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行集体找BATJ结盟 美国为何无类似案例?

作者: 智通编选 2017-06-26 16:24:56
中国各大互联网公司携技术和流量优势,趁着中国金融体系还不够成熟完善的机会,纷纷跨界涉足金融。

本文来自“零壹财经”,作者蔡凯龙,编译内容来自CB Insights网站。

中美的Fintech生态圈各有特色,其中一个明显的差异在于生态圈里主力军的不同。

中国各大互联网公司携技术和流量优势,趁着中国金融体系还不够成熟完善的机会,纷纷跨界涉足金融。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简称BATJ,成为中国Fintech生态圈的绝对主力。

在开始阶段,BATJ和中国的银行是竞争关系,倒逼银行奋起直追;发展到现阶段,双方都意识到各自在技术、用户、风控、资金和监管上的优势无法取代,于是纷纷走向融合。

近期BATJ分别和工农建交大行合作结盟,这是预料中的水到渠成之事。

相反,美国的科技巨头并不热衷跨界金融,根本原因在于动力不足。 因为美国金融体系成熟、金融监管完善,以及美国科技业本身利润相对高。再加上美国科技业企业有着聚焦和专注的传统风格,谷歌、亚马逊和脸书等科技巨头并未成为美国Fintech生态圈的主力。

但是美国金融业出乎意料地也没能成为Fintech的主力。

Fintech天生具有创造性破坏的基因,这样的“异类”很难在传统金融体系萌芽、发展壮大。 基于此,推动美国Fintech发展的重任,落在众多创新中小金融科技公司肩上。得益于良好的创业和融资环境, 聚集在纽约和硅谷的美国Fintech公司百花齐放、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银行巨头并没有缺席这场Fintech盛宴。与中国同行们选择和互联网巨头公司合作的方式不同,美国银行业更多是投资创新金融科技公司。

从美国10大银行对金融科技数年来的投资分类统计看,目前脱颖而出的杰出Fintech公司,背后都有美国银行巨头的身影。 比如区块链里知名的R3, 数据分析领域里的新星Kensho,财富管理中的领头Betterman 和Motif。

笔者曾经参访几家知名的纽约和硅谷孵化器,都能看到美国各大银行常驻在孵化器内风投机构的足迹,可见他们对体制外创新投资的重视程度,这点值得国内同行借鉴和参考。

以下为编译内容:

虽然2017Q1的投资次数有所减少, 但是在过去5个季度里,有4个季度都有超过10亿美金的风险投资投到Fintech的初创公司。

美国的大银行和所属的风险投资机构,一直都是Fintech生态系统中活跃的投资者。我们用CB Insights(一家全球著名的风险投资资讯公司)的数据,呈现资产前10大美国银行2012年到2017年的今天(6月8日)对Fintech的投资 。

六大要点:

1.自从2012年, 管理资产规模前10的美国大行, 总共参与56家Fintech公司72轮风险投资,共投36亿美金。

2.以投资Fintech公司的数目排名, 核心的三家最活跃的银行是:花旗银行、高盛和摩根大通。 花旗银行(和旗下的花旗风投)参与22家公司30轮风投; 高盛参与25家公司31轮风投;摩根大通参加13家公司14轮风投。

3.高盛关注支付领域,在该领域投了6个公司。从2012年到2017年的今天, 高盛在支付领域参加8轮总共5.7亿美金。 越南的MoMo以手机钱包为传统上没有银行账户的个人提供网络银行服务,并在渣打银行和高盛的参与下两轮筹集了近3千4百万美元。高盛也是10大银行里唯一一家投资房地产金融科技公司的巨头银行,分别投了 Cadre 和 Better Mortgage 两家房地产Fintech公司。

4.所有10家大银行都有投区块链。 其中8家成为银行区块链联盟R3的成员, 后来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退出了R3联盟。

5.虽然美国银行在资产管理规模上排第2名,但是在投资Fintech上排第6名,只投了6家公司。值得一提的是, 美国银行是唯一一家头Bill.com的银行,参与了该公司3千8百万美金的E轮融资。 Bill.com这家支付处理平台公司估值2.68亿美金, 已经融资1.23亿美金。

6.Kensho是各家大银行的关注焦点, 6家大行参与它5千万美金的B轮融资,该公司估值5亿美金。 Kensho是一家利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提供金融分析的金融科技创新公司。(编辑:曹柳萍)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