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忆东:预防夏季市场寒流,关注长期价值,坚守优秀国企央企“不死鸟”!

作者: 张忆东 2022-04-23 21:01:14
港股处于历史估值低位,A股不贵。PE、PB、股债性价比、风险溢价等指标均显示中国市场整体估值具备性价比。

4月20日,兴业证券2022年度春季策略会在线上召开,研讨后疫情阶段俄鸟局芬扰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美联储货币紧缩预期下市场对经济滞胀和全球资金回流发达国家的担忧抬升等议题,并对2022年市场投资策略给出最新建议。兴证国际副行政总裁、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忆东出席并发表题为“夏日寒流是长期投资的机遇”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采访摘要:

一、从估值中寻找长期投资的信心

预期过度悲观的阶段已经过去。俄乌冲突以及衍生风险、中概股退市、产业政策、疫情反弹、经济动能转弱等多重因素交织。金融委316会议快速应对,A股和港股已呈现类似2018年10月的政策底和情绪底。

港股处于历史估值低位,A股不贵。PE、PB、股债性价比、风险溢价等指标均显示中国市场整体估值具备性价比。

便宜并不必然能涨,基本面改善的趋势才是行情反转的力量

二、从基本面把握长期的投资价值

警惕两大中期风险2季度后期到3季度某个阶段的共振。

海外风险——美股中期风险未完,2季度后期或恶化,警惕美联储持续加息对新兴市场的影响。1)接下来,美股投资时钟转向滞胀:未来一个季度,美国通胀依然居高难下;叠加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退潮,下半年商品消费动能难以持续;并且,5、6、7月美联储可能超级鹰派,美债收益率仍有上行空间。2)滞胀阶段,股市靠估值难有可为,EPS是收益的主要来源;;我们认为,整体而言,美股权重股盈利有韧性,大熊较难,但连续加息后,2季度后期开始,投资者对于美国衰退的担忧可能更加明显,压制美股乃至全球股市。此外也要警惕美联储加息和美股中期风险可能对新兴市场“殃及池鱼”。

三、投资策略:找寻自信的力量,防守反击

市场底、反转底或在夏季。1)受疫情防控的冲击,叠加5、6月份美联储加息之后海外风险释放,6-8月有望出现经济底和市场底。2)基于对政策环境的判断,这一次A股和港股的市场底可能和经济底比较接近,再考虑到1季度海外市场遭遇的危机模式,至少港股在这个夏季的市场底有望高于3月份的政策底。

继续坚持“防守反击”策略。1)短期行情处于情绪博弈和横盘震荡,磨底、拉锯和情绪煎熬,面对中期的基本面不确定性,绩优价值风格仍是防守反击策略的优选。2) 成长风格的趋势性机会还需等待,等待中期风险释放之后,等待海外加息冲击的高潮过去。2)立足中长期,投资者可以乐观一点,淡化“市场先生”的短期癫狂,多看投资的本质——企业长期价值,不论是绩优价值,还是绩优成长,如果立足长期有价值吸引力即可布局。

防守反击,坚守绩优价值,布局绩优成长。——首先,做好坚守,特别是深度价值的优质国企央企“不死鸟”,包括,金融、地产、电信运营商、新能源运营商、能源、建筑建材等“类债券”价值股。其次,耐心布局中国优质成长股被市场恐慌情绪“错杀”的机会。

投资方向一:预防夏季寒流,坚守绩优价值。优质国企央企投资逻辑从“交易周期波动”转向“配置绩优价值”。

投资方向二:立足企业长期价值,精选消费类绩优股。1)互联网、生物医药、新消费等港股、中概股明星板块的基本面逻辑被颠覆,估值体系崩塌,互联网从高增长高估值的成长股走向价值股。2)农业、物业、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等,特别是港股传统特色消费股,等待疫情影响缓解和景气改善。

投资方向三:等待风险释放,耐心布局硬科技成长股。据兴证策略团队的“新半军”跟踪框架:“新半军”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景气度分化。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增速下行风险;美联储政策收紧超预期风险;大国博弈风险;疫情反复风险

以下为直播采访全文:

大家好,我是兴业证券张忆东,跟大家汇报一下对于下个阶段,中短期、中长期市场的一些思考,我会从价值、基本面和投资策略三个维度来阐述我的想法。

我们先从题目来讲起,我的汇报题目叫做夏日寒流是长期投资的机遇,这包括两个维度。那么从中期的维度来说,我们还是倾向于是磨底,其中6月、7月、8月可能是有一个风险释放,有一个经济底、市场底的可能性。所以所谓的“夏日寒流”,这是一个择时的维度。第二个,长期投资的机遇,也就是说在一个底部的阶段,我们更加要关注的是展望未来,哪些有变化,哪些有基本面改善的趋势,从而当这个市场在磨底的过程中间、在煎熬的过程中间,我们可以耐心的去精选一些优质资产。

讲完了标题,我们开始来聊一下第一个视角。我们第一个视角是从估值中寻找长期投资的信心。主要想跟大家表达的是2月、3月,特别是3月中旬,海外市场中概股和港股甚至阶段性连累到了A股。只是说便宜不一定必然能涨,因为现在还是有些基本面的压力,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说整个的稳增长的政策效果,这些还有一些分歧或者说不确定性,整个基本面改善的趋势还没有非常明显。那么这种情况下,行情还是在一个磨底的过程中间,还在等待反转的力量。然而在这种磨底的阶段也不必过度悲观,因为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都不贵,其中,港股更是处于一个历史的估值低位。

在2月中旬到3月中旬,俄乌冲突,及其衍生的通胀风险、滞胀风险等,这些风险预期,我们认为已经结束,随着3月中旬,随着国际政治格局趋于明朗化,就是应对俄乌战争在国际格局层面,已经给大家吃了一个定心丸,也就是说不至于出现了大家所担心的那些鬼故事。在3月中旬之后,整个的行情是围绕着这些非理性的下跌,那些鬼故事引发的市场担忧开始逐步的平缓,危机的模式已经结束,特别是随着3月16号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专题会议,可以说让3月中旬之前的危机模式被终止、被打断。

那么我们对比了从90年代以来数次的这种海外风险引发的港股的调整,我们都可以看到无论是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是说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08年的次贷危机,11年的欧债危机等,可以说这一次无论从时间上,即从2021年的2月份,围绕着房地产,围绕着互联网的产业监管趋严所引发的这一轮的港股调整,还是说我们单独拿出来2月中旬到3月中旬这样的快速的下行的幅度,那么它其实都是让我们看到了在3月中旬之前,港股其实是遭遇了一个基本面和这种长期的价值难以去解释的一种自我强化的危机模式,是一种自我强化的疑似被做空的模式。

3月16号针对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金融委作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部署。无论是对于这种宏观经济的运行,提出来货币政策主动的应对,要切实振作经济,还是说对房地产、对中概股、对整个平台经济的治理,以及对中国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都做出了非常有针对性的部署,可以说的是派发了定心丸。所以我们在3月16号写的报告就明确的提出来,A股和港股可能会呈现出类似于2018年10月中旬的那种政策底和情绪底,而且这一块现在已经形成了共识,那么从短期的维度,就是最悲观的最恐慌的甚至是一种危机模式已经被扼杀于摇篮中了,做空的漩涡也被打断了。

但是现在市场并没有v型反转,并没有一蹴而就。目前虽然比3月中旬略有情绪的修复,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都是有些情绪的修复,可是港股依然处于了历史的最低估值水平,注意这是历史最低水平,纵观过去几十年的。那么从静态的市净率来看,截止4月上旬,恒指的市净率还是在0.8倍左右,不到0.9倍,而恒生国企指数的市净率更是在0.8倍以下,都是在一个破净的位置,都是在历史的最低水平。我们从静态的市盈率这个角度来衡量也是属于历史非常极端的水平,那么我们以恒指的静态市盈率TTM的PE的倒数和减去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以此衡量恒生指数的风险溢价,风险溢价目前依然处于两倍标准差附近,也就是说依然处于了2011年过去10年以来的均值两倍标准差左右。当然在今年的3月中旬,曾经创了历史最高水平远超过两倍标准差,现在的情绪有所修复,回到了过去10年风险溢价均值的两倍标准差左右。

那么从动态市盈率来看,也是属于历史的一个估值的低位,因为大家比较悲观,对基本面比较悲观,所以港股的业绩预期也是比较低迷。截止到4月8号,恒生指数2022年的EPS的盈利增速只有6.5%,你可以看到跟前几年相比,前几年的好歹都是在百分之十几以上,现在的是是6.5。那么以EPS来衡量的PE恒指现在是10.5倍,然后恒生国际指数动态市盈率只有8.6倍,都属于过去的20年的低位水平。所以总体港股是属于历史估值的洼地,横向比也属于全球的估值的洼地。

