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8月1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规划提到,到2025年,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实现倍增,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到2025年,湖北力争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2个万亿级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先进材料、节能环保、数字创意及科技服务产业4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新能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2个千亿级特色产业。
文字实录如下: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各位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
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引领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省发改委发布了《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大家的关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规划》主要内容。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
省发改委主任陈新武先生;
武汉市委常委、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汪祥旺先生;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新亮先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先生。
首先,请陈新武先生解读《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及亮点。
省发改委主任陈新武: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51020”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为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近期省发改委组织编制了《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这是“十四五”时期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下面我简要的介绍下《规划》的编制背景、主要内容、特色亮点。
一、编制背景及主要内容
总体来看,“十四五”湖北有优势、有需求、有动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湖北有优势
湖北是科教大省,科教优势为湖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力支撑和保障。我们拥有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在内的高等院校129所,各类科研机构100多所,拥有两院院士73人,居全国前列。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先后落户湖北。湖北现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家,国家工程实验室5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9家。同时,武汉科教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武汉及周边拥有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了P4生物安全高等级实验室,还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陆续建设。
(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湖北有需求
湖北的经济转型,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必然选择。尤其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战略转型升级提出很高要求,要求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从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科技攻关,在病毒分离、病例解剖、灭活疫苗和恢复者血浆临床方面实现四个“率先”。无论从湖北发展需求还是从湖北产业的需求,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湖北十分重要。
(三)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湖北有动力
近年来,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产业、核心零部件、原材料等取得了很大进展,也突破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但是,我们仍然面临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需要统筹规划“十四五”各个产业的发展路径。同时,我们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面临来自沿海先进发达地区的激烈竞争。因此“十四五”时期,我们必须练好内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体系的新支柱。
《规划》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坚持创新引领、集聚发展、自主可控、合作共赢四大原则,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造产业创新生态,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着力发展价值链高端环节和关键配套环节,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及科技服务等8个重点领域37个细分行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形成接续有力、相互支撑、融合互动的产业梯队。
到2025年,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2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形成高端装备、先进材料、节能环保、数字创意及科技服务产业4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形成新能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2个千亿级特色产业,将我省建设成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排头兵,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前列,使湖北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的重要节点,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主要特点
《规划》有五个特点:
一是科学擘画“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蓝图。《规划》对标“51020”现代产业体系,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实现倍增,达到5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高于国家规划3个百分点。同时,还提出打造“两都七基地”的发展目标,即世界存储之都、世界设计之都,全球光电子产业基地、全国“新汽车”产业基地、大健康产业基地、生物育种基地、航空航天与北斗产业基地、网络安全产业基地、未来产业策源地。
二是细化实化产业协同发展空间布局。将“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在产业层面进一步细化实化,提出“一主、两翼、全域”的空间布局。“一主”即武汉和武汉城市圈,主攻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引领我省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两翼”即“襄十随神”城市群作为北翼,主攻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宜荆荆恩”城市群作为南翼,主攻生物农业、先进化工材料等领域,打造我省新兴产业重要发展区。“全域”即市县,建设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域发展。
三是全面彰显科技创新元素支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科技创新。结合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规划》聚焦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的科技强省“四梁八柱”,设置了15个专栏,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高端装备产业提质增效、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等12大工程,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四是精准绘制产业链产业集群图谱。基于湖北省产业地图,对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的产业链图谱、产业集群图谱进行了初步绘制,列出了56个典型图谱,直观展示了细分产业领域的287家重点企业、198个重大项目、146个重大创新平台等信息。
五是创新产业发展政策保障。《规划》聚焦主要问题和企业诉求,从组织领导、改革创新、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配套措施。比如在深化改革方面,将科技成果转化经济价值作为职称评定重要指标。在资金支持方面,提出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在聚集优秀人才方面,探索建立资助企业和资助人才的“白名单”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把《规划》贯彻好、落实好,为我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我的介绍就这些,谢谢。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下面,请汪祥旺先生介绍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武汉市委常委、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汪祥旺:
各位记者朋友:
按照今天新闻发布会安排,由我来介绍一下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东湖高新区又称“中国光谷”。近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光谷时的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摒弃幻想靠自己”的重要指示,认真履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职责使命,奋力建设创新光谷、富强光谷、美丽光谷,全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387个国家高新区(169家)和经开区(218家)百强榜第六。特别是今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部署要求,大力推进“一城主导、两廊支撑、三板发力、四方协同”的创新发展布局,着力打造创新、富强、美丽“三个光谷”升级版,勇担科技创新“领舞者”、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突破性推进东湖科学城规划建设,形成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突围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1095.65亿元),同比增长34.1%,较2019年增长19.3%,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突破30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98.9%、占全区固投的57%,充分反映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无限活力。
