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控︱98%QDII收益飘红的秘密:低配美股,做多中国医药、消费、科技“三件套”

今年前三季度,98%的QDII基金在今年前三季度获得正收益,55%的QDII基金收益率超过双位数,最高收益率高达43%。

尽管近期港股与美股市场均出现震荡,但在上半年市场涨势强劲的背景下,98%的QDII基金在今年前三季度获得正收益,55%的QDII基金收益率超过双位数,最高收益率高达43%。

据智通财经APP统计,choice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239只QDII基金(A/B/C类份额分开计算)业绩普遍喜人,单位净值平均涨幅为12.98%。其中,单位净值增长率为正的基金有235只,占比为98%;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平均水平的基金有95只,占比为40%;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20%的有49只,占比为20%。

图片1.png

(前三季度,单位净值增长前20QDII基金)

上投摩根中国生物医药混合(QDII)、添富全球消费混合(QDII)人民币A、添富全球消费混合(QDII)美元现汇,分别以48.81%、35.39%、35.29%的区间净值增长率占据前三位。从净值增长率前三位的基金股票投资方向来看,专注于生物医药和消费领域是他们业绩增长强劲的关键。

反观下跌的QDII基金,主要是原油类产品。分析认为,原油类QDII基金仍有下跌的可能,因美国页岩油产量持续增长、沙特原油产出上升、伊朗发现新油田等一系列事件,令供应过剩疑虑升温。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阴云,市场下调了对石油需求的预测,引发了人们对2020年可能出现供应过剩的担忧。

生物医药面临辞旧迎新、承前启后的转折期

上投摩根中国生物医药混合作为目前市场上唯一一只专注于投资在A、H以及少数其他上市地点的中国生物医药公司的基金,跨市场动态选取有估值吸引力的细分领域龙头,除了获取 A股龙头公司的收益,还重点布局了人工关节高值耗材、试管婴儿医疗服务等香港市场的投资机会。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上投摩根中国生物医药混合原为上投摩根智慧生活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19年第三季度是该基金转型后的首个完整运作季度。也就是从2019年第三季度,该基金开始发力,单季取得18.24%的涨幅,一举成为QDII基金的佼佼者。

从上投摩根中国生物医药混合2019年三季度的投资组合来看,基金72.27%的资金均用于投资二级市场,A股和港股分别占53.56和25.57%,主要集中在制药、医疗保健设备与用品、生命科学工具和服务和生物科技等领域,十大重仓股如下:

图片2.png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方钰涵自2019年8月16日起担任上投摩根医疗健康基金基金经理,她认为:“医药生物是过去十年少数几个回报超150%的行业,未来10年,医药生物仍将是市场中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之一。”

“中国目前的生物医药行业面临辞旧(仿制)迎新(创新)、承前(旧体制)启后(新政策)的转折期,涌现了不少的结构性投资机会。”方钰涵表示,她主要寻找的是以下3类公司:

(1)在细分子行业里能够进入全球市场、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公司,这背后的核心竞争力来源是我国过去二三十年来沉淀下来的工程师红利、及从低端逐渐到高端的制造能力。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输送了500万名的出国留学生,其中有 300万名已学成归国,带来在大型制药公司研发、生产、销售或审评审批机构多年的资深经验。拥有核心竞争资源的公司,通常根植于刚刚起步的、巨大且快速增长的中国本土市场,又以欧美市场的客户转移正向趋势为基础增长,前者更加强劲,例如一些龙头的全球外包服务公司,囊括临床前至生产,小分子和大分子、医疗器械公司、原料药公司,壁垒沉淀时间长,且可识别,可持续。

(2)虽只在中国本土市场经营,但是所处的本地行业稳定增长,体现为渗透率仍较低,医药消费仍在增长,消费者的用药结构或检测费用和国外还有较大差距,从国外发展的映射来看能看到较长的赛道,例如一些龙头的血液制品公司,本土医疗器械公司,医疗服务和药房零售公司。

(3)在香港上市的、不能/尚未能通过沪港通买入的独有公司,该基金可以发挥QDII 额度的优势进行投资。看好国内自主创新的免疫治疗药品、小分子药品获批之后的几年产生爆发性的销售增长带来的投资机会。而未有利润的创新药公司通常配合以更加合理的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快速组建起一支研发、注册、临床的全球队伍,将内生研发或BD引进的临床短缺产品推向全球,看好这类企业内部组织体系变革在科创时代焕发的新生活力。目前,香港市场排队上市的公司数量仍多,涉及领域比以往更加丰富,包括CROCMO、自主创新高值耗材、生物类似药、自主创新小分子药物等,期待寻找到估值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虽然目前生物医药行业的超额收益虽然很高,但在方钰涵看来,广阔的行业发展空间、快速发展的中国竞争优势、合理的估值以及不断提升的资金配置需求,仍是医药生物行业最重要的价值支撑。

低配美股加仓A股优化港股,采用消费+科技组合

从涨幅超过25%的QDII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来看,除了医药,明显属于消费+科技的组合。

