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福寿园(01448)在香港举行2018年全年业绩发布会。
智通财经APP获悉,福寿园2018年实现收益总额约人民币16.51亿元(单位下同),同比增加约11.8%;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约4.88亿元,同比增加约17.0%;每股基本盈利约22.2分,拟派付末期股息每股3.72港仙。
会上,福寿园CFO袁振宇表示,公司在筹划线下业务与互联网的结合,构造统筹线上和线下的生态圈。目前,生前契约的营收增长非常快,其网上销售平台已经搭建完毕,使公司切入到广阔的生前市场。
在回顾了公司过去5年的发展历程后,袁振宇称目前公司已经进入了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逾30个城市,这个数量占到了全国的一半,未来希望能够把剩下一半的城市也“拿下”。此外,公司在已经进入的城市还能继续布局,完成在一个省里多个城市的扩张。
在被问及公司的墓地将会在何时售完后,福寿园总经理王计生表示,“我们的墓地永远卖不完”。此外,公司目前正在“去墓地化”,并计划打造人文公园,在业绩会结束时,其主席白晓江对媒体发出邀请,“欢迎各位参加人文主题公园福寿园”。
以下是智通财经APP整理的福寿园业绩发布会问答实录。
问:在过去五年,公司的墓园和设施数量有很大的增长,未来3-5年有没有新的增长目标?此外,有没有其他的并购计划?
答:在未来3-5年公司会继续实施对外扩张战略,此外,考虑到政府目前正在实施的一系列变革,我们认为未来公司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公司也加快对外扩张的战略,并能取得比过去5年更好的成绩。目前公司已经进入了15个省市,这个数量占到了全国的一半,未来希望能够把剩下一半的城市也“拿下”。此外,我们在已进入的城市中还能继续加大布局力量,比如通过一个业务板块发展为多个业务板块,或者从省里的一个城市扩张到多个城市。
在福寿园成立的20多年前,殡葬行业都是政府在经营,并没有实现市场化。目前政府开始逐步退出殡葬行业,将行业交给市场,因此殡葬行业将会市场化。我们认为在未来5年,将是行业大改革、大开放、大创新的时段,而获得政府认可的福寿园也将会获得超快速的成长。
问:未来消费者对殡葬行业的消费趋势会是怎样?
答: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政府就在鼓励消费者去消费,目前中国的消费群体无疑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群体。从消费角度来看,殡葬可以说是一种刚需消费,但由于过去殡葬服务比较单一,因此消费也同样单一。这对于创造了多种消费模式的福寿园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财报数据可能无法反应公司的服务能力,仅仅反应为墓碑的单价在提高。但实际上,产品价格的提高是因为公司服务的价格提高,而不是墓碑的售价在提高。比如在上海,政府经营的殡葬公司在做了一个产品,而我们在这一类型的产品上能够做到比政府的多几十项,所以我们是通过服务来拉动收入的提高。
虽然殡葬也属于消费行业,但我们和一般的消费品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从某种角度来说,殡葬算是一种精神消费。目前殡葬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仍然无法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因此我们整体服务的单价水平并不算很高,如果能够做到为消费者提供“美好的”殡葬服务,未来服务价格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以前消费者购买墓地的需求仅仅是占地多少平方米,但现在消费者的需求正在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比如目前消费者已经在葬礼、纪念仪式等精神需求有所提高。对此,福寿园也推出了很多精神、人文方面的服务项目,基本都是我们的增值服务。我们发现,现在的消费者除了对墓碑的刚性需求外,还有很多感官上的需求,比如如对亲人的记忆,单从这一点来看,未来福寿园也转型为一种“记忆工厂”。
问:未来公司的土地储备还会增长吗?可以用多久?
答:我们在2018年新增了3.5万平米的土地储备,大概可以用70年。但是,如果要讨论这个问题,不能单看土地储备这一个数字。因为现在消费者的殡葬需求不仅是一种形式,更多的是其内心感情的抒发,所以我们也在产品上增加一些文化、精神等内涵。
尽管我们和房地产一样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备,但是我们和房地产很大的不同点在于,我们是服务企业。如果只是单纯的去卖墓碑,我们的土地储备迟早会用完。以前人们对墓碑的需求只是为了做个记号来储存纪念,但现在世界上殡葬行业已经出现了另一个潮流,即墓碑的占地越来越小,而储蓄空间却越来越大,在有限的空间里储存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能够让墓园实现永续经营。因此,现在对殡葬行业来说,我们在做的是服务而不是产品,更不仅仅为了卖出那些墓地,毕竟现在就连一个二维码也可以成为一种寄托。可以说,我们的服务永远“卖”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