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整后的性价比如何?

作者: 智通编选 2022-03-12 20:45:13
综合来看,经过前期市场调整之后,市场“贵”的矛盾得到极大缓和。
图片

1. 2021年12月以来,在海外货币政策偏鹰及地缘冲突升级等多因素影响下,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出现明显回调,估值下行幅度超过20%,当前万得全A近10年估值分位数已降至50%以下,A股市场性价比逐渐显现,超跌反弹过程中估值存在修复的契机。

2. 宽基指数方面,当前宽基指数估值分位出现明显分层,除大盘指数沪深300和中证100近10年估值分位略超50%以外,其余宽基指数近10年估值分位均降至50%以下,中证500最低,在5%以内,如果按照当前的业绩预测,即不出现杀业绩的情况,2022PE将落在25%的估值分位以内。

3. 风格方面,当前中小盘近10年估值分位数已回落至15%以内,大盘估值分位仍处于70%水平线以上,估值割裂现象依然较为明显。行业风格估值分位明显分层,消费风格近10年估值分位调整至70%左右,成长风格估值分位已回落至50%区间内,金融和周期板块当前估值分位处于历史相对底部区间,为13%左右。

4. 行业及赛道方面,当前超过三分之二的行业近10年估值分位已回落至50%水平线以内。稳增长板块估值水平虽有上行但安全边际仍相对较高,估值分位不到10%;消费和成长热门赛道表现分化,白酒、新能源车和光伏板块近7年估值分位调整至70%左右,CXO、半导体板块估值分位已回落至10%左右,配置价值开始显现。

5. 综合来看,经过前期市场调整之后,市场“贵”的矛盾得到极大缓和。从结构上来看,中小盘风格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相较于大盘具有更高的安全边际。此外,经过前期调整,当前医药、电子等成长行业估值已回归至合理水平,性价比逐步显现。从2022年预期估值水平来看,绝大部分宽基指数2022年估值分位将落在25%以下,行业估值分位中位数进一步下行至20%左右,这意味着估值的调整基本到位。

图片

1、2021年12月以来,在海外货币政策偏鹰及地缘冲突升级等多因素影响下,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出现明显回调,估值下行幅度超过20%,当前万得全A近10年估值分位数已降至50%以下,A股市场性价比逐渐显现,超跌反弹过程中估值存在修复的契机。2021年12月以来,一方面在欧美央行鹰派信号不断强化,美债收益率持续快速上行下全球股市迎来调整;另一方面国内经济探底、稳增长效果不甚明显,国内市场上演“衰退担忧”,叠加俄乌冲突持续升级,导致A股出现系统性杀估值行情,12月至今万得全A回调幅度超过10%,万的全A近10年估值分位也由12月的70%回落至当前的46%。

2、宽基指数方面,当前宽基指数估值分位出现明显分层,除大盘指数沪深300和中证100近10年估值分位略超50%以外,其余宽基指数近10年估值分位均降至50%以下,中证500最低,在5%以内,如果按照当前的业绩预测,即不出现杀业绩的情况,2022PE将落在25%的估值分位以内。具体来看,经过3个月的调整,当前A股各大宽基指数估值分位已回落至相对较低的水平。除大盘指数沪深300和中证100近10年估值分位仍位于50%水平线以上外,其余宽基指数估值分位均低于50%。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万得全A、创业板指当前估值分位位于30%-50%的区间内。中小盘指数估值分位已回落至15%以内,国证2000、中证1000和中证500的10年PE分位水平分别达到13.17%、9.99%、2.14%,位于历史上的历史低位。

