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低位震荡 何时才能探底回升?金新农(002548.SZ)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这样回应

春节期间,仔猪市场行情不佳,猪企金新农在2月15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今年猪价可能二次见底甚至三次见底,受猪价下跌、原料价格上涨和非洲猪瘟导致高防控成本等因素影响,今年一、二季度生猪养殖行业会面临极大的困难。

智通财经APP讯,春节期间,仔猪市场行情不佳,猪企金新农(002548.SZ)在2月15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今年猪价可能二次见底甚至三次见底,受猪价下跌、原料价格上涨和非洲猪瘟导致高防控成本等因素影响,今年一、二季度生猪养殖行业会面临极大的困难。公司2022年拟逐步恢复已淘汰的产能或维持现有规模,保持生猪出栏适度增长,初定出栏规模为130万头左右。

金新农首先介绍了2021年业绩情况,公司在2021年首次实现“双百”目标即饲料销售过百万吨,生猪销量过百万头。公司2021年生猪销量106.89万头,其中种猪约11.5万头,仔猪约35万头,商品猪约60万头。公司预计2021全年亏损约8.2-9.95亿,从管理口径初步测算,养殖业务亏损约6.9亿,总部作为职能管理中心亏损约3亿,盈华讯方电信业务亏损约700万,饲料业务盈利约7000万,动保业务盈利约3000万。

金新农表示,养殖业务亏损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生猪销售市场价格同比大幅下降,而公司生猪养殖成本受到原材料涨价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销售成本同比下降有限;第二,主动淘汰部分低效生猪产能特别是轻资产放养业务的产能,损失约1亿元;第三,对公司的生物资产计提跌价及减值准备2亿元左右;第四,对此前收购的养殖公司武汉天种和福建一春所形成的商誉计提商誉减值损失2000万左右。

春节期间,猪价低位盘整,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的产能去化和猪价走势时金新农表示,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今年猪价可能二次见底甚至三次见底,受猪价下跌、原料价格上涨和非洲猪瘟导致高防控成本等因素影响,今年一、二季度生猪养殖行业会面临极大的困难。此外,2022年行业龙头企业产能仍在适度增长,部分养殖场户养殖规模在适度缩减。太平洋证券称,预计春节节后,受需求转弱的影响,猪价或下跌,行业加速去产能。按照近期去化节奏来推演,中性预计产能将在 3 季度见底。届时,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猪价周期性上涨。

金新农透露,经过2021年9月开始的低效产能淘汰后,截至2021年末公司能繁母猪存栏约5.2万头。公司2022年拟逐步恢复已淘汰的产能或维持现有规模,保持生猪出栏适度增长。2022年公司不过度追求规模,核心是保持现金流不断流与经营稳定。

2022年出栏规模相对2021年会保持适度增长,公司管理层目标初定为130万头左右。公司生猪基本都是自繁自养,2021年自繁自养主营业务成本约17.8元/公斤,今年公司希望养殖成本下降1-2元/公斤,但成本管控也受饲料原料的价格影响较大。种猪销售方面,今年1月种猪销量是1,059头,不是很多,主要是受行业去产能、部分龙头公司自行培育增产而减少对外引种以及公司自身2021年四季度去产能的影响。

具体调研内容如下:

一、董秘简要介绍了公司情况

公司自2019年控股股东变更之后,公司的变动比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更加坚定了战略方向,以养殖为核心业务,这几年不断加大对养殖业务的投入,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及现在正在申请的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项目都是投入发展养殖业务;2、新一届董事会及监事会成员进行了调整,但经营班子基本还是原来的;3、新任董事长于2021年8月正式上任以来,对公司实施了组织变革:第一,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内涵:打造风清气正、面向未来,爱岗敬业、创造价值,诚实劳动、勤奋工作的团队;第二,调整公司组织架构:去掉业务体系的板块和大区管理划分,优化重组总部职能部门及减少管理层级,关停并转低效分子公司,强化法人治理、“最小经营单位”的管理理念;第三,提高抗风险能力:公司养殖业务前期以种猪为主,因此种猪和商品猪产能不匹配,现在公司在局部区域逐步建立完备的生猪种繁育养殖一体化体系,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多个国家核心育种基地的生猪种业一体化企业,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抗风险能力;第四,剥离非主营业务,如2021年出售了电信业务盈华讯方公司等。

公司已于春节前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预告,首次实现“双百”目标即饲料销售过百万吨,生猪销量过百万头。公司2021年生猪销量106.89万头,其中种猪约11.5万头,仔猪约35万头,商品猪约60万头。除了已经出售的电信增值业务,公司其他业务2021年度收入都是保持增长的。公司预计2021全年亏损约8.2-9.95亿,从管理口径初步测算,养殖业务亏损约6.9亿,总部作为职能管理中心亏损约3亿(主要为融资费用、管理费用等,含出售盈华讯方形成的约1.67亿元非经常性亏损),盈华讯方电信业务亏损约700万,饲料业务盈利约7000万,动保业务盈利约3000万。养殖业务亏损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生猪销售市场价格同比大幅下降,而公司生猪养殖成本受到原材料涨价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销售成本同比下降有限;第二,主动淘汰部分低效生猪产能特别是轻资产放养业务的产能,损失约1亿元;第三,对公司的生物资产计提跌价及减值准备2亿元左右;第四,对此前收购的养殖公司武汉天种和福建一春所形成的商誉计提商誉减值损失2000万左右。