分行业来说,港股的主要行业的估值普遍处于历史百分位的低位,当然了我们也要提醒一下,便宜不一定能涨,特别是在港股要注意便宜不是涨的理由,但是便宜至少不是大熊,不是这种继续暴跌的理由,所以它这么便宜其实已经反映了极度悲观的这种预期了。那么后面什么时候有反转的力量,什么时候有这个趋势性上升的力量,还是要看基本面改善的趋势,这是我在第二部分会跟大家来进行汇报交流的。

如果我们是相信中国整个的经济还会复苏,我认为这个肯定是大概率,那么后面这些具有这种弱周期属性或者有科技含量的这些公司,他们的业绩也会好转,当业绩趋势好转的时候就会戴维斯双击。而现在担心的什么,可以看到现在一些偏这种消费或者说成长的还是有压制,因为大家所担心的不是说它静态的估值,而是担心它的动态的估值会不会一下子飙升了。但是我们用静态估值考虑的是一个这种历史的常识,一个大概率,往往就是大家在经济差的时候,非常悲观的时候,但是它在静态估值上面会更先行的进行反应。所以我们说就算是大家对基本面的预期悲观,至少相当部分的已经在估值上面有反应了,那么立足于长期这些相关行业里边去寻找个股,寻找结构性的机会,能够找到较好的投资价值,这是从一个历史市盈率的角度来看的。

再从历史市净率的角度来说,我们主要关注的有一定周期属性的,包括这种建材、农业,像这种建筑,包括地产、石油石化,也包括银行,其实你可以看到也都是有一些周期属性或者说周期属性略微强一点的,他们PB也都属于了历史的一个较低水平。

那么做个总结,最悲观的阶段已经过去,现在市场依然处于一个情绪低迷在煎熬的阶段,对于基本面的分歧可能成为市场的主导矛盾,所以我们下一部分就围绕着下个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阐述。

从主要矛盾的角度来说就是基本面,而基本面要在不利的阶段去展望长期的投资价值。我们倾向于说在夏季,在这二季度后期就是6月、7月、8月,可能要警惕两大中期风险的共振。那么这两大中期风险,一个方面是中国经济的底,然后叠加了美国持续加息,引发的海外无论是股市还是海外经济的一些风险,这一块是大家要警惕的,但是或多或少市场也有所预期。所以我们在面对这种的悲观预期的情况下,要客观的去理解,来给合理的预期,或者说从在悲观中找到长期有亮点的东西。

那么我主要是先从中国经济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外因是次要因素,内因才是决定中国股市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的一个核心变量。那么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何时复苏,也就是说最主要的一个判断是经济底在哪里?很明显二季度还是会有压力的,受到疫情防控、海外通胀、美联储加息、海外的需求、中国的产业链及供应链的一些压力、通胀引发的原材料成本压力,其实是多重因素,这些对于上市公司的中报会有比较明显的有冲击。虽然我们看到一季报相对来说还可以,但是因为供应链产业链影响在4月份会比较的明显。

那么内地的疫情仍坚持常抓不懈、动态清零的这种背景下,奥密克戎的变异性实在是非常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二季度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毫无疑问是保持宽松,但是对于稳增长效果在二季度可能还是会打一定的折扣,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说整个二季度实体经济的数据依然不容太乐观。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就是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这种相对宽裕的流动性环境,肯定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有支撑,但是大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强度在二季度也不宜过度的乐观,那么从消费的角度来说,更加是受到疫情的影响,我就不赘述了。

下个阶段我们倾向于说在上海的疫情,如果能够在5月初能够摘星,可能会让大家炒复工复产的预期还能够延续到5月份。但是预期和实际复工复产的强度、和这种经济复苏的强度,可能中间会略有落差,大家要小心这样的一个风险。这一次奥密克戎的影响,它和2020年初代新冠不太一样,现在奥密克戎是致死率低,传播性极强,而在当时致死率高,但是传播性没有现在那么强,所以在2020年的复工复产以后整个二季度快速修复,比如说生产建设的这种强劲的反弹,复工复产很快的整个开工率就回到了历史的一个高位。另外旅游、餐饮、社会服务、消费都迎来了报复性的反弹,这是2020年,但是我们认为这一次疫情在变化,疫情防控难度压力更大,在特效药和疫苗对于社会对老人提供坚实的保障之前,动态封控的政策对于生产、消费甚至出口的压力都会可能比2020年的上半年更加的明显。