3、风格方面,当前中小盘近10年估值分位数已回落至15%以内,大盘估值分位仍处于70%水平线以上,估值割裂现象依然较为明显。行业风格估值分位明显分层,消费风格近10年估值分位调整至70%左右,成长风格估值分位已回落至50%区间内,金融和周期板块当前估值分位处于历史相对底部区间,为13%左右。市值风格来看,经历2021年12月中旬以来的市场调整后,当前中小盘估值已回落至历史较低水平,小盘指数近10年估值分位数由24.45%回落至4.28%,中盘指数估值分位数亦降至接近10%,与此同时,当前大小盘估值仍处于近10年70%分位以上,大小盘风格之间仍维持较高估值分位差。行业风格方面,在本轮市场调整中,前期估值水平相对较高的成长与消费风格板块回调幅度靠前,而金融与周期板块估值回调幅度相对较小。当前金融和周期风格近10年估值分位数处于13%水平左右,成长风格在经历回调后近10年估值分位数已回落至50%以内,而消费风格由于前期过高的估值,在经历回调后估值分位仍位于近10年70%以上,稳定风格估值分位水平在市场调整前后不降反升,当前处于近10年来50%左右。

4、行业及赛道方面,当前超过三分之二的行业近10年估值分位已回落至50%水平线以内。稳增长板块估值水平虽有上行但安全边际仍相对较高,估值分位不到10%;消费和成长热门赛道表现分化,白酒、新能源车和光伏板块近7年估值分位调整至70%左右,CXO、半导体板块估值分位已回落至10%左右,配置价值开始显现。从行业整体来看,当前社会服务、电力设备和食品饮料近10年估值分位仍高于80%,汽车、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等8个行业近10年估值分位位于50%至70%区间内;通信、医药生物、电子等19个行业近10年估值分位数已回调至50%区间内。热门赛道来看,老基建、银行、地产等稳增长板块当前估值分位数位于10%以内;前期机构重仓的消费和成长赛道内部表现分化,白酒、新能源车和光伏板块近7年估值分位位于70%左右,CXO和半导体板块估值分位已回落至10%左右,配置价值逐步显现。

5、综合来看,经过前期市场调整之后,市场“贵”的矛盾得到极大缓和。从结构上来看,中小盘风格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相较于大盘具有更高的安全边际。此外,经过前期调整,当前医药、电子等成长行业估值已回归至合理水平,性价比逐步显现。从2022年预期估值水平来看,绝大部分宽基指数2022年估值分位将落在25%以下,行业估值分位中位数进一步下行至20%左右,这意味着估值的调整基本到位。在今年业绩假设下,2022年预测估值将进一步下降,大多宽基指数估值分位将落在30%以下的区间。风格层面来看,中小盘估值分位水平将继续维持在历史底部区间,而大盘风格估值调整至13%,与当前估值水平相比有明显改善。行业风格估值表现分化,消费风格估值分位下降至32%,成长和金融估值分位则回落至5%以内,周期和稳定行业估值分位有所抬升。行业及赛道层面来看,预期盈利不变假设下行业整体近10年估值分位数中位数回落至22%,性价比进一步提高。机构重仓的CXO、半导体板块估值分位进一步下降至5%左右,白酒和新能源汽车板块估值分位数也由当前的76%的水平下调至70%附近。

风险提示:流动性收紧超预期,经济失速下行,中美摩擦加剧,疫情超预期恶化,历史数据仅供参考等。

图片

1、宽基指数:中小盘估值已达历史低位

经历了年初回调后,当前宽基指数市盈率分位出现明显的分层,中小盘指数估值已达历史低位,大盘指数相对偏高。年初以来受海外央行鹰派渐浓和外部地缘冲突的影响,A股市场跟随全球主要股指集体回调,大多宽基指数10年估值分位在此期间回落了20%以上。当前A股各大宽基指数估值分位已经相对较低。大盘指数沪深300和中证100的10年PE分位仍小幅高于50%以上(分别为52.84%和51.85%),其余宽基指数估值分位均低于50%,深证成指、万得全A、创业板指估值分位位于40%-50%的区间,上证指数估值分位位于35.35%,而中小市值板块,国证2000、中证1000和中证500的10年PE分位水平分别达到13.17%、9.99%、2.14%,位于历史上的历史低位。