二、提问交流环节:

问:现今猪价低迷,请问如何看待2022年上半年的产能去化和猪价走势

答: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今年猪价可能二次见底甚至三次见底,受猪价下跌、原料价格上涨和非洲猪瘟导致高防控成本等因素影响,今年一、二季度生猪养殖行业会面临极大的困难。此外,2022年行业龙头企业产能仍在适度增长,部分养殖场户养殖规模在适度缩减。2021年公司能繁母猪存栏最高时近7.8万头,经过2021年9月开始的低效产能淘汰后,截至2021年末公司能繁母猪存栏约5.2万头。根据公司的经营计划及行情变化,公司2022年拟逐步恢复已淘汰的产能或维持现有规模,保持生猪出栏适度增长。2022年公司不过度追求规模,核心是保持现金流不断流与经营稳定,要拼命活下来才是王道!

问:请问公司养殖业务的完全成本和现金成本是多少

答:从财务角度来说,2021年自繁自养主营业务成本约17.8元/公斤,这个成本不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分摊,但一线生产人员的薪酬等及其他费用都包含在里边了。

问:请问公司2022年和2023年的出栏规划是怎样的

答:2022年出栏规模相对2021年会保持适度增长,公司管理层目标初定为130万头左右,2023年的出栏规划暂未定,还是刚才提到的,今年的首要任务还是保证公司能活下来再谋求发展,不会过于追求规模的扩大。

问:请问公司2022年自繁自养出栏数量预计占生猪出栏数量多少

答:基本都是自繁自养。现今已没有轻资产放养业务了。

问: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募投项目分一期、二期,那现在的推进情况怎样

答:一期项目是楼房养殖项目,楼房建造进度是20%-30%,先以部分自有资金投入,待募投资金到位后再置换。二期项目还没开始建设。

问:请问募投一期项目大概什么时候投产呢

答:主要还是取决于资金,资金充足的话建设很快。公司计划今年先建成一期,生产一批商品猪。如果非公开发行项目顺利,建设进度就会快一些。

问:请问公司其他项目今年能落地吗,资金情况怎样

答:项目的建设进度取决于资金。资金方面,公司目前合作的融资机构整体上还是比较稳定的,只是新增额度可能难度大一些而已,有些长期合作的战略性银行比如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对公司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有的已将短贷调整为长贷,有利于公司业务的发展。公司董事长非常注重现金流稳定,所以2021年也召开了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向控股股东借款3亿元的议案,这个资金尚未动用,上市公司可根据需要在额度内随时借用。

问:请问公司2021年四季度的种猪销量是多少

答:4.2万头左右。

问:请问公司2021年四季度的种猪销售,是大客户占比多还是中小客户占比多

答:集团型大客户占比多。

问:请问2022年一季度相比2021年四季度,种猪的销售是怎样的

答:2022年1月份种猪销量是1,059头,不是很多,主要是受行业去产能、部分龙头公司自行培育增产而减少对外引种以及公司自身2021年四季度去产能的影响。

问:外购放养相比自繁自养,除了外购环节的成本差异,请问养殖环节的成本差异大吗

答:主要还是外购造成的原始成本差异。

问:请问外购放养和自繁自养的存活率有差异吗

答:自繁自养相比放养,在非瘟防控方面做得更好,所以自繁自养相对放养在育肥阶段的存活率高一些。

问:请问2022年公司养殖成本希望控制在什么水平

答:希望下降1-2元/公斤,但成本管控也受饲料原料的价格影响较大。

问:请问公司有并购方面的想法吗

答:极端行情下,有些公司或养殖场户可能会亏损破产。并购方面,主要取决于公司资金情况和市场情况,不排除有这个可能。

问:请问公司存栏的能繁母猪全部是二元的吗,有没有三元的

答:没有三元的,都是二元或纯种。截至2021年末,能繁母猪存栏约5.2万头,后备母猪约2.3万头,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是否补充存栏。

问:请问公司PSY多少全程存活率如何

答:PSY是23左右,全程存活率在非瘟后时代普遍下降,公司去年全程存活率82%左右。

问:请问公司2021年末生猪存栏是多少

答:60多万头左右。

问:饲料原料价格上涨比较多,那公司饲料销售的价格会调价吗

答:根据公司饲料产品的定价机制,饲料产品会结合原料成本进行调价,原料价格变动比较快所以调价也相对频繁。

[免责申明]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来源于企业发布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表,文字略有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原始纪录以及更多信息请参考企业相关公告。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