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中核汇能发布了2022-2023年新能源项目储能系统集中采购公告,总储能规模5.5GWh。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这是今年以来发布储能设备集中采购需求的第七家央企。也是今年目前规模最大的一次储能系统集采。此次集采共包括三个标段,标段一: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共1GWh。标段二: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风冷,共2.7GWh。标段三: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液冷,共1.8GWh。光大证券表示,全钒液流电池具备安全性高、扩容性强、循环寿命长、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商业化较为成熟的液流电池,在长时储能领域大有可为,钒电池在储能领域空间广阔。相关概念股:钒钛股份(000629.SZ)、龙佰集团(002601.SZ)、中核钛白(002145.SZ)、河钢股份(000709.SZ)。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蓄电储能设备,不仅可以用作太阳能、风能发电过程配套的储能装置,还可以用于电网调峰,提高电网稳定性,保障电网安全。从安全性、环境友好性、容量可扩展性及寿命等角度考虑,全钒液流电池成为大规模储能的首选方案。
供给方面,据安信证券研报显示,中国为钒生产与消费大国,钒资源自主可控。根据USGS的估算,2021年底中国钒储量规模约为950万吨(本段均以钒金属当量计),在全球储量中的占比约为40%,而从产量来看,2021年中国钒产量达到7.3万吨,在全球产量中的占比接近2/3,因此无论是从储量还是产能的角度出发,我国对钒资源均有较强的掌控能力。
成本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钒液流电池成本大约在3-3.2元/Wh,与之对比锂电池的平均成本可能仅为1.2-1.5元/Wh,约为全钒液流电池的40%左右。尽管目前全钒液流电池成本较高,但对比锂电池价格的历史走势,全钒液流电池大概率会随着规模放量而成本骤降。
需求场面,光大证券研报显示,基于中国发电侧(风电、集中式光伏)装机量的预测,保守预计2025年中国发电侧年新增储能装机规模为26.9GW。2025年钒电池年新增装机功率在悲观和乐观情形下分别为1.9GW/4.0GW,功率占比分别为7%和15%(2022年约0.4GW),对应市场空间分别为188/404亿元。
此前,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文件中显示,明确将三元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从中大型电化学储能方案中剔除;首个国家级大型化学储能示范项目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将在8月商业运行,项目采用国内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机构认为,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有望提速。目前,不少A股上市公司均在钒电池领域有所布局。
据永泰能源近期公告,合资储能科技公司德泰储能拟在沙洲电力厂内投资建设2×1000MW机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辅助调频项目,项目建设投资金额1.5亿元,由德泰储能、沙洲电力合作建设。此外,凯迪股份公告,与前海同威签订合伙协议,拟共同出资设立投资基金,对约定的唯一投资目标公司进行投资,投资基金总规模为5105万元,其中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人民币5,000万元,占认缴出资总额的97.9432%。合伙企业设立的目的是发挥和利用各合伙人的优势和资源,投资于全球领先的全钒液流电池综合服务提供商。
安信证券表示,储能市场爆发已至,全钒液流电池发展提速。全钒液流电池具备本征安全、长寿命、灵活、资源自主可控、绿色环保等多方面优势,主要适用于大规模、中长时储能场景。现阶段具备成熟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品/方案的厂商相对较少,建议优先关注大连融科、北京普能等起步较早、技术领先、项目经验丰富、一体化程度高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集成商。此外钒钛股份、河钢股份等产能领先的钒资源企业亦有望充分受益下游需求增长。
国泰君安庞钧表示,目前全钒液流电池的技术成熟度较高,但产业链尚不健全,技术壁垒主要集中在电解液配制和电堆的装配设计。电解液的开发和制备能力是全钒液流电池厂商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具体来看,电解液环节布局的公司有攀钢钒钛、河钢股份、中核钛白;电堆环节布局的公司有国网英大、上海电气、易成新能。
相关概念股:
钒钛股份(000629.SZ):公司与大连融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生产资源平衡以及对方钒储能项目需要,可以优先安排提供钒产品供应,对方则对攀钢钒钛优先提供钒电解液、钒电池储能系统代加工等服务。
龙佰集团(002601.SZ):公司与全资子公司龙佰四川矿冶有限公司共同出资2亿元在攀枝花市成立龙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建钒钛铁精矿碱性球团湿法工艺年产3万吨五氧化二钒创新示范工程项目。
中核钛白(002145.SZ):公司与伟力得就共同在甘肃打造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事宜签署《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
河钢股份(000709.SZ):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经多年研发,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钒电解液用高纯氧化钒、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技术,并建成1000吨/年高纯钒产线、1000吨/年钒电解液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