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分别是反映某一时期内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2019年以来,CPI由年初不到2%的水平逐步走高至10月份的3.8%,PPI从4月份0.9%的年内高点逐步下探至10月份的-1.6%,对此应全面分析、辩证看待。
CPI同比涨幅走高,结构性特征明显,要警惕通货膨胀预期发散。2019年以来单月CPI同比涨幅有所走高主要受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较快上涨所拉动,关系到居民“菜篮子”消费成本,须引起重视并妥善应对。前十个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4%,其中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供给量下降较快,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9.7%,并通过消费替代效应带动牛肉、羊肉、蛋类价格分别同比上涨10.2%、11.7%和4.5%,是CPI上行的最主要拉动因素。此外,鲜菜、鲜果价格在个别月份受极端天气影响也出现了阶段性上涨,近期已回落趋稳。2019年以来,除食品外的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图1)。前十个月,非食品价格、服务价格分别同比增长1.4%和1.8%,涨幅均处于近两年来的低位水平。其中,衣着、房租、旅游、医疗保健价格分别同比上涨1.7%、2.0%、2.0%和2.5%,均相对温和,交通和通信价格还同比下降1.7%。
图1 CPI、食品及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PPI低位运行,通常反映工业需求偏弱,但近几个月PPI同比降幅扩大主要是受基数效应影响,并不意味着存在显著的工业品通缩压力。10月份PPI同比下降的1.6个百分点中,有1.2个百分点是翘尾因素,即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有0.4个百分点是新涨价因素,主要是2019年1月份PPI环比下降了0.6%,6月份以来PPI月度环比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回升迹象(图2)。总体来看,工业品价格并未出现明显下行压力,未来几个月随着基数效应的逐步消退,预计PPI同比涨幅将回升。
图2 PPI同比与环比涨幅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大体平衡,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预计进入2020年下半年后,翘尾因素对PPI的影响将小于2019年且更加稳定,CPI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冲击将逐步消退,两者间的差距有望趋于收窄。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稳定经济主体的通胀预期,促进总体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编辑:林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