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硅星人”,作者Vicky Xiao。
自动驾驶行业俨然成为了竞争最激烈的创业领域之一。这里有一夜10亿美金天价融资的故事,也有闪耀的明星最终黯然离场。
曾经颇受瞩目、估值一度达到两亿美金的Drive.ai,没有能实现把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装进更多车辆的梦想,而是卖给了苹果,将在这个月底关闭公司。
苹果确认了这桩收购,但是没有公布价格。消息称,这桩收购并不是一个财务或者战略上的体面退出,而是“Acq-hiring”,苹果以一个比较低的价格,只接收了Drive.ai几十名技术人才和产品设计师,还有它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和其他IP资产。
据加州就业发展部的一份资料显示, Drive.ai已经向其提交了文件,将裁员90人,并且在6月28日永久关闭其位于硅谷山景城的办公室。
到目前为止,数名曾在Drive.ai从事数据、系统、软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工程师已经更改了他们的LinkedIn资料,表示加入了Apple的“特殊项目”组。
苹果内部确实有一个名为Titan的自动驾驶项目组,此前也曾经大规模裁员,但是这次对Drive.ai的收购,证明了苹果并没有放弃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尝试。
Drive.ai的上一轮融资还停留在两年前,在自动驾驶这个动辄数亿美金融资、竞争对手们都砸重金抢人造车的领域,它的资金压力不可谓不大。
今年年初就已经有传闻称Drive.ai在寻找买家,但是有知情人士告诉硅星人,只有苹果真正和它进行了收购的谈判,而且在过去两周,Drive.ai就已经停止了运营。
Drive.ai的创始人们也早就陆续离开。联合创始人、曾担任CEO 的Sameep Tandon已经于6月离开公司,另一位联合创始人Tao Wang 则在今年2月就离开,从3月开始在一家没有透露名字的公司担任主任研发工程师(Staff Research Development Engineer)。
Drive.ai 曾经是自动驾驶领域颇受瞩目的明星初创公司。它是加州第一批拿到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许可的公司之一,几位联合创始人均来自大名鼎鼎的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是人工智能学术和业界的红人吴恩达的学生。两年前,由于发现了深度学习在无人驾驶上的机会,实验室的 6 个人全都从博士项目中暂停,一起成立了这家公司。
吴恩达本人也曾深度参与Drive.ai的创立和早期运营,在公司担任董事席位,他的妻子、机器人技术专家Carol Reiley则曾担任Drive.ai的总裁,但在2018年离开。
(吴恩达去年3月代表Drive.ai宣布了和德州小镇弗里斯科的合作)
硅星人在Drive.ai诞生初期就一直关注它的发展,并且曾多次受邀体验他们的自动驾驶汽车。
它主打用深度学习技术来打造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系统,其技术已经迭代到第四代,达到了 L4 级别,也即高度自动化的全自动驾驶。
最开始,它的目标是“要做一辆用低配激光雷达、便宜的照相机、Google 2D 地图就能上路”的无人驾驶车,想要用深度学习解决价格-认知准确性-商业模式可延展性三个问题。有初创团队在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积累,Drive.ai的自动驾驶汽车在经历两个月开发后就上路,并且曾经因为成功挑战“雨天黑夜”这个当时颇具难度的自动驾驶场景,吸引了不少关注。
发展到中期,Drive.ai开始进行软硬件一体化系统的研发,并加上了“人车交流”这个新特性,希望能和商业车队合作,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商业模式上有所突破。
公司联合创始人、前总裁Carol Reiley 曾告诉硅星人,Drive.ai “不造车和传感器,只是提供一个解决方案。现在希望先从商务车队开始合作,包括包裹运送、食物运送、零售等”。他们希望和合作伙伴们一起先做到 L4 的程度,提高定位准确性,一起收集数据,然后不断向外拓展,最终会再向消费者层级的 L5 级进发。
去年7月,Drive.ai和德克萨斯州小镇弗里斯科合作,在设定好的地理围栏范围内,为弗里斯科至少1万居民提供免费无人车叫车服务。
硅星人曾经在合作发布的现场,体验了这个无人车叫车服务。
这辆用来搭乘公众的人车一共搭载4个激光雷达、2个毫米波雷达和10个摄像头,车身会搭载有四个LED显示屏,用来和行人以及其他车辆进行沟通,来告诉人们车辆的意图。
比如给行人让路时,显示屏上就会出现“等您先过”的字样,在接到和放下乘客的时候,也会通过显示屏来打招呼和说再见。
另外一个创新在于,Drive.ai还提供了一个叫做Tele-Choice的远程操控技术,会通过车子的摄像头把周围情况实时同步到办公室里,当遇到超常规的情况,车子认为应该由人类来进一步确认安全性,例如被警察挥手示意靠边停车、或者在十字路口遇到复杂的局面时,会先停下来,寻求远程操作员的介入。这样就可以确保无人车在任何极端复杂或者罕见的情况下,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令,让乘客的安全得以保证。
不过,这项合作在今年3月合约到期后就停止了。Drive.ai和德克萨斯州另外一个城市阿灵顿也有合作,为居民提供班车服务,但也在今年5月提前结束。
……
Drive.ai的黯然离场,并不能说明它自身的技术有问题。它的创始团队可谓是深度学习方面的专家。当他们还在斯坦福的时候,就曾经打造过世界上最大的神经网络。当时 Google 用1000 台机器在 Google 大脑项目里做了一个实验,结果他们只用 了16 GPU 机器就复现了这个效果,只花了十分之一的成本。所以前CEO Tandon 曾经接受硅星人采访时,很有底气地说,他们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深度学习团队之一。
但是自动驾驶行业的竞争,随着越来多的资本进入,也从最开始技术方面的竞争,开始演变为典型的资本方面的竞争:谁的资金更充足,就能招到更牛的员工、打造更多的自动驾驶车辆,在研发、测试和商业拓展上跑得更快。
看看这条赛道上的其他玩家:
Uber自动驾驶项目每月烧掉2千万美元经费;Aurora 从红杉融了5.3亿美元;福特将在4年内向Argo AI投资10亿美元;Nuro从软银愿景基金融资9.4亿美元……
但自2015年成立以来,Drive.ai仅仅从GGV Capital、NEA、Nvidia及Grab等投资人处融了7700万美元。它最辉煌的时刻,估值为2亿美元,公司扩张到180人。
但此后,它就没有再更进一步。最近的一轮融资还发生在2017年9月,由东南亚的App打车公司Grab领投。
这样的融资能力,显然不足以让Drive.ai和它的竞争对手们一起跑到最后。
在这样残酷的商业竞争里,这家由斯坦福深度学习方面最聪明的天才们创办的公司,就这样慢慢地出局了,创始人们也各奔东西。不知道他们还不会想起一起在斯坦福时,第一次成功改装了吴恩达破旧的丰田小车,让它在高速路上自动跑起来后,一起欢呼的情景。(编辑: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