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轨合一轨”是降低小微融资成本的好药方吗?

作者: 邓海清 2019-03-28 10:51:12
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市场化的风险溢价水平是多少?利率市场化、两轨合一轨能够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海清FICC频道  ”,作者为邓海清、陈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对于如何降低实际利率水平,3月10日,央行行长易纲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降低实际利率水平,主要是解决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实际感受的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假定通货膨胀率稳定,只讨论如何降低名义利率。

在降低名义利率方面,央行着眼于降低无风险利率和降低风险溢价。

易纲表示,去年货币政策取向实际上一直是在降低无风险利率,后者是名义利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7天回购利率明显降低。通常我们把10年期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这一利率水平在去年下行了70多个bp。

对于如何降低风险溢价,易纲表示,第一是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消除利率决定过程中垄断性的因素,更加准确地进行风险定价。第二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可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比如完善破产制度,提高法律执行等,这些结构性改革可以降低实际的交易成本,从而也会使风险溢价降低。

我们的问题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市场化的风险溢价水平是多少?利率市场化、两轨合一轨能够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吗?

一、小微贷款的风险溢价已经低于市场化水平

1、小微企业贷款市场化的风险溢价计算

我们假定商业银行每获得100元可用额度,会在贷款和国债投资之间进行选择。

如果投资国债,不存在违约风险;如果用于发放贷款,存在企业违约风险,需要风险溢价作为补偿。

风险溢价是指进行有一定风险的投资所要求的除无风险收益外的额外收益,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溢价主要取决于企业违约可能造成坏账损失的风险,也包括违约后资产处置的成本和麻烦程度等。

我们首先根据小微企业违约率来计算风险溢价。

3月13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强调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全年要实现“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的“两增”目标;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

截至2018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9%。据此判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可达到4.89%。

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微企业的不良率可能远高于容忍度。根据工商银行2017年年报,2017年底工行贷款不良率为1.55%,但制造业不良率为4.8%,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为9.75%,而这两个行业正是小微企业集中的行业。根据易纲行长在两会记者会上公布的数据,2018年普惠金融口径单户授信在一千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的贷款,不良率在6.2%左右。

我们保守假设小微企业贷款违约率为5%,意味着每发放100元贷款,可能有5元本金及其利息无法收回。

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1%左右,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要达到多少才能覆盖违约风险呢?

假设贷款年利率为R,则一年后收回的本息为95×(1+R)。如果购买国债,则一年后的本息=100×(1+3.1%)=103.1元。

要使贷款有利可图,则R≥8.5%,风险溢价为5.4%,或者说540BP。

也就是说,即使消除了所有的交易成本、垄断因素、信息不对称陈本、破产处置成本等等,仅从违约风险考虑,市场化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就需要达到8.5%。

2、资本溢价

除了风险溢价,贷款还需要考虑资本溢价、税率差异、流动性溢价等等。

我们依然假定商业银行每获得100元可用额度,会在贷款和国债投资之间进行选择。

如果投资国债,根据规定,不需要缴纳增值税、所得税,风险权重为0。

如果用于发放贷款,根据规定,需要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率约6.3%)、所得税(25%),风险权重为100%。

因此,银行每发放100元贷款,会产生100元风险资产。根据银监会要求,截至2018年底,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需要达到11.5%,因而需要耗费11.5元的资本金。

2018年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1.73%,11.5元资本金的机会成本=11.5×11.73%=1.35元。这1.35元就是资本溢价,或者说资本溢价是135BP。

另外,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可以按照75%计量,除要符合《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中小型和微型企业认定标准外,同时还要满足对单家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风险暴露不超过500万元;商业银行对单家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风险暴露占本行信用风险暴露总额的比例不高于0.5%。

我们保守假设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权重都按75%计量(实际上根据监管最新口径,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的都算小微企业,相当一部分不符合条件的其实需要按照100%计量),则资本溢价是1.0125元。

3、税率差异

根据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关于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91号),自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因此从增值税角度看,国债和小微企业贷款的税负没有差异。

从所得税考虑,贷款利息收入需要征收25%的所得税,但不良贷款和坏账可以用于扣减应纳税所得额。因此100元贷款的利息收入需要缴纳的所得税为(95×R-5)×25%。这一部分就是税负差异,也可以称为税负溢价。

4、总结

在不考虑流动性溢价的情况下,假设银行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00元,年利率为R,违约率为5%,则最终的本息收益为95×(1+R)-(95×R-5)×25%-1.0125。

要使贷款有利可图,则意味着95×(1+R)-(95×R-5)×25%-1.0125≥103.1,可求得R≥11%

如果考虑到国债的流动性远高于贷款,则还需要加上流动性溢价。同时小微贷款违约率水平实际高于5%,那么贷款的利率还需要继续上升,才能形成相较于国债投资的优势。

二、监管层希望实现的小微贷款利率是多少?