在今年业绩假设下,2022年预测PE将进一步下降,大多宽基指数估值分位将落在30%以下的区间。从2022年预测PE来看,大市值公司PE预测绝对值相对偏低,截至3月11日沪深300和中证100预测PE分别为10.44和9.55倍,较高的业绩增速假设条件下估值分位数相对现在仍有较大的下行空间,分别会位于20.70%和23.60%。中小市值方面,国证2000、中证1000和中证500的PE预测分别为30.52、24.44和15.21倍,在当前盈利假设条件下10年估值分位数均低于10%,分别达到6.70%、6.60%和0%。总的来看,以500、1000、2000为代表的中小风格已经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图片

2、风格指数:成长风格回调明显

市值风格方面,经历2021年12月中旬以来的市场回调后,当前中小盘风格估值已回落至历史较低水平,大盘风格估值仍处近10年70%分位以上。2021年12月中旬以来市场持续下探,大小盘估值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缩。从估值水平来看,去年表现占优的小盘指数本轮估值调整幅度较大,自2021年12月中旬以来PE(TTM)由26倍降至20倍,回调近22%,而大盘与中盘风格估值下修幅度相对较小,回调幅度分别约为11%和14%。从当前所处的估值分位来看,小盘指数在经历回调后,近10年PE分位数已由24.45%回落至4.28%,中盘指数PE分位数亦降至接近10%,当前中小盘风格估值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另一方面,虽然自2021年初的蓝筹泡沫行情后,大盘指数估值持续下修,但当前大盘指数估值水平仍处于近10年70%分位以上,大小盘风格之间仍维持较高估值分位差。

从2022年预测PE来看,大小盘风格指数估值水平均处于合理区间,中小盘风格更具备投资性价比。根据市场对2022年预测盈利的一致预期,截至3月10日,小盘与中盘指数2022年预期PE分别为17.67倍和13.23倍,均处于近10年以来估值的底部位置,已具备较高的估值安全边际与投资性价比。在大盘风格方面,大盘指数2022年预期PE为10.55倍,近10年估值分位数降至13%,亦回落至合理估值区间,与当前估值水平相比明显改善。总体而言,从2022年预测PE来看,大小盘风格指数估值水平均处于合理区间,但在国内经济企稳节奏不确定、海外风险因素持续扰动的环境下,当前中小盘估值水平具备较高安全边际,相对大盘风格或具有更优投资性价比。

行业风格方面,当前金融和周期风格估值处于较低水平,成长风格经历回调后估值分位回落至50%以内,消费和稳定风格估值分位相对较高。自2021年12月中旬以来,除稳定风格逆势上涨外,其余行业风格板块均经历了杀估值行情。从估值调整幅度来看,前期估值水平相对较高的成长与消费风格板块回调幅度靠前,期间动态市盈率水平分别回调19.81%和14.88%,而金融与周期板块估值回调幅度相对较小,回调幅度在10%左右。从当前所处的估值分位水平来看,一方面,金融、周期和成长板块在经历回调后估值分位水平已处于合理区间,其中,金融和周期风格近10年估值分位数处于13%水平左右,成长风格在经历回调后近10年估值分位已回落至50%以内。另一方面,消费和稳定风格估值分位相对较高,消费风格由于前期过高的估值,在经历回调后估值分位仍处于近10年70%以上,而稳定风格估值分位水平在市场调整前后不降反升,当前处于近10年来50%左右。

从2022年预测估值来看,当前金融和成长风格具备较优性价比,周期与稳定风格的估值则相对偏高。根据市场一致预期计算,截至3月10日,金融与成长板块2022年预期PB与PE分别为0.73倍和28.93倍,均处于近10年以来的估值极低位置,由此来看,即便未来板块盈利预期出现下修,当前估值水平仍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与此同时,消费板块2022年预期PE为27.03倍,处于近10年以来32%估值分位水平,亦处于较合理位置,但相较于金融和成长板块,不确定性仍相对偏高。另一方面,周期与稳定风格2022年预期估值均高于当前。其中,受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趋势影响的周期板块估值调升最为明显,2022年预期PB为2.03倍,相较当前估值提升8.30%,近10年估值分位数亦上升至71.30%,板块投资性价比有所下滑。而稳定板块的估值水平维持平稳,2022年预期PB估值分位数仍处于近10年50%左右。总体而言,在2022年的市场预期之下,当前金融和成长风格具备较优性价比,周期与稳定风格的估值则相对偏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 行业及重要赛道:多数行业估值分位已回到50%以内

