,不过由于储蓄率还比较高,也不用太担心偿付债务的问题。再加上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信用货币的不断膨胀,居民可支配收入还会稳步提高,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的增长动力同样会持续增长。而对于不需要消费的那部分资金,他们就会走向投资,也就是财富管理,这也是为了银行的一个重要零售业务。所以说,零售业务有赖于国民的财富,这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业务。

3、衡量零售业务的指标有哪些。既然很多银行都在往零售发力,我们要来看看如何评价零售业务,有的是真零售,可能也有一些是假零售。我们感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关注:一是从资产规模的角度看,可以看零售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比,零售贷款、零售存款;零售客户总资产(AUM)、零售客户数;私人银行客户数、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额;信用卡累计发卡数量、流通卡数、信用卡交易额等。二是从盈利的角度看,零售金融税前利润、零售金融业务利息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零售业务实现银行卡手续费收入、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及其分项收入等。三是从网上银行角度看,零售电子渠道综合柜面替代率、App 累计用户数、年/月活跃用户数、App交易笔数、App 交易金额等。四是从风险的角度看,零售业务的不良率、零售业务拨备率等;五是从效率角度看,成本收入比等。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