所以我们倾向于说现在市场在炒作这个预期,即复工复产社会恢复的预期,但是要小心在二季度后期,大家可能又要面对整个稳增长的效果乏善可陈的风险。在社交活动,消费、供应链的角度来说,可能至少在5月份长三角、上海刚刚社会面清零,在初期还会要巩固巩固,所以很难一下子就是一个报复性的反弹,最多只是要对于各地的物流、供应链、产业链要做接力去稳定它。同样这一次的疫情及动态封控的疫情防控,我们认为可能对于二季度的比如说半导体、机械、汽车供应链的基本面还是会有实实在在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就是说二季度的疫情防控常抓不懈,可能带来的冲击会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能够迎来基本面的底。

按照现在的这种疫情防控,常抓不懈的背景下,再叠加了一个就是房住不炒的保持定力,那么三驾马车都是受到影响的。虽然我们也看到了近来房地产的因城施策,在一些三四线城市,一些中西部区域,房地产的政策放松,特别是需求端,在限购限贷的政策已经放松了,但是力度是个问号,而且传导机制也需要时间。因为你可以看到现在在整个的房地产产业,特别民营的房产,遇到的是一个债务压力,是一个违约风险。目前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融资端还是坚定不移的去杠杆,在优化房地产的供给侧改革,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指望这些房企去积极的再投资,积极的扩大再生产,积极的拿地的概率比较小,再加上刚才讲的受到疫情的影响,它的销售本身就偏弱。所以我们倾向于说二季度房地产的销售和投资依然是处于下行通道,房地产在二季度很难成为稳增长的抓手。二季度整个的经济以投资时钟的维度,还是属于衰退期。

所以在这悲观的背景下,总要来找中期的亮点。我觉得有从4个角度来说,第一,从港股的年报和A股的一季报,这里边我们找亮点,我们看到就是说景气度比较高的其实是以传统产业为主,上游的煤炭、石油石化,然后大宗原材料,有色金属,也包括一些基础化工,这些的行业的业绩非常不错,而且通过对海外通胀的判断,我们认为这些行业可能在二季度也还不错。所以第一个亮点就是传统的行业里边,我们能够看到价值股的涌现。注意传统产业并不代表着必然是等于价值股,因为传统产业很多的都是具有很强的周期的弹性,但是现在我们来看到透过行业的周期波动,我们来看行业里边那些传统行业里面最优秀的公司,经过了过去6年供给侧改革带来的这个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善,带来这些最优质的公司,他们的竞争力的提升,他们的分红能力、业绩的稳定性都得到了一个长足的提升。能源、电信运营商、银行等优质的公司的基本面相对于差的公司,长期的竞争力差异已经越来越大,从估值的性价比还是属于非常有吸引力的阶段。

地产会分化,我们认为降杠杆带来的融资收缩,对于这种央企、国企地产来说,他们的融资成本、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包括海外发债的额度期限等等,不但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反而更加凸显了他们的融资优势,所以他们可以耐心的去并购那些出风险的民企地产商的优质资产,带来了一个强者恒强,胜者为王,赢家通吃的这样的一个格局。所以地产不是一个行业性的繁荣机会,而是一个优化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国企央企地产的分蛋糕的机会。如此,它对于基本面,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可能难以带来太大的拉升,反而在这样的做减法的过程中间,房住不炒在去杠杆、化解风险的过程中间,整个的地产的投资还是个拖累。

除此之外,我们看到随着财政压力的加大,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今年是最后一年,我们看到这些优质的国企央企,他们的高分红已经成为了一大亮点,而且这种高分红在未来就是强调共同富裕,强调国内大大循环的一个背景下,这些优质的国企央企,他们的高分红将是常态。所以就是说对于这些长线的配置者,特别是对海外的这种长期的配置者,我们认为这些优质的传统行业的龙头公司,他们的投资逻辑将会类似于当年巴菲特去买菲利普66、艾克森美孚这种石油股,他买的不是买它的周期波动,买的是它的分红,买来的是它的业绩的确定性和业绩相对的稳定性,这是一个亮点。