光谷30多年的创新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史、集聚史和发展史,就是我省坚持不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集中体现和直观展示。光谷始终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以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三十年如一日聚焦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十五年前白手起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十年磨一剑聚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和生物医药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聚集、竞相发展,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初显成效。
2019年,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的武汉市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与北京、上海并列第一。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影响的大背景下,光谷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逆势增长、强劲发展,全区营收超百亿企业达到9家,营收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9家,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3家,企业总数超过10万家。
今年上半年,集成电路产业营收210.23亿元,同比增长49.5%,目前已集聚企业200多家(其中规上21家);新型显示产业营收562.83亿元,同比增长72.6%,已集聚企业400多家(其中规上40家);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营收620.28亿元,同比增长44%,已集聚企业3600多家(其中规上44家);生物医药产业营收184.13亿元,同比增长14.3%,已集聚企业2800多家(其中规上144家)。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先锋队”。
下一步,东湖高新区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按照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以湖北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为牵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立足产业规模优势、资源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以科技赋能的创新链、精准赋能的政策链、资本赋能的资金链、效率赋能的服务链、智慧赋能的人才链,“五链”统筹全面赋能产业发展生态,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切实以科技创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十四五”末经济规模向5000亿元冲刺,将光谷建设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排头兵”,为武汉市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为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光谷贡献。
一是打造全球顶尖的“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拉长做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链,推动光电技术泛在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强化光通信、激光、空间信息服务等优势领域领跑地位,加快布局和拓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5G移动通信、软件与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战略领域,以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加快布局发展智能制造、智能终端等新兴业态。
二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以创新药物研发、高端医疗器械为重点,布局基因检测、细胞治疗、健康管理等精准化、融合化、智能化的生命健康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发展新药检测、生物技术、临床前服务、医学临床服务、疾病诊断等服务产业。
三是打造策源能力突出的未来产业集群。抢抓争创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有利机遇,充分利用湖北实验室以及大科学装置、各类创新中心等开放共享平台作用,围绕前沿技术与高新技术交叉融合、颠覆性技术突破等催生的未来领域,加快培育脑科学、区块链、量子信息、基因工程、生物医学成像、氢燃料电池等未来产业,加快壮大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新兴产业。
最后,诚挚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多到光谷实地采访,多为光谷的创新发展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下面,请陈焕春先生从生物产业发展、企业成长角度解读《规划》。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
大家上午好!
《规划》正式发布,听后非常振奋人心,我从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角度来解读。
一、人才立省、科技强省、产业兴省
人才立省:在当今社会激烈竞争,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要想取胜,人才是根本。湖北是以科教大省而著称,怎样把科教大省变成人才大省是其关键。《规划》中提出了实施“人才兴鄂”计划,完善高端人才在鄂工作、科研、交流保障政策,持续深化校企协同,建立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建设校企合作创新联合体。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定向培养机制,为特殊人才以及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建立市场导向的人才吸引和认定机制,探索制定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通过“揭榜挂帅”方式遴选行业领军人才,为“十四五”和将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科技强省:科学是把钱变成知识,技术是把知识变成钱。怎么做好科学与技术的良性循环工作是其关键,换句话说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良性循环同等重要。《规划》中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后劲,积极创建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建设若干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支撑原始创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分批推进精密重力测量、生物医学成像、脉冲强磁场优化提升、作物表型组学、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等设施建设,谋划武汉光源等大设施建设。在光谷科学岛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对接国家部署,进一步优化重点实验室布局,强化重点实验室科研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湖北实验室建设,争创国家实验室或国家实验室在鄂重要基地。围绕人类发展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去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我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实现科技强省的奋斗目标。
产业兴省:有了高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的科技,最终要落脚到产业上,因为产业是社会的主体,也是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才、科技支撑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产业又支持人才和科技的发展。《规划》中布局了八大产业37个细分领域,每个都明确了目标和实施路径,将引领湖北高质量发展,使我省由制造大省变成制造强省。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是产品的创新和质量,是名牌和品牌的形成。
二、做好科学、做好技术、做好产品、领先别人
未来我省的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应该从科学、技术和产品三个方面的发展去做好设计、布局和落实,目标是要在这三方面走到前面,领先别人,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以我熟悉的生物产业为例,《规划》中指明了我省生物产业发展方向,湖北拥有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在全国生物产业布局和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特色。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将突出优势技术领域,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新型疫苗与诊断试剂。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扩大我省新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产业规模,打造我国中部的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产业基地。加速实施“荆楚药材”中药材品牌工程,建立覆盖中药材主要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在医疗器械领域,我们将发挥东湖高新区在激光、影像、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不断推动基因测序等技术应用。在生物农业领域,我们将依托湖北洪山实验室,以东湖高新区高农生物园和南湖农业园为核心打造“中国种都”、“生物育种基地”,形成武汉、荆州、荆门、襄阳、恩施等5大生物育种产业集群,推进发展生物兽药及兽用生物制品疫苗。当前,大国竞争实际是产品竞争。产品分为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科技竞争的实力也是体现在产品上,谁产品领先,谁就掌握了发展主动权,“十四五”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要落实到产品上。
三、认真落实《规划》,优质快速发展好本土企业、吸引全国、全球企业落户湖北武汉
企业是社会的主体、财富的主体、创新的主体,可见企业发展对国家和地方及老百姓的重要性。因此,优质、快速发展好本土企业,创造和发展企业氛围、文化、实力、规模、质量、效益和诚信,对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落户武汉非常重要。《规划》中提出了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科学布局上游原材料和设备,夯实中游产业实力,拓宽下游应用场景,不断完善本地产业配套。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深入推进行业准入、市场监管等领域改革,强化汇聚知识、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创新要素的制度建设,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良好生态环境。发挥各类产业投资基金作用,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希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规划引领下,带动全省各行各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湖北日报记者:请问,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了“科技创新能力保持领先、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等目标,《规划》就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作了哪些布局?