2021年12月以来各行业估值下调幅度中位数达到10%,当前超过三分之二的行业近十年估值分位水平已回落至50%水平线以内。自2021年12月以来,在部分发达国家政策收紧、地缘冲突升级等多因素影响下,市场进入持续回调通道。从估值绝对值水平来看,除了煤炭和建筑装饰估值有所扩张外,其余行业估值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缩,各行业估值绝对值收缩幅度中位数达到10%。其中,电子、汽车的估值收缩幅度最大,自2021年12月以来估值下降幅度接近20%。而受益于大宗商品涨价及能源替代,近三个月煤炭行业估值扩张幅度达到15%。从各行业近10年估值分位数来看,截至3月10日,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近三分之二的行业近10年估值分位数已回调至50%水平线以内。其中,非银和银行处于绝对估值底部,医药生物和电子近10年估值水平收缩至10%以内,配置价值逐步显现。尽管社会服务、电力设备、食品饮料三个行业近十年估值分位数仍高于80%,但相较于2021年12月也均出现明显调整。

从2022年预测估值来看,超过一半行业预测估值绝对值有所下降,在当前盈利假设条件下,行业整体近10年估值分位数中位数回落至22%。整体来看,在当前盈利假设条件下,行业整体近10年估值分位数中位数明显下调,由当前的38%回落至22%。具体来看,行业预期估值的近10年分位数分布呈现三个层级。一是机械设备、基础化工、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估值明显扩张,近10年估值分位数抬升至80%水平线以上;二是有色金属、汽车等5个行业的近10年估值分位数落在50%至70%的区间范围内;三是超过20个行业近10年估值分位数在50%水平线以内,其中石油化工、电子和银行近10年估值分位数到达历史底部区域。从2022年预测估值绝对值水平来看,通信、社会服务和电力设备的绝对估值水平明显收缩,其中通信的绝对值水平相较于当前实际水平,下调幅度超过60%。而机械设备、公用事业和环保行业的绝对估值水平明显扩张,上调幅度超过30%。

稳增长板块估值水平的安全边际相对较高,热门赛道中CXO、半导体板块估值安全边际较高,白酒、新能源车和光伏近十年估值分位数位于70%以上。从估值调整幅度来看,去年12月以来稳增长板块和前期热门赛道表现明显分化。第一,受益于经济稳增长诉求抬升、宏观政策加速发力等因素影响,稳增长板块估值有所扩张。老基建指数的市净率由1.10倍扩张至1.14倍,地产板块估值水平也出现抬升。第二,2021年12月以来,部分消费和成长热门赛道持仓较为集中,短期内缺乏增量资金推动相关标的持续上涨,同时叠加美联储紧缩预期发酵的影响,导致其出现明显回调。热门消费赛道来看,2021年12月以来白酒板块估值收缩幅度达到18%,而CXO估值水平的回调幅度接近30%。热门成长赛道中,新能源汽车、光伏和半导体估值收缩幅度均达到20%左右。从估值分位数来看,当前稳增长板块估值水平的安全边际相对较高,老基建板块近7年估值分位数为9.85%,银行和地产近7年估值分为水平也均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消费赛道来看,当前白酒近7年估值分位为76.6%,CXO板块近7年估值分位数已回落至8%,处于历史底部区间;前期机构重仓的新能源车、光伏板块近7年估值分位数为76.1%、73%,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半导体板块近7年估值分位水平已回落至13.3%,配置价值开始显现。