根据公开可查询的信息,截至去年9月末,18家主要商业银行三季度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控制在6.23%。

而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12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连续四个月下降,累计下降0.25个百分点,其中,微型企业贷款利率已连续五个月下降,累计下降0.39个百分点。

我们可以推断,2018年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应低于6.23%。

在3月15日的记者会上,李总理表示今年要抓住融资难融资贵这个制约经济发展、市场活力的“卡脖子”问题,让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今年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需要降至5.23%以下。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3月份前两周民企发行的债券平均票面利率为5.24%,这里面还包括了AAA、AA+等高评级的企业。难道小微企业的信用资质已经比可以在市场上发债的企业更好了吗?

此外,3月13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强调两增两控目标,要求建立差异化的小微企业利率定价机制。使用政策性银行转贷资金、人民银行支小再贷款资金以及由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要合理确定其利率定价水平。

2016年央行发布《关于增强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资金发放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加点幅度弹性的通知》(银货政〔2016〕4号),允许地方省级中心支行运用支小再贷款发放小微贷款时再加点2个百分点,最高加点幅度不超过5个百分点。根据最新支小再贷款利率,一年期的央行资金成本为2.75%,也就是说原则上给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不高于5.75%,特殊情况下最高不高于7.75%。

从当前银行决策的角度来看,符合监管政策要求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相对于无风险收益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风险溢价已经低于应有的市场化风险溢价水平。如果纯粹从投资的成本收益角度来考虑,银行应该没有动力继续降低贷款利率。

三、“两轨合一轨”与监管指标存在矛盾

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和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更多地是通过分派指标的方式,对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和利率进行行政性的调控。

央行倡导的利率市场化、两轨合一轨、降低风险溢价则更多地是从市场化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两轨合一轨意味着存贷款利率向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靠拢,从短期来看,有可能会抬升银行负债成本和贷款利率。

从银行负债端来看,当前银行活期和定期存款利率都较低,如果存款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存款利率和货基收益率、结构性存款利率、理财收益率进行竞争,有可能大幅提高银行负债成本,结果要么是压缩银行息差空间,要么是抬升贷款利率。

从银行资产端来看,当前银行贷款加权利率相对于货币市场利率已经不算高了,如果贷款利率向货币市场利率并轨,二者的联动可能导致贷款利率向上浮动。

在上面分析的大背景下,银行依然在发放贷款,原因在于贷款和买债对银行来说并不是完全替代项。从监管指标看,存款和贷款在整个监管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

银行如果完不成监管规定的每年贷款额度(包括小微、民营企业贷款额度),可能会被监管问责。如果存款不够,那么存贷比指标、流动性指标等就无法达标,可能会被降级。因此许多银行提出存款立行的理念,贷款是创造存款最直接的手段。

债券业务、同业业务也受到监管约束,包括额度约束、同业负债比例约束、MPA考核约束等。购买债券也不一定为本行创造存款,因为买债的不止一家银行,债券发行人未必会将款项存放于本行。

受监管指标的约束,虽然当前贷款的收益已经没有吸引力,但银行依然会发放贷款、积极吸收存款。

这些监管指标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比较陈旧的监管指标,比如信贷额度控制、存贷比,这些指标多数已经名义上取消;二是宏观审慎框架内的监管指标,比如广义信贷增速、流动性覆盖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三是特殊监管指标,如银保监会要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19年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两增两控”目标。

总体上看,当前支撑银行发放小微贷款的主要动力依旧是监管指标的约束,而不是市场化的因素。

从目前情况看,央行推动利率市场化、两轨合一轨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是一个两难选择。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的难题,如果按照市场化定价,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难以显著降低,因此两轨合一轨对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意义并不大。

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溢价已经低于市场化水平。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属于政策救济,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大方向,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中存在着国企、地方融资平台等财务软约束主体,这些主体对资金价格不敏感,部分低效率企业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挤占了其他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机会。正因为有这些高承受力需求的存在,提高了市场利率水平,阻碍了信贷资源流入高效率经济部门。

减少财务软约束主体,打破刚性兑付,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之一。但财务软约束问题同样是因非市场化因素造成的,通过两轨合一轨的市场化手段同样难以解决。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