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新财报”微信公众号,作者为“财报君”,文章内容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
“社交电商第一股”云集(YJ.US)近期麻烦缠身,不仅长期亏损,股价大幅下跌,被摩根大通(JP Morgan)下调评级。近期,又有大量用户投诉云集泄露客户订单信息,致使用户频繁遭遇“退款诈骗”陷阱。
用户频遭“退款诈骗” 日受害者或达百人以上
今年8月4日,张女士在云集平台购买了一套护肤品。8月23日,一个自称是云集客服的电话打来,声称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要给返款给消费者。由于对方正确地说出了订单中商品信息,张女士没有怀疑,按照对方要求的步骤操作了打款,结果被骗走6965元。
张女士报警之后,警方调查出涉案账户的转账记录,当天该账户就有上百条转账记录,也就是说张女士报警当天很可能就有上百人遭遇了电话诈骗。
以上情况并非个案,公开信息显示,自今年3月起,就有云集用户反馈遭遇电信诈骗。在聚投诉、黑猫等第三方投诉平台上,目前可以查到大量云集用户投诉因个人订单信息遭泄露,导致被骗走钱款。
股价持续下跌 被摩根大通下调评级
现有信息显示,云集一直处于亏损状况。云集上市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云集归属于公司的净亏损分别为2466万元、1.06亿元和5968万元。2019年年中报显示,云集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16.02亿人民币元,上市之后亏损规模扩大。
今年5月3日登陆纳斯达克的云集,在上市首日的第一个小时内,创下了其迄今为止的股价历史高点——18.2元。此后,公司股价便陷入“跌跌不休”的怪圈,并在今年8月27日单日暴跌19.33%创下了股价最低点6.04元,较高点跌去了三分之二。
近期,云集股价也一直在6元多的价位上徘徊,成交低迷,股票换手率长期低于1%,日前换手率仅0.05%,完全进入“冷门股”行列。8月29日,云集就惨遭摩根大通(JP Morgan)将评级从增持下调为中性。
商业模式曾引发“传销”质疑引处罚
作为电商行业的“破局者”,云集一直是“社交电商”的代表,但是云集却正在改变商业模式,“革自己的命”。
此前,云集的社交电商模式指的是:云集平台作为核心整合中后台供应链服务。云集有专门的买手团队负责统一选采云集平台产品,精选商品和规模化采购,保证成本优势。云集赋能店主,为其提供供应链、IT系统、客服、物流、培训、内容等一站式服务与支持,让店主在云集平台上实现开店。店主负责前端拉人,通过微信、微博、QQ 等社交平台分享链接吸引用户购买。
在这一模式下,云集的模式中包含了一个争议制度——会员层级体系和拉新奖励,而这与拼多多等一般的社交电商模式存在巨大差别。云集的会员用户则需要交纳会员费。会员可以通过拉新(或自购)来获得销售佣金,且层级之间存在晋升机会。层级越高,享受的分成和奖励越高。
这一模式之下,云集跟被严厉打击的“传销模式”有着一些模糊的边界,云集也因此遭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没958万元。云集不得不改变商业模式,从社交电商平台转型为一家会员电商平台。但这是否又会让云集失去其社交电商优势呢?更何况,云集目前也没有与Costco这样的会员制零售商竞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