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制药网
并购整合是医药生物领域永恒的主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主打产品面临专利悬崖,收购以补充管线;或者业绩增长受困,收购能够快速做大经营规模,满足投资者对增长的预期。
近两年国家频繁而出的一些医药政策给一些中小型医药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也催生药企抱团取暖或者被并购。
2018年跨国并购活跃
从2014年以来,医药行业进行了大举并购,2018的年购也呈现出一些特点:国内医药并购清淡、公立医院改革十分缓慢,并购难以推进,而民营医院并购成为一大热点,但也有医药上市出于经营压力开始抛售医院资产,落袋为安,2018年是医疗健康跨境并购大年。
根据晨哨医药研究部数据统计,截止到12月21日,2018年中资医药领域跨境并购总计实现确定性交易(为保证统计的准确性,去除了并购意向和并购传闻的交易)54笔,确定性交易披露的金额为150亿美元(约合1035亿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5%和33%。去年同期确定性交易宗数47宗,合计披露交易金额112亿美元。
相比之下,在跨国并购中,中国企业的表现更为积极,在2018年前十大并购项目中,有6起交易实现了中国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并购,其中仅安捷伦收购艾森生物为海外企业收购中国企业,其余6起均为中方斥资并购外资企业。
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在2018年的跨国并购交易中表现的更为积极,相较而言,海外企业则更谨慎。这可能与中国企业更渴望寻求合作以突破现有格局有关,同时也与中国资本的活跃程度密不可分。
而2018年的其他交易也表明了制药企业的发展趋势,即精简业务平台、专注于4种发展战略中的1种:专利药制造、非专利药制造、非处方药/消费者健康和定点照护。
再从历史上看,与其他任何行业相比,制药/生物技术行业可能会看到更多的并购活动,以获得创新、分享管道开发成本、消除竞争并增强产品组合。
面临有机增长困境的主要药物/生物技术公司需要将新的增长动力注入其管道/产品组合——无论是来自内部开发还是购买资产。
并购潮才刚开始
众所周知,生物制药研发投入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研发战略需要配合适度的并购与广泛的合作。近年来,生物制药领域的并购之势愈演愈烈,各国政策的向好改革、制药公司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扩充产品线以维持盈利的需求,以及大量新资本的涌入,将有望继续在今年成为全球生物制药公司收购、并购的重要驱动力。
业内观察人士表示,2018年税制改革本期望能出现并购热潮,但较小公司的股价(即估值)仍然很高,拖延了并购活动,税率也对并购造成影响。
进入2019年,对于中国的创新药企来说,合并、并购也已经开始。我国医药行业在一致性评价的持续推进,带量采购工作的开启,以及审批审评提速等方面的影响下,单一产品线的创新药企已经很难抵御风险,另外一些仿制药上市公司也面临转型压力。因此对于创新药企业而言,并购融资意味着有“大树”可以依靠,仿制药企业则意味着产品线可以互补,利好双方的发展。
对于中国的创新药企来说,“抱团取暖”也会是未来的趋势。一是一些创新药公司此前估值炒得比较高,后续资金支持压力很大,通过合并竞争力会更强。二是从产业、产品层面来说,研发路线类似、只有一两款产品的公司经营风险太大,并购可以抵御失败的高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医药行业的并购呈现需求紧迫、覆盖面广以及金额巨大等特点,在国内医药行业并购交易中,又以生物制药领域较为突出,数量占医疗保健全行业的五分之三,总体而言,从2012年到2018年,全球范围内生物制药并购投资交易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
面对诸多优良政策的积极促进和生物技术的不断突破,更多机构的选择投资将回归专业化,坚持价值投资,生物制药市场相较于其他行业还是获得了更多的资本青睐。
此外,中国的医药行业不管是工业还是商业,并购才刚刚开始,自然淘汰和主动并购共存,国家政策也是鼓励有研发能力的工业、企业做大做强。而面对持续的并购潮,中小企业未来怎么发展,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