省发改委主任陈新武: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规划》重点从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平台支撑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等方面进行部署安排。
一是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强产业前沿技术研究。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鄂央企的科研中坚作用,集中优势科研力量,瞄准世界前沿技术方向,在新型存储器、未来网络、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强前瞻布局,培植先发优势,重点解决共性基础问题。另一方面,突破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围绕“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推动关键技术产业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提升平台支撑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超前布局基础创新类平台。积极创建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若干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支撑原始创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是有序推进精密重力测量、生物医学成像、脉冲强磁场优化提升、作物表型组学、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等设施建设,提升现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功能和开放度,在光谷科学岛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第二,高水平打造创新创业类平台。加快建设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筹建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国家研究中心等一批国际一流的重大研发平台。持续推进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等领域谋划建设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第三,统筹建设应用基础设施类平台。统筹规划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武汉超级计算中心、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应用平台等建设。
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依托武汉科技创新资源高度聚集的优势,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和生物医药等4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同时围绕“一主两翼”统筹布局,引导建设跨市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支持襄阳、宜昌、潜江、黄石等地,争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先进化工材料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接续有力、相互支撑、融合互动的产业梯队。
此外,在产业链图谱中,对每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创新平台进行了全面系统梳理,助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谢谢。
中外新闻社记者:湖北提出打造以“光芯屏端网”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万亿支柱产业,您认为在这方面应该重点发展哪些方向?光谷实验室在助力“光芯屏端网”产业发展中有哪些计划和打算?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新亮:
结合湖北实际,建议重点围绕“光芯屏端网”、以及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量子信息等8个细分领域。
1.光通信及激光(光)。全面推进湖北光谷实验室建设,提升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功能,加速构建全球光电子产业基地。加快研制超高速率、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的光传输设备,以及高功率超快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等产品,不断拓展应用领域。
2.集成电路(芯)。以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湖北江城实验室、湖北九峰山实验室建设为抓手,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核心区,重点依托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世界存储之都,形成以芯片制造为引领,芯片设计、封装测试为支撑,设备、材料为配套的较为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3.新型显示(屏)。加快推进省级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协作推动核心材料及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攻克一批新型显示共性技术,拓宽4K/8K高清视频等下游应用场景,不断完善新型显示本地产业配套,打造全国规模最大、性能最优的高端显示面板研发生产基地。
4.智能终端(端)。依托湖北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围绕信息娱乐、运动健身、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等应用领域,研发时空位置终端、新一代移动智能终端及可穿戴装备,促使移动智能终端向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和服务化方向推进。
5.下一代信息网络(网)。依托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培育特色网络安全中小企业,加速建设网络安全众测平台,抢先布局6G新一代通信领域。提升武汉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的数据汇聚、分析、应用服务能力。支持省内工业企业对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网络互联能力改造。
6.人工智能。依托武汉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和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优势院校,建设若干一流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在智能核心算法、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领域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孵化一批创新型企业,推动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7.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支持基础软件的开发应用,布局智能化软件,面向智能家电、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领域研发嵌入式操作系统及相关应用软件。
8.量子信息。加快推进“汉广干线”建设,加强量子通信装备研制。加快建设长基线原子干涉精密测量设施,发展精密光谱、冷原子与物质波干涉、模拟与算法等前沿技术与方法,引领量子技术在集成电路、交通、金融、医疗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光谷实验室将进一步整合了湖北省光电信息领域的优势平台、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产业,采取“1+N”的组织模式,依托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优势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建设,形成“核心+联盟+生态圈”的创新格局,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器件与芯片、高端医疗影像装备、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四大任务,建设光电芯片微纳制造及测试平台等三大平台,着力提升光电信息领域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我省光电信息领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
光谷实验室还将探索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千余人规模的科研队伍和科研条件设施,力争到2025年建成全省光电领域的激发原始创新、创造高端成果、汇聚创新人才、引领新兴产业的创新高地。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张修富:
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本文选编自“湖北省人民政府”,智通财经编辑:熊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