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和制造业数据有多糟?经济学家称“美国经济已然是一片废墟”

作者: 智通财经 林喵 2020-04-16 16:24:41
经济学家预期美国4月份经济活动将出现更严重的下滑。

昨日,美国商务部公布3月消费和制造业报告。数据表明,在美国实行社交距离措施,导致部分经济活动停滞的最初几周,公共卫生事件对其经济的打击比华尔街预期的更迅速、更严重。

智通财经APP获悉,美国3月零售销售额环比下降8.7%,创下了1992年有数据记录以来最大的环比降幅。纽约州的制造业活动跌至负78.2%,创历史新低。其中工业产值下滑5.4%,创1946年以来最大跌幅;制造业生产也创纪录地下降6.3%,其中汽车产量重挫28%。

image.png

经济数据显示,3月中旬开始实施的政策对消费和商业这两大经济支柱造成严重打击。报告的数字比预期的还要糟糕,预示随着社交距离措施的持续以及更大范围的经济停摆,美国4月份经济活动将出现更严重的下滑。

4月初以来,美国房屋建筑商的情绪指数创下35年来单月最大跌幅。最新的全美建筑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富国银行住房市场指数显示,该情绪指数下跌42个基点,为2012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许多企业暂时停工,导致失业人数上升,消费能力也大幅下降。3月零售销售额环比下降8.7%,创历史新低。具体来看,只有生活必需品、食品和饮料类有所起色,销售额增长25.6%。医疗保健和个人护理类的销售额也有所增长。

image.png

美国商务部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追踪零售销售数据,均富会计师事务所首席经济学家Diane Swonk指出,此次经济数据的降幅比1987年1月(7%)的降幅还要大。

其中,服装类别的销售额下降五成,餐厅和酒吧类别下降26.5%,汽车销售额也下降25.6%。尽管个人消费可能在第三季度开始回升,但预计商业投资仍将持续下滑。

三菱日联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Chris Rupkey表示:“美国的经济显然已是一片废墟。”

这波始于第一季度的经济下滑预计将在第二季度触底。经济学家预计,Q2美国GDP将史无前例地下降三成以上。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预计,在Q1下降10%的基础上,Q2将继续下降40%。

本已十分消极的一季度GDP预测也不排除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但Jefferies首席经济学家Ward McCarthy表示,最新公布的零售销售数据扰乱了对一季度GDP的预测,因为其中部分销售类别实际上有所改善,比如建筑材料类别增长1.3%,医疗保健和个人护理类上涨4.3%。

McCarthy表示:“最主要的是,随着消费者习惯社交距离措施后,他们的消费习惯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消费者支出目前已跌至谷底,将拖累Q1和Q2的经济数据,但难以估计具体规模。”

即使足不出户,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购来消费。但3月份的数据显示,在线购物几乎没有什么起色,仅增长3.1%。美国商务部承认,由于许多企业处于停工状态,政府部门在收集数据方面面临困难。

Rupkey表示:“2008年第四季度的零售额也下降了8%,但那时三个月的数据。目前这仅仅是一个月而已,消费者躲在家中,只敢偶尔去超市或杂货店购买必需品。据我们所知,下个月情况会更糟。”

纽约州制造业指数下跌56.7点至负78.2,创下有史以来最大跌幅,同时也创下历史新低,其跌幅是原本预期的两倍以上。

花旗的经济学家指出:“总体而言,制造业数据表明美国的经济活动将放缓,但比此前预期的来得更早,且范围也更广。”该行指出,服装和家具类别的销售额跌幅之大令人吃惊。

image.png

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高级策略师Jon Hill表示,尽管美联储在推出2.2万亿美元经济振兴计划之后,又宣布增加2.3万亿美元的救济贷款,但经济数据的进一步下滑仍引发人们担忧急剧的衰退会否演变成经济大萧条。

许多经济学家预测美国经济将在第三季度开始反弹。Hill表示:“这不仅仅是考虑病例减少以及何时有疫苗的问题,还得考虑到劳动力市场所受的打击,经济如何才能恢复?速度又能有多快?”在截至4月4日的短短三周内,超过1700万人申领失业救济金,远超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数据。

这份惨不忍睹的经济报告公布后,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涌向美国国债。而糟糕的数据也令通胀预期承压,市场对未来五年的平均通胀率预期为0.87%,远低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外汇交易服务全球提供商Oanda的高级市场分析师Craig Erlam认为,尽管过去一个月里美股出现了不错的反弹,但随着经济的真实情况开始显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可能将会减弱。

斯巴达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Peter Cardillo则警告称,数据表明美国经济衰退程度比预期严重,“在经历了上周的反弹后,我认为这可能代表市场短期内已经见顶了。”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