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正取代“锂”成为投资新风口?

作者: 丫丫港股圈 2021-12-29 11:30:23
钠离子电池的生产及泰锂能生产的磷酸锰铁锂都需用到原材料锰。
近日,高工锂电年会在深举行,备受关注的宁德时代披露了其近期的阶段性进展,最值得关注的是电池结构方面的创新即AB面,通过电池材料互补的方式解决单个电池包的缺点,实现优势互补。

针对这个说辞,结合宁德时代下半年发布的钠离子电池及11月以4.13亿控股主打产品为磷酸锰铁锂材料的力泰锂能的动作,确实是走向锂电+。

那什么是锂电+?我个人的理解是锂电池+其余材料的电池,同时也意味存在新增细分领域的市场空间。

而钠离子电池,宁德时代也已经明确2023年形成相关产业链。

所以面对可能即将到的锂电+产业趋势,大概率会形成新一批中大市值的相关产业链公司。

其中,钠离子电池的生产及泰锂能生产的磷酸锰铁锂都需用到原材料锰。

结合部分头部上市公司也纷纷布局磷酸锰铁锂,所以从产业趋势角度看,不排除“锰”系公司在2022年-2023年存在投资机会。

一、钠电池及磷酸锰铁锂电生产均用“锰”材料

2021年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锂钠混搭电池包也首次亮相。

其预计第二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或会突破200Wh/kg。

结合招商券商报告可知,第二代钠电池正极锰基高锰普鲁士白,只有锰和钠两个金属元素,其中锰的含量为35.3%,钠的含量为14.7%。

意味大量锰元素将被用到钠电池生产上。

光大证券预计2025年国内钠离子电池潜在应用场景的需求量为123GWh,以磷酸铁锂电池价格计量,对应537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

钠离子电池在储能、电动两轮车与A00级别汽车及低配纯电动车领域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一旦钠离子电池实现商业化,那么锰材料市场空间并不小,也具备持续增长条件。

另外,除了钠离子电池外,磷酸锰铁锂的生产也需使用大量锰元素。

什么是磷酸锰铁锂。

磷酸锰铁锂是磷酸铁锂与磷酸锰锂的固溶体,在材料使用方面,每KWh磷酸锰铁锂的正极需要铁源0.13kg+锰源0.38kg。

磷酸锰铁锂与磷酸铁锂合成工序基本一致,其次磷酸铁锂拥有稳定的橄榄石架构,混合锰系后可提升密度,且锰元素并不稀缺。

为什么宁德会选择入股以磷酸锰铁锂为主业务的力泰锂能?

力泰锂能现有磷酸锰铁锂生产线2000吨,其计划在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新增年产3000吨磷酸锰铁锂设备及2000吨磷酸锰铁锂前躯体装置。

结合其2020年-2021年上半年磷酸锰铁锂销量分别为5.66吨、27.99吨来看,该产品确实尚未实现商业化。

单单看力泰锂能的产销及发展规划,公司规模不大。

可以猜测宁德时代入股力泰锂能一方面可能是看中其技术,另一方面是成本,从产业专家路演可知,磷酸锰铁锂材料成本相比磷酸铁锂成本仅提升约5%,而能量密度可提升20%。所以可以理解磷酸锰铁锂是磷酸铁锂的升级版,也符合宁德时代所说的“锂电+”的发展规划。

在上市公司层面,不仅仅宁德时代布局磷酸锰铁锂,其余国内头部上市公司也有涉及对磷酸锰铁锂的投入,其中德方纳米对磷酸锰铁锂材料布局最为激进。

德方纳米相关公告表示:

* 拟在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年产10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

* 11月也通过定增募集32亿元,募集所得的大部分资金将用于建设11万吨磷酸锰铁锂。

在公告可行性里面阐述里面,公司提及到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品已通过下游重点客户的小批量验证,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所以加快募集扩产,提前布局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市场。

新增产能将于2022年下半年有望小批量,2023年放量。

随后在11月21日也可见到德方纳米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磷酸锰铁锂对比磷酸铁锂具有更高的电压平台,显著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且保留了磷酸铁锂电芯的安全性及低成本特性,未来有望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由此可判断德方纳米对磷酸锰铁锂的认知及布局,与同行相比应该是处于第一梯队。

大家不妨想一想为什么宁德时代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及头部多个上市公司布局磷酸锰铁锂的核心原因。

最大可能是为了降低电池成本,提高续航、安全等综合性能。

首先,碳酸锂价格持续高企,影响中游电池厂利润。

截止2021年12月23日,电池级碳酸锂高达26.7万元/吨,相比年初低位已有数倍的上涨,影响中游电池公司的生产成本。

高工锂电年会上,大众控股的某电池厂预计明年上半年的碳酸锂价格会在35-40万元/吨。

另外,没有说出口的话:2023年是大众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大年,会消耗一大部分锂电池。

