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智通财经APP获悉,海上油气龙头中国海油(600938.SH)发布2022年1-9月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约为1078亿元-109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人民币550亿元到570亿元,同比增加约104%到108%。业绩符合预期。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59-379亿元,同比增长84-95%,环比变动-4-1%。
对于业绩大幅预增,中国海油表示,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抓住油价上涨有利时机,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增储上产、提质增效取得积极成效,油气产量再创历史同期新高,成本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盈利水平同比大幅提高。
由于全球原油消费恢复及供应边际增量有限,全球原油价格在1-9月持续维持较高水平,其中布伦特原油1-9月季度平均期货结算价分别为97.9美元/桶、112美元/桶和97.7美元/桶,相较于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60%/62%/33%,原油价格的上涨及持续维持高位推动中国海油业绩相较于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同时,低成本是石油公司对抗油价波动风险和提升盈利的关键。2022上半年中国海油桶油主要成本为30.32美元/桶油当量,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61%的环境下,桶油主要成本同比仅上涨 4.6%。
信达证券认为,全球海上油服行业仍相对过剩,虽然油价上涨,但油服作业费用涨幅有限,并且随着中国海油继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尤其是圭亚那等深海大油田投产,储量和产量规模将进一步提升,折旧摊销成本有望维持低位,公司低桶油成本竞争优势将继续巩固。
据悉,中国海油主要业务为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原油和天然气,原油产量位居国内前三,是世界最大的独立油气勘探开发公司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可见,中国海油业绩受油价波动影响大。
那么,展望后市,油价还会继续保持坚挺吗?
10月5日,疫情后首次线下OPEC+部长级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将11月和12月的OPEC+产量配额相比8月下调200万桶/日,同时宣布本轮减产协议框架有效期将延续至2023年12月末。
OPEC+上一轮减产于2020年5月开始,以2018年10月份产量为基准,自2020年5月1日起大幅减产970万桶/日,随后慢慢恢复产量,于今年8月结束。按计划8月份OPEC减产10国产量配额为26.7百万桶/日,然而由于剩余产能限制,8月份其实际产量仅有25.3百万桶/日,低于产量配额1.4百万桶/日。
在此背景下,9月初OPEC+决定在10月份将原油产量消减0.1百万桶/日,10月初决定在11-12月继续减产2百万桶/日,表明其通过产量控制以实现高油价的诉求或将继续。
国金证券认为,虽然由于市场对于原油消费需求的悲观预期,当前原油价格相较于前三季度略有回落,但由于OPEC+的高油价诉求、大规模战略库存释储周期结束以及地缘政治持续紧张等因素,预计全球原油供应在11月-12月合计减少约387万桶/天原油供应,全球原油供应或大幅减少,全球原油价格或持续维持高位。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冬季来临,需求提振。通常情况下,原油需求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需求高峰一般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夏季是汽油消费高峰,冬季则是取暖油需求高峰,这两个阶段,原油需求量通常都会达到年内高位。
从全球原油需求变化情况来看,原油需求在每年7-8月份达到年度峰值,在9-10月份回落,之后在冬季的11-12月份需求再次走高。
另一方面,天然气价格高企,四季度欧洲气转油需求增加。今年以来,欧洲地区天然气价格高企,截止9月28日,2022年均价260便士/十万英热,相较2021年的119便士/十万英热涨幅为118%。高气价有望对燃料油发电需求形成支撑,IEA预计冬季将有70万桶日的油气替代需求,较8月报中的预期上调了10-15万桶日。S&P预测四季度气转油需求超过50万桶/日,主要需求在欧洲地区。
从供给端来看,据OPEC月报统计,截止2022年8月,OPEC主要产油国沙特、阿联酋、伊拉克等国原油产量已恢复至减产前水平,产量分别为10.9百万桶/日、3.2百万桶/日和4.5百万桶/日,产量已接近历史高点,增长空间有限。
同时,据统计OPEC多数国家已经没有可利用的剩余产能,限制产量大幅增加。伊朗方面,根据近期报道,由于伊朗与美国之间缺乏信任以及伊朗与国际原子能组织之间的纠葛,伊核协议短期内恐很难再有新的进展。
中泰证券指出,相比于三季度,在没有大量战略储备支撑的情况下,四季度的供需格局或将呈现紧平衡态势,供需平衡表重新进入去库阶段,原油价格有望迎来上涨,或将重返100-120美元/桶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