第二个亮点,在疫情缓解之后,在二季度后期社会的经济生活会逐步正常化,特别是三季度或会更加明显的正常化,如此我们认为下半年整个的消费需求和制造业供应链将会有望明显的改善。除了疫情的因素,我们不可忽视的是整个的党和国家政策的执行力,从4月中旬以来,国务院以及全国多地都发布了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一系列组合拳政策措施。所以我们倾向于说这两者叠加,政策措施的保障加上疫情影响的弱化,那么我们认为整个的下半年消费、服务、先进制造业,这些上半年受到物流和产业链供应链影响,受到疫情动态封控影响的产业在下半年特别体现在三季报上面,应该能够迎来业绩和估值的双双修复,但是我们还是说在中报要小心踩雷。

第三个就是在从不利的经济格局阶段来找寻亮点。我们认为第三个亮点就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有望进一步的优化。注意我是讲的优化,而不是讲的是放松。优化在哪优化?比如说在供给端,能不能进一步的放开融资,包括海外发债,包括就是说对于这种甚至以保障房以这种并购重组的目的,以推动转型到新发展模式和良性循环为目的,会不会进一步的去放松特别国企央企的优质地产商的融资端,甚至把股权融资也能够有所放开,以新发展模式,以这种良性循环为为名来放开,从而带来了优质的房企到了下半年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得到改善,融资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如此,下半年整个的房地产的产业链可能也迎来一个改善的拐点,这是从产业链的角度,是一个从做加法的维度来说。

那么,第四个角度,在目前不利的经济环境下,来找中期类亮点的第4个亮点是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它的累计效应对于新基建和老基建这种对基建它的效果在下半年可能也会更加凸显。

那么对于海外的部分,因为刚才王博也讲的比较多了,我就简明扼要的讲一讲,从策略的角度来说,怎么来看海外市场,怎么来看海外风险?

我们做一些结论,第一个我们把海外风险是当做仅次于中国基本面见底引发市场压力的重要的外部因素,它在二季度后期和三季度对于新兴市场,对于港股,对于A股还是在心理层面有波动,但是带来的波动可能是一种假摔的机会,它更多的影响的其实是美股以及其他的经济环境比较弱的新兴市场。

那么,从中期的维度来说,美股的风险还没有结束,年初至今美股经历的一个杀估值。市场的焦点是在预期是个心动,还不是幡动,预期会不会无风险收益率上升,但是现在已经是在上升了。而现在其实美股的一季报还不错,所以你可以看到现在的美股属于一个强势震荡,那么从风格上来说是价值,是能源、公用事业和必需消费品这些价值板块跑赢的,而高市盈率的成长股是跑输的。可以看到从一季报现在还行,还有韧性,整体的业绩还不错,所以短期至少四五月份美股没有大事,还是维持强势震荡。

但是一季报已经开始看到了滞胀的魅影,已经有所反应了,体现在分化,围绕着胀相关的都很好,但是这些需求围绕着可选消费、消费服务以及金融,这些跟消费动能相关的,它的利润率已经明显下滑了。

所以我们认为下阶段美国的投资时钟将会转向滞胀,二季度应该是个滞胀期,那么一直甚至蔓延到三季度,一方面美国的通胀居高不下,无论是美国房地产的这样的一个繁荣,还是油价,还是全球供应链的这种影响,还是说服务业,随着美国疫情防控的结束,随着美国社会恢复正常化,服务业的社交服务扩张,也会带来工资的上涨,这些都使得它通胀的居高难下。

那么带来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降,因为高通胀压制了美国的消费能力,压制了美国的消费意愿。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到了历史的低位,而美国的储蓄率2月份的时候已经下到了6%,处于过去10年以来的低位。那么5月、6月、7月我们倾向于说特别是5月、6月,大概率是每个月加美联储加50个bp,7月份还是有可能加25个bp,甚至是50个bp。那么5月、6月、7月加完以后,可以看到美债收益率破3完全可能,美债收益率跟现在相比还是有上行的空间。

