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期国内钴价不断上行。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8月31日国内电解钴现货均价达35.75万元/吨,较月初上涨8%,钴价一改前期下跌走势,连续三周持续上涨,并创下了1个多月新高。中信证券认为,钴市备货期及3C消费旺季即将来临,上游供应商看好钴价,预计钴价将在短期内迎来上行周期。相关概念股:华友钴业(603799.SH)、厦门钨业(600549.SH)、当升科技(300073.SZ)、腾远钴业(301219.SZ)。
电动汽车配套的三元锂离子电池,其正极材料为镍钴锰或镍钴铝,钴在其中起着稳定材料层状结构、提高材料循环和倍率性能的用途。其中以三元前驱体为主的动力电池钴消耗量占比达31%,以钴酸锂为主的3C锂电池钴消耗量占比达36%。
目前,新能源汽车需求处于快速增长阶段,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1.7万辆和59.3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7.9万辆和319.4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值得注意的是,乘联会调高了对于新能源乘用车的全年预期至600万辆,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有望突破650万辆。乘联会表示,四季度初仍有可能进一步调高预测。
据cfc金属研究报告显示,未来钴需求增长潜力主要来源于动力电池领域,预计到2023年动力电池领域钴需求量将达到8.37万吨,2021-2023复合增速为23.4%;而消费电池领域及非电池领域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预计至2023年全球钴需求有望达20.36万吨,2021-2023年CAGR为9.26%。
国内锂资源虽然丰富但禀赋不佳,而镍、钴资源匮乏,锂、钴、镍资源大量依赖进口,如果长期高度依赖外国资源,很容易造成“卡脖子”问题。据中国地质调查局预测,我国未来钴需求将达到2025年12万吨、2030年19万吨、2035年27万吨,未来15年累计需求将高达248万吨,是过去70年累计消费总量的3.8倍。
据海关网最新数据显示,7月中国钴原料进口总量1万吨金属吨,环比上涨42%,同比上涨37%。2022年1-7月中国钴原料 进口总量5.58万吨金属吨。进口原料中,7月钴矿进口136金属吨,环比下降32%,同比下降2%。1-7月中国钴矿进口总量1079金属吨,同比增加 105%。 7月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0.96万吨金属吨,环比增加48%,同比增加43%。1-7月中国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总 量5.27万吨金属吨,同比增加9%。
据中证报来源,媒体证实,钴金属要被战略收储。从资源稀缺程度来看,收储为国家战略储备具备战略意义。考虑电解钴工厂产能爬坡有限,一旦收储落地,将对电解钴市场供需及钴价产生深远影响。
海通证券表示,根据腾远钴业《2021年年报》中上海有色网统计,用于3C类电池材料的钴酸锂全球销 量为8.6万吨,同比上涨14.7%。 钴酸锂材料随电池产业链稳步发展,每年需求量稳中 有增。公司作为3C 电池和动力锂电池原材料—氯化钴和硫酸钴的重要供应商,新能 源汽车赛道的快速增长和3C类消费电子赛道的稳定增长为公司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 的支撑。 海通认为,钴金属作为三元动力电池和3C类电池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原材料,其供需情况值得长期跟踪。
光大证券认为,钴预计2022-2023年处于供需紧平衡,2024年后供不应求加剧。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带来的动力电动用钴量将有望维持在27%左右的复合增速(2022-2025年),2022-2023年全球钴矿供给增长较快,钴行业将维持供需紧平衡;2024年后新增钴矿有限,钴供应短缺将加剧。
相关概念股:
华友钴业(603799.SH):主要从事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制造业务,华飞镍钴(印尼)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的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氢氧化镍钴湿法项目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上半年具备投料条件。
厦门钨业(600549.SH):专注于钨钼、稀土和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业务,为世界一流电池企业提供高品质的钴酸锂、三元材料等先进电池材料。今年上半年,公司钴酸锂销量为 1.87 万吨,全球市场占有率仍稳居行业第一。
当升科技(300073.SZ):作为全球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多元材料、钴酸锂等等材料的技术研究和生产销售。公司高容量型钴酸锂产品持续在数码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上半年公司钴酸锂业务收入为4.36亿元。
腾远钴业(301219.SZ):主要从事钴、铜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国内领先的钴盐生产企业之一。公司的核心产品为氯化钴、硫酸钴等钴盐、电积钴及电积铜。上半年公司钴系列产品产量4495金属吨,钴产品营收16.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