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农产品供应风险犹存 再均衡之路尚需时日

中金认为,短期不利天气略有缓解,对价格的支撑有所弱化,但农产品供应风险犹存,再均衡之路尚需时日。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不利天气对北半球农业生产活动造成负面影响,欧洲、美国、中国均受到波及,但各品种影响程度略有差异。其中,玉米欧洲减产预期较强,美国产量略有下降,中国局部地区或有损失,乌克兰出口前景向好,全球基本面维持紧平衡。大豆方面美豆产量或“有惊无险”,南美增产预期较强,全球基本面向好恢复。而棉花主产国减产拖累全球库存恢复,内外基本面有所分化。向前看,该行认为短期不利天气略有缓解,对价格的支撑有所弱化,但农产品供应风险犹存,再均衡之路尚需时日。

中金主要观点如下:

不利天气对北半球农业生产活动造成负面影响,欧洲、美国、中国均受到波及,但各品种影响程度略有差异

玉米:欧洲减产预期较强,美国产量略有下降,中国局部地区或有损失,乌克兰出口前景向好,全球基本面维持紧平衡

欧盟玉米减产预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新作玉米产量或减少10-15%。受干旱影响,USDA8月报告下调欧盟玉米产量预期,预计欧盟2022/23年度玉米产量为6000万吨,较7月预测下调12%,同比下降15.5%,低于5年均值10%。欧盟27国玉米产量约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6%,进口量占比约为12%。受该地区产量下滑影响,USDA8月预计欧盟2022/23年度玉米进口量或将达到1900万吨,数据环比上调300万吨,这或对全球玉米出口需求带来一定压力。

美国新季玉米单产或不及预期,播种面积同比有所下滑,库存消费比维持低位,供需紧平衡。受美国中西部地区持续干旱影响,新季玉米长势不及预期。从优良率来看,截至8月21日,玉米优良率为55%,去年同期60%。从主产州单产预测来看,部分主产区单产明显下滑。总体来看,新作美玉米单产预计为175.4蒲式耳/公顷。在单产与种植面积同比分别下滑0.9%与4.16%的背景下,2022/23年度美玉米产量预估为143.59亿蒲式耳,较去年同期下滑5%。

我国新季玉米种植面积有所下调,主产区吉林、辽宁地区存一定减产预期。总体来看,各省区新作玉米长势不一,黑龙江和内蒙古市场新作丰产预期强,辽宁和吉林地区存在一定减产预期。据博亚和讯预测,辽宁地区西北部地区积水情况相对较重,部分洼地单产预期下降2-3成,已对新作单产形成实质性影响。但需要注意,农业农村部8月数据并未下调我国玉米总产量预期,同时2022/23年度我国玉米结余变化量仅为4万吨,是近三年来最为紧张的一年。

尽管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新作减产,但旧作挤压严重,未来出口前景预期乐观,或成为平衡欧盟玉米供给的亮点。该行看到,尽管乌克兰的玉米产量可能比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下降30%,但玉米播种量高于此前预期。同时,据UkrAgro的预测,新季乌克兰玉米出口量也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可能增加800万吨),这与USDA预测数据有一定偏差,或为欧盟减产带来的进口需求增加提供了可能。

全球玉米因供需缺口导致库存修复受阻,基本面仍较为紧张。USDA8月预计2022/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11.80亿吨,消费量达到11.85亿吨,供需缺口带领期末库存同比下滑1.65%,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预计为25.89%仍低于五年均值。

大豆:美豆产量或“有惊无险”,南美增产预期较强,全球基本面向好恢复

美国大豆单产存下调预期,但总体产量或有保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爱荷华、南达科他、内布达拉斯等州大豆单产前景较差,大概率面临减产损失,而东部各州的单产前景较好。总体来看,USDA8月预计新季美豆产量为45.31亿蒲式耳,较上一年度增加2.16%,期末库存较上年度增加2000万蒲式耳。

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向好修复,供给紧张局面或得到有效缓解,但需注意南美播种季天气对产量的潜在风险。USDA8月预测2022/2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同比上涨11.35%至3.93亿吨。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库存消费比大幅改善是建立在南美丰产预期之上,但播种生长季的天气情况难以把握,产量不确定性较大。

棉花:主产国减产拖累全球库存恢复,内外基本面有所分化

美国中西部棉花带干旱影响明显,美棉产量连续下调。自6月开始,美棉种植区干旱面积持续上升,一个月内D1及以上级别的干旱比例由52%上升至71%。在干旱扰动之下,USDA持续下调新季美棉产量,7月美棉2022/23年度产量预测环比下调6.06%;8月美棉2022/23年度产量预计环比下调18.9%,创近十年来的产量低值。