在当前盈利假设条件下,机构重仓赛道绝对估值水平明显收缩,近7年估值分位数有所回落。从2022年预测估值水平来看,稳增长板块行业的估值水平表现分化。老基建、银行估值绝对值相较于当前水平有所下调,地产绝对估值水平则从当前的0.91倍抬升至1.15倍。消费和成长赛道估值水平明显回落。其中白酒、半导体和CXO绝对估值水平下调幅度超过20%,新能源汽车和光伏板块绝对估值水平相较于当前下调超过40%。从估值历史分位数来看,在当前的盈利预测条件下,前期机构重仓赛道估值分位数明显下调。CXO、半导体板块近7年分位数由当前的8%、13.31%下调至0%和5.7%的水平线上;白酒和新能源汽车板块近7年估值分位数也由当前的76%的水平下调至70%附近。特别来看,光伏近7年估值分位数明显回落,由当前的73%下调至11%水平线上,表明在当前较高的业绩增速假设条件下,估值分位数相较于当前水平仍存在较大的下降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 三因素关键变化跟踪及首选行业

2月PPI环比转正、CPI维持低位,二者剪刀差有所收窄。2月新增信贷、社融低于预期,表明需求依然偏弱,降准降息仍有空间,中美政策仍会维持阶段性错位。俄乌战争尚未出现明确的积极信号,战争叠加贸易与金融制裁持续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供应链。

4.1、经济、流动性、风险偏好三因素跟踪的关键变化

2月PPI环比转正、CPI维持低位,二者剪刀差有所收窄。2月价格指数来看,从同比看,CPI上涨0.9%,涨幅与上月相同,PPI上涨8.8%,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到国内商品保供稳价措施效果释放以及去年高基数效应的影响。此外,CPI与PPI“剪刀差”有所收窄,对中下游企业生产投入的成本压力有一定的缓解。从环比看,CPI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分项来看,食品价格环比提高是主要拉动项,2月上涨1.4%,主要由于上游原材料成本持续承压后不断向下游传导;PPI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5%,主要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行,其中其中石油开采价格上涨13.5%,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上涨6.5%,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价格上涨2.9%,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0%。

2月新增信贷、社融低于预期,表明需求依然偏弱,降准降息仍有空间,中美政策仍会维持阶段性错位。2月M2同比增长9.2%,同比增速相较1月下降0.9个百分点;新增人民币贷款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19万亿元,同比少增5315亿元,增速与上月持平,未贴现票据和贷款是主要拖累项,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持续增加;2月社融规模存量同比为10.2%,增速相较1月回落0.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2月新增信贷和社融低于预期,且结构相对较差,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待提振,宽信用仍需政策发力,后续应重点关注3月15日MLF的续作和利率水平。短期来看,中美政策仍会维持阶段性错位,对外而言美联储这一轮加息周期较为紧凑,3月3日美国联邦基金期货显示仍有99%的概率美联储在3月的议息会议上加息25BP。对内而言二十大要在下半年召开,一个季度仍将是总量型货币政策发挥主导作用,降准降息均可期待,其中3月在美联储加息之前降息、4月降准更符合当前的宏观形势。

俄乌战争尚未出现明确的积极信号,战争叠加贸易与金融制裁持续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供应链。从当前谈判形势来看,双方在白俄罗斯境内别洛韦日森林举行的第三轮谈判未达预期效果,本轮谈判中,双方在人道主义通道的后勤运输问题上取得了某些进展,但关于停火以及安全保障等关键军事和政治问题,迄今仍未取得任何可以显著改善局势的结果。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于8日表示,在没有找到实现和平路径之前,乌方将继续与俄方的谈判。总体来看持续的双方多轮谈判已成定局。俄乌冲突的持续将继续加剧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供应链的影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战争导致俄乌当地本身限制大宗商品供应,二是是当地出口运输成本加大,黑海的贸易船只面临保费,三是金融制裁影响贸易融资。总体来看,大宗商品贸易的供应链受到原产国、运输以及融资等多方面扰动,预计在俄乌局势明朗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或将加剧。

