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安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安徽建工(600502.SH)厚积薄发业绩加速释放,装配式建筑强势启航。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84.36亿元、805.70亿元和916.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12%、17.73%和13.8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0亿元、14.08亿元和16.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99%、22.44%和18.19%;EPS分别为0.67元、0.82元和0.97元。维持“买入-A”评级,目标价5.3元。
安信证券指出,2020年公司实现569.72亿元的营业收入,17.26亿元的利润总额,12.14亿元的净利润。公司是建工控股上市公司,核心业务是建筑工程施工业务,包括房建工程和基建工程。
安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省属大型建筑国企,千亿建工整装待发。公司是安徽省属大型现代化建筑企业集团,全球知名跨国承包商,连续10余年荣登中国企业500强、ENR全球承包商250强、中国承包商80强,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和港口与航道施工总承包等7项特级资质。公司是国企改革的标杆,2017年6月建工集团实现了整体上市,释放了改革红利,增强了发展动力,推动公司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实现了569.72亿元的营业收入,17.26亿元的利润总额,12.14亿元的净利润。2021年2月公司控股股东——建工控股董事长赵时提出建工控股围绕“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型、智慧型城市服务商”战略定位,以“智能科技平台、资本运作平台”为支撑,升级工程总承包、区域综合开发、投资与现代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围绕“三者定位、六新发展、四深支撑”的发展思路,打造“千亿建工”。作为建工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未来高质量增长值得期待。
■区域发展环境良好,装配式产业迎来新机遇。安徽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受益于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经济增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6-2020年安徽省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12%、6.79%、8.77%和13.42%。建筑行业总产值稳步增长,集中度持续提高,国进民退现象明显。建筑行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11.65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6.40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9.52%;2018年一级、特级资质企业的新签合同、总产值、施工面积和利润总额占比分别为70.33%、62.32%、64.74%和85.66%;2020年国有及控股建筑企业新签订单、总产值占比分别为46.88%和57.75%。装配式建筑迎来政策东风,省内竞争格局基本成型。安徽省大力支持装配式产业发展,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设计、构配件生产、施工一体化龙头企业,合工大、省建筑院、安徽建工等入选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省内竞争格局基本成型。
■工程结构持续优化,商业模式有望转变。建筑工程施工业务是公司核心业务,包括房建工程和基建工程。目前,公司房建工程已经形成“开发+设计+施工+服务”的一体化优势,基建工程已经从“单一施工”向“投资+施工”、“投资+施工+运营”转变。公司工程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高毛利的基建工程占比提高,低毛利的房建工程占比下降。公司基建业务占比从2017年的55.70%提高到2020年的58.09%,房建业务占比从2017年的44.30%下降到2020年的41.91%。工程业务结构的变化带动工程毛利率提高,2017-2020年公司工程业务毛利率分别为8.74%、9.41%、8.94%和9.66%,预计未来几年工程业务仍将呈现出结构优化和毛利率提高的态势。公司PPP项目逐步进入运营期,对公司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工程业务有望从“工程驱动”向“工程+运营”双轮驱动转变。截至2020年末,公司累计承接了46个PPP项目,投资总额达到551亿元,其中18个进入运营期,将为公司带来稳定的现金流、较高的投资回报,并有助于负债率的下降。
■量价齐升步入佳境,地产业绩确定性强。公司通过“工程+地产”联动模式顺势进入房地产业务,土地成本低廉,降低了投资风险。建工集团整体上市完成后,公司拥有了和顺地产和安建地产两大地产开发平台,业务涵盖了商品房开发销售、棚户区改造等领域,房地产业务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2017-2020年公司房地产业务收入分别为20.16亿元、32.60亿元、62.30亿元和79.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35%、7.56%、100.28%和22.04%,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近几年,随着土地市场的持续升温,公司采取了“低储备、高周转”的经营策略,房地产预售收入明显下降,但公司预收房款仍处于高位,未来几年房地产业绩确定性强。2017-2020年公司房地产预售收入分别为58.26亿元、93.33亿元、71.70亿元和58.38亿元,预收房款余额分别为49.48亿元、97.37亿元、85.95亿元和80.96亿元,未来两年房地产业绩确定性强。同时,公司房地产业务减值计提充分,2019-2020年分别计提了5.23亿元和2.93亿元,减值回冲夯实业绩确定性。
■装配式建筑加速布局,“十字形”产业布局逐渐形成。公司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业务,2014年公司首个装配式生产基地——安徽肥东循环经济园建成运营,拥有年产16万立方预制构件的产能,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公司旗下的安徽建科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设计业务,是全国第二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研究基地”。目前,公司已经取得装配式建筑领域核心竞争力,形成了装配式建筑设计、开发、施工、物流一体化优势,成本管控能力突出。为了抢占省内装配式建筑市场,公司加大装配式建筑投资力度。2020年11月吴山北城工业预制构件PC基地建成运营,2021年4月蚌埠嘉和工业预制构件PC基地试运营,预计2022年吴山轨道交通管片基地、铜陵PC构件基地、芜湖钢结构基地和淮北PC构件基地有望建成投入运营,预计新增产能41万立方。未来公司装配式建筑有望形成合肥为中心、以蚌埠为重点,争取在1-2年内完成省内装配式基地建设,形成“十字形”的装配式产业基地格局,打造形成面向长三角的装配式建筑基地产业化集群。
■估值与投资建议:估值优势较为显著,装配式产业助力估值提升。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84.36亿元、805.70亿元和916.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12%、17.73%和13.8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0亿元、14.08亿元和16.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99%、22.44%和18.19%;EPS分别为0.67元、0.82元和0.97元。预计2021-2023年公司动态PE分别为6.0倍、4.9倍和4.1倍,动态PB分别为0.9倍、0.8倍和0.7倍,PEG分别为0.2、0.1和0.2,公司动态估值优势较为显著。公司工程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持续增长;PPP项目运营将带动公司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变化,影响公司现金流、负债率和利润率,助力公司业绩超预期增长。同时,公司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能释放将加快对省内市场及周边市场的渗透,带动公司新型业务高速增长。公司估值优势显著,成长性良好,未来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共振。维持公司“买入-A”评级,目标价5.3元,对应2021年动态PE为7.9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波动、疫情控制不及预期、房地产市场调控、政府付费出现滞后或违约、订单增长乏力、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融资成本上升、房地产减值冲回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