所以,核心逻辑还是锂产能跟不上需求,碳酸锂价格未来一两年或难以回落到十分低的位置。

所以面对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及磷酸铁锂续航的瓶颈,引入新物种电池是迟早的事情。

其次,过去磷酸锰铁锂受制于低导电性能与倍率性能等技术原因,如今逐渐得到解决,可通过碳包覆、纳米化、补锂技术等改性技术来解决存在的缺点。

其中德方纳米就是使用碳包覆及纳米化等改性方法来实现磷酸锰铁锂。

来源:德方纳米专利《磷酸锰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电池》

综上,磷酸铁锰锂和钠电池一旦完全实现商业化,对“锰”系公司的出货量将带来较大的弹性。

二、“锰”系陆续商业化

通过太平洋研究院的报告简单梳理“锰”上下游逻辑。

锰矿——电解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锰)——锰酸锂——3C、两轮车电动车、电动车

锰矿——高纯硫酸锰——三元前驱体——电动车

可知,电解二氧化锰能否实现成长,中长期维度取决于钠离子电池及磷酸铁锰锂商业化,中短期则看锰酸锂能否放量。

锰酸锂的应用场景主要是3C、两轮车电动车、电动车。

随着两轮电动车的置换及A00级别电动车的放量,磷酸锰铁锂开始了的商业化试水的同时,锰酸锂也迎来东风。

我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随着两轮车新国标落地,2021年-2024年作为过渡期,意味在此期间将存在两轮电动车替换高峰期。

其中天风证券预测,超1亿辆两轮电动车不符合新国标要求,2023年会成为换车潮高峰。

EVTank白皮书表示2020年中国锂电版电动两轮车的产量达到1136万辆,同比增长84.7%,渗透率升至23.5%。

其预计两轮车锂电化速度将会快速攀升,至2025年锂电版电动两轮车的市场渗透率约60%。

其中,天能股份生产的磷酸锰铁锂电池已应用于小牛电动车F0系列最新款。

另外,出货锰酸锂用于两轮电动车及A00级电动车,有一个比较大的玩家叫做星恒电源。

星恒电源一直坚持锰酸锂的电池路线,推出的复合磷酸锰铁锂和锰酸锂电池单芯可以实现3000次循环容量保持80%的超长寿命。

星恒电源在12月14-15日的第六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透露。

截止目前,公司在全球轻型车(电动自行车、低速汽车)锂电池销量达到2100万组,市占率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2020年锂电池装机量为4.95GWh,对应的全球销量为520万辆,全球市占率为32.4%,并已为五菱等汽车企业配套。

2021年锂电池产能达到10.2GWh,处于满满负荷生产状态,预计2022年产能为20GWh。

可以见到,其实已经有先行者在磷酸锰铁锂及锰酸锂进行商业化探索,就差资本蜂拥而上推动技术进步。

再回到上市公司层面。

从投资角度看,一旦磷酸锰铁锂或钠离子电池真成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那么中短期是中上游持“锰”企业最为受惠。

湘潭电化(002125.SZ)、红星发展(600367.SH)、三峡水利(600116.SH)、南方锰业(1091.HK)属于此类标的。

其中湘潭电化及红星发展值得持续跟踪。

湘潭电化持有锰源及电解二氧化锰最多,持有锰矿30多万吨,可供开采5年。

锰矿可用于制作电解二氧化锰,所以湘潭电化于2020年的电解二氧化锰产能为12万吨,是业内龙头。

其次,公司也在加快对锰酸锂、四氧化三锰等锰系新能源电池材料的布局。

另一个上市公司红星发展,属于高纯硫酸锰龙头。

高纯硫酸锰是钠离子电池正极和磷酸锰铁锂的锰系原料,用于三元前驱体。

在2021年12月初的路演里面,国内产能最大高纯硫酸锰公司的董事长提及到自家公司与红星发展的高纯硫酸锰出货合计占比超50%。

由相关纪要可知,该公司董事长对高纯硫酸锰未来的发展表示十分乐观。

所以红星发展因高纯硫酸锰业务带来的业绩增长值得期待。

结束语

从产业趋势角度看,锰材料正开始广泛的应用在电池里面,风口已至,大概率将催生出一批较大市值的“锰”系上市公司。

从投资角度看,以红星发展及湘潭电化为例,两者业绩均出现爆发式增长,两者股价年初至今分别升幅为155.6%,45.9%。

短期股价走势疲弱,与年底结算带来的调仓,炒预期,年初至今涨幅高有一定的关系。

湘潭电化对2022年的业绩增长预期相对2021年比较乐观,所以从中期维度看,产业高景气或成真。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丫丫港股圈”,作者周知;智通财经编辑:文文。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