4.2、3月行业配置:计算机、电力设备、医药生物

行业配置的主要思路:展望3月,我们认为在“经济底+宽货币”组合下市场将迎来反弹,成长成为最具确定性的方向。经济方面,近期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基建在资金和项目充裕的条件下增长无虞,地产在政策边际放宽背景下企稳信号明确,本轮经济下行周期有望在前半年确认底部。流动性方面,在经济企稳信号确认前仍将维持充裕,“以我为主”基调下降准降息依然可期。随着当前市场稳增长和低估值链条性价比逐渐降低,成长在“经济底+宽货币”背景下依旧是确定性最高的赛道,具体包括,1)数字经济领域的硬科技行业,1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出台,明确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发展方向,相关硬件行业需求明确,业绩增速仍存在提升空间;2)高景气的新能源领域,全球经济体持续加码新能源领域发展,中长期需求将持续放量,随着工业硅和硅料等上游原材料新建产能逐步投放,成本压力不断改善,推动能源革命加速;3)性价比较高的医药生物行业,医药生物板块在过去一年整体表现落后,估值在经历了一年的回调下当前已经位于相对底部,随着医药集采已成常态化事件,对行业的业绩冲击也逐步明确,多重利空因素逐渐出清,超跌反弹已具雏形。3月首选行业计算机、电力设备、医药生物。

计算机

支撑因素之一:数字经济产业规划政策陆续出台,行业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将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支撑因素之二:央行推进冬奥会数字货币试点,硬件产业链充分受益。人民银行高效推动冬奥金融服务保障工作,冬奥组委园区及红线内数字人民币场景全部落地,红线外七大场景实现全覆盖,并完成签约酒店和定点医院等场景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建设。随着后续数字人民币的全面推广,催生硬件机具需求,如计算机、pos机等厂商将率先受益。

支撑因素之三:北斗系统加大终端应用推广,相关终端产业链有望受益。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大众消费领域北斗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总体要求为,“十四五”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健全覆盖芯片、模块、终端、软件、应用等上下游各环节的北斗产业生态,培育2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若干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标的:启明星辰、新国都、拉卡拉、广电运通等。

电力设备

支撑因素之一:2021年户用装机数据超预期,新增分布式光伏占比亮眼。1月20日国家能源局公布2021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53GW,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在2021年新增装机中,分布式光伏约为29GW,占全部新增装机的55%左右,历史上首次突破50%;户用光伏新增装机达到21.5GW左右,同比增长112%,光伏发电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趋势明显。

支撑因素之二:更多地方政府鼓励政策即将落地,支撑新能源车销售持续放量。碳中和N体系下,地方政府陆续放宽购置条件,如去年11月9日广东省政府提出逐步放宽广州、深圳新能源车上牌指标限制,后续更多地方政策将跟进。带动电力设备需求持续提高。

支撑因素之三: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清洁能源作为2022年践行“双碳”目标的核心任务。清洁能源的“扩容”已成为各地能源改革的方向。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50万千瓦以上;河北指出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800万千瓦;山东省提出到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700万千瓦。湖北省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与火电站建设共同列为能源项目推进;广东、广西等地提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等规划。

标的:宁德时代、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金风科技、阳光电源等。

医药生物

支撑因素之一: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纳入北京医保,纳入价格与此前价格一致。2月21日,北京市多部门发布通知,在全国率先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纳入医保。新政策将于3月26日起执行。价格方面,16项技术价格均无调整,表明此前辅助生殖技术定价较为合理。

支撑因素之二:集采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形成,医药行业在经历阵痛期后进入良性调整阶段。2021年,国家药品集采政策逐渐由试点转向常态化运行,重塑着整个市场格局。当前集采已成功进入常态化阶段,医药板块投资逻辑也在经过一年的估值调整下重塑,集采长期将深化带量采购改革,促进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支撑因素之三:中药新药审批加速,政策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17年至2021年中药审批上市速度明显加快,由3600天缩短至300天左右,叠加2021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公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价格、医保等领域支持中医药创新传承发展,中药领域加速发展态势明确。

标的:华润三九、同仁堂、羚锐制药、普洛药业等。

图片

图片
本文转自微信公号“策略研究”,作者:胡国鹏;智通财经编辑:李程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