一方面,中美利差可能会收窄,甚至倒挂,甚至到了二季度后期,到了5月、6月、7月这几个月,特别是5、6月份,大家特别是6月份,大家可能又开始对于中国货币政策是不是还有进一步的扩张的空间,开始打个问号了,这是心理层面的影响,或者对于中国外溢效应。我们倾向于说未必,因为整个的经济状况不一样,我们的经济周期比美国的经济周期领先了大概一年左右,所以现在美国收,我们是放,我们的货币政策是有比较强的独立性的,但是到时候市场可能会担忧,包括美元的反弹对于人民币的影响,但是这些我们说都是扰动,不是核心矛盾,经济复苏才是最核心的一个矛盾。

而从美国的角度来说,下个阶段要关注的要从对于通胀,对于美联储加息的关注到美国的EPS,可能下一阶段美股EPS才是行情的主导矛盾,那么对EPS的影响,我们说今年的下半年可能是个软着陆,但是会不会硬着陆,明年会不会硬着陆打问号,至少现在还没有证伪,现在美联储还在给大家拍软着陆的这种定心丸,那么大家对软着陆的预期还是比较高的,但我们倾向于说到了二季度后期三季度,大家要关注整个的加息,连续加息以后,美股的盈利预期的进一步的下调,带来的6月、7月、8月可能新的季报对于美股的影响,美股的动荡,美股的基本面的底可能会比3月的低点要更低。

但是我们也不认为美股下半年会是个大熊,在目前的位置上再跌15%、20%,这概率比较低,因为美股的权重股还是盈利有韧性的。所以下半年美股出现大熊的概率比较低,所以我们倾向于美股今年的低点在6月、7月、8月,而且到了6月、7月、8月份的时候要小心黑天鹅,美国加息、美股的中期风险的释放,对新兴市场的股、债可能有殃及池鱼的风险。

最后我们做个结论。投资策略就是找寻自信的力量,防守反击。我们判断市场底和或者说反转底应该是在6月、7月、8月的某一个月,我们基于对于中国经济政策,对于经济的判断,这次A股和港股的市场底和经济底可能会比较接近,我们认为夏季市场底应该是高于3月份的政策底。

那么从短期的维度,比如说说6月份美国议息会议之前,整个的5月份的短期行情,我们倾向于说还是处于磨底、拉锯、煎熬,是情绪的博弈和横盘震荡。一方面下行,短期基本面的因素还没有被证伪,特别是5月份没有被证伪,如果要向下走可能要到6月份,5月不一定穷,但是6月很可能会绝。所以对于中期基本面的不确定性,它会压制着市场上行的动能。在这种情况下,绩优价值仍然是防守反击策略的优选。我们认为从市场风格的角度来说,成长风格的趋势性的机会还需要等待,虽然它会有预期的改善带来跌深反弹做交易,它只适合在上半年逢低布局,并不适合追高,因为它等待中期风险的释放,等待海外加息这种冲击的过去,等待着中国经济复苏有起色,所以它的趋势性的机会应该是在三季报前后,甚至在三季报之后,这是中短期。中长期我们觉得可以乐观一点,淡化短期市场的波动,关注长期价值,做好坚守,即以深度价值的优质国企央企,包括这种金融地产,建筑建材、能源、新能源、运营商、电信运营商这些类债券价值股,从周期波动转向配置价值。

那么成长股,绩优成长,现在是布局,不是追高,它有三个方面,包括半导体、光伏、数字经济高景气的要精选、然后社会服务业、餐饮、旅游等可选消费、食品饮料、农业、养殖、物业这些也是在二季度适合布局,逢低布局,收获可能在下半年,像军工、新能源车、医药和互联网,我们认为更多是一个分化。

那么时间关系,我就跟大家最后总结几句,第一点,我们认为市场底应该是在夏季,但是市场夏季的寒流主要体现在两大基本面的一些扰动变量,那么市场的投资策略还是防守反击,要坚守优质的价值,布局绩优成长,投资方向是绩优价值作为一个坚守,预防寒流,这是方向一。

第二点,消费类的绩优股,可以现在做一些布局,它的性价比现在已经介于成长和深度价值之间,包括像一些生物医药,一些食品饮料,那么这里边我们觉得它是一个中间过渡的,所以有些已经可以现价买入了,但是还有一些可能要小心它的这种景气度受到影响。

第三个方面,目前短期的景气度还是受到影响,还是要等待风险释放,那就是硬核科技上半年更多的适合的布局。

好,谢谢大家,我今天的交流就到这。

本文编选自“兴证国际”微信公众号,作者:张忆东,智通财经编辑:杨万林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