印度极端天气影响趋弱,但新作棉花大概率减产。在印度棉旧作库存偏紧的前提下,4-5月的热浪天气可能对正处在播种期的新季棉花形成挑战。5月后印度暴雨频发且遭遇虫害,该行认为新季印度棉品质或将难以保障。

我国内陆地区棉花生长状况较好,新棉预计迎来丰产。虽然我国棉花主产地西北内陆地区在过去2个月经历了高温天气,但新疆及甘肃地区棉花种植区的旱灾仅有3.4%属于中度,其余均为轻度影响。且根据新疆团场测产情况来看,连队部分棉花收获株数和铃数虽较去年略有减少,但由于前期预防措施到位,今年棉花仍将有望迎来丰产。

美棉不断下修产量预期导致全球棉花库存预计继续去化。2022/23年度,USDA不断下调美棉产量预期,导致全球棉花供需格局由库存小幅修复转为库存进一步去化,这已经是全球棉花库存连续第四年下滑。在出口贸易限制政策之下,中国棉花的丰产未必能对全球供给形成补充,内外基本面有所分化。

向前看,该行认为短期不利天气略有缓解,对价格的支撑有所弱化,但农产品供应风险犹存,再均衡之路尚需时日

8月中旬以来,根据全球气象监测,欧洲部分地区迎来降雨,莱茵河水位已较前期有所恢复,美国主产区的干旱面积缩小,干旱等级逐渐下滑,而我国自8月24日起南方高温有所缓和,整体来看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的影响已有所减弱。但需要注意的是,短期内我国及北美地区将迎来季风天气(台风季)[3],或对农作物生长形成一定威胁。此外,由于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当前NOAA已将今冬拉尼娜发生概率显著上调,冬季气候风险仍存。

玉米:新季紧平衡态势维持,全球出现结构性失衡的概率较小,价格或呈现近强远弱走势。短期来看,市场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欧洲、美国和中国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冲击,因此该行认为,新季玉米定产前,国际玉米价格利多支撑较强。中长期来看,伴随黑海粮食外运逐步恢复,乌克兰玉米出口增量或成为供给端的亮点,高价或得到一定缓解。但需要看到,新作年度美玉米库存消费比维持低位,全球玉米供需紧平衡或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同时,冬季天气风险仍存,巴西增产尚未兑现,玉米供给远未达到供需宽裕的程度,谨慎看空。

大豆:天气市后,美豆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南美丰产能否兑现是影响价格走势的关键。短期来看,天气市支撑下,美豆价格或高位波动。疫情以来,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持续走低,市场亟需北美兑现丰产,带动库存修复,因此今年美豆生长季单产容错率较低。该行认为,单产交易窗口期在9月中旬之后将告一段落,未来三周主产区天气对单产的影响有限。考虑到USDA 8 月报告的单产预估并未覆盖 8 月后的天气影响,该行预计单产仍有下行空间,但美豆产量大概率符合市场预期,天气对行情发展的影响逐步结束,价格存下行预期。中长期来看,在南美增产预期下,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明显修复,但仍需持续关注南美生长季天气情况,需要警惕去年行情的再次上演。

棉花:短期海外棉花价格底部支撑较强,天气扰动可能为价格上涨提供动力。短期来看,当前美国棉花带干旱导致的减产是影响全球供给端的主要因素。进入九月,美棉进入裂铃吐絮期,若降水偏多可能进一步影响美棉单产。中长期来看,由于美棉产量修复的可能性较小,在消费端情况相对稳定的背景下,2022/23年度全球棉花供需缺口仍然存在,该行认为基本面对于海外棉花价格底部支撑较强,若主产区天气进一步恶化,全球棉花价格重心则有进一步上抬的可能。

国内水稻:总体产量影响较小,但在种植成本上涨背景下,新稻价格或有所上涨。该行认为,进入八月下旬,全国一季稻多处于乳熟及成熟期,虽然旱情的缓解对于一季稻收获有利,但生长期内遭遇的不利天气引发的减产可能难以被弥补。当前官方机构尚未下调本年度一季稻的单产,但该行认为,近五年水稻播种面积连续下滑,叠加本年度化肥价格高企推升水稻种植成本,预计一季稻平均价格或将有所上涨。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