以添富全球消费混合(QDII)人民币A为例,该基金前三季度实现单位净值增长35.39%,其中一季度增长15.93%,二季度增长8.24%,三季度增长7.90%。从市场配置来看,该基金主要采取超配美股和A股,低配港股,截至三季度末,这三个市场投资的投资比例分别占基金净值的36.35%、28.47%、18.35%。显然,在A股和美股的强势表现下,该基金取得了超额收益。

从股票投资明细来看,添富全球消费混合(QDII)人民币A过去三个季度持续聚焦在白酒、免税、电商等赛道中的龙头公司,并适当配置了食品、医药、服务业(教育、物业服务)等相关个股。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的十大重仓股如下:

图片3.png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添富全球消费混合(QDII)人民币A现任基金经理为胡昕炜、郑慧莲。其中,胡昕炜为东方财富三星级基金经理,累计任职时间3年又181天,现任基金资产规模98.09亿(8只基金);郑慧莲为东方财富四星级基金经理,累计任职时间1年又298天,现任基金资产规模83.60亿(25只基金)。

在明星基金经理的带领下,添富全球消费混合(QDII)人民币A的表现也明显跑赢其他QDII基金。需要注意的是,自2019年8月16日起,由于郑慧莲开始休产假,添富全球消费混合(QDII)人民币A将由胡昕炜一人管理。

胡昕炜表示,“展望2019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仍在,但我们对大消费行业中的龙头公司仍充满信心。看未来1-2年,龙头公司仍处于较好的基本面发展趋势中,他们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此外,我们会积极关注一些新兴消费领域的公司。美股方面,虽然全球经济有下行风险,但我们相信,全球布局的消费品龙头公司,将获得更好的全球风险分散,获得稳健增长。所以,我们也仍将持有各赛道中的优秀公司。”

不过,在三季度,美股的众多负面因素,让不少QDII基金降低了美股仓位,转投更为活跃的A股。

易方达标普信息科技美元汇(QDII-LOF)作为追踪标普信息科技指数的被动式海外指数基金,本基金采用完全复制法,虽然前三季度实现32.62%的涨幅,但三季度收益明显放缓,仅获得2.78%的涨幅。

回顾2019 年三季度,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放缓,美国经济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就业和制造业PMI等宏观经济指标不达预期,美股企业盈利增速预计放缓。美联储7月如期降息但指引偏鹰派,紧随其后的贸易摩擦推升了市场的避险情绪,美债收益率出现了倒挂的情形。9月以来,美联储再次降息 0.25%,货币宽松节奏加快,中美贸易谈判前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受此影响,美股三季度波动较大,科技板块对全球贸易比较敏感,波动更为明显。

投资者对美股的担忧不断提升,美股的标普和纳斯达克指数高位震荡。反观A股,整体上较为活跃。期间,成长股风格占优,尤其是以电子 PCB 板、半导体、自主可控为代表的科技股涨势凌厉,华为生态成为科技股的投资主线。

华夏移动互联混合(QDII)人民币降低了美股的持仓,对港股持仓进行了优化,在 A 股中加仓了半导体板块和真正受益于自主可控进展加速的有核心产品竞争力的标的。核心持仓向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个股继续集中。

截至第三季度末,华夏移动互联混合(QDII)今年以来的涨幅为30.98%,其中三季度获得14.46%的涨幅,明显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4.65%,排名第二。

从市场配置来看,华夏移动互联混合(QDII)将美股持仓比例降至1.89%,A股持仓比例提升至54.62%,港股为23.54%,主要仓位集中在信息技术领域,占比高达63.99%。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十大重仓股如下:

图片4.png

油价疲软,原油类产品垫底

反观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垫底的QDII基金,主要集中在原油类产品。

2019年以来,油价表现差强人意。到三季度,全球油价震荡下行,国际石油价格下跌6.80%至54.24美元,ICE布油期货价格下跌7.93%至59.43美元。三季度原油价格下挫的主要原因还是需求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大幅拖累原油需求增长,EIA、IEA和OPEC等主流机构也持续下调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量预期。

而供应端基本保持稳定,OPEC成员国持续减产,俄罗斯原油产量有所增加,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在6-8月持续去库后略有回升。期间,沙特油田设施遇袭曾一度导致油价短期冲高,但随着受损产能的全面复产,油价大幅回落。油价的下跌牵连跟踪石油上游股票的基金标的指数走弱。

华宝油气采用全复制方法跟踪标普石油天然气上游股票指数,整个三季度,该基金跟踪的指数下跌17.7%,下跌幅度高于国际油价跌幅,主要还是由于油价的持续下跌导致投资者对标的指数中的上市公司后续业绩的担忧。

业内人士认为,华宝油气业绩仍有下跌的可能,因美国页岩油产量持续增长、沙特原油产出上升、伊朗发现新油田等一系列事件,令供应过剩疑虑升温。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阴云,市场下调了对石油需求的预测,引发了人们对2020年可能出现供应过剩的担忧。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