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利好消息。
智通财经APP获悉,12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提出,对于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要求、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规范等方面做出了指示,并要求各地医疗机构、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做好新冠肺炎的互联网医疗服务。
其中,《通知》强调: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在线开具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处方,并鼓励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将药品配送到患者家中;
鼓励医联体内上级医院通过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
通知发布后,全国多地迅速响应。据“上海静安”微信公众号消息,从本周起,静安区所有互联网医院均开设互联网新冠门诊,做到有应答、有服务、可配药。
此外,北京亦迅速跟进。同日下午,北京市召开第431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情况。发布会上介绍,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等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全市互联网医院44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167家,可为患者提供线上服务。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表示,当前鼓励线上诊疗,线下药物配送,对于互联网医疗整体是利好,因为过去这方面诊疗是受限的,发热门诊需要指定医疗机构。但互联网医疗板块的利好并非是可以卖新冠药,而是药物和医疗服务整体的政策优化,政策优化后,互联网医疗的适用面扩大,回归常态化发展态势。
据了解,互联网医疗行业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主体,连接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互联网综合运营商、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保险企业、医药供应链及连锁药店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覆盖健康管理、自诊、诊断、治疗、用药和康复的全价值链条,进而实现在线问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在线医保支付、医药电商、医院管理信息化等场景落地。
近十年来,在新一代通信技术及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及推动下,互联网医疗服务逐渐由PC端(1.0时代)转向移动端(2.0时代),大量移动医疗APP、医院官方APP和可穿戴设备逐渐融入生活。
自2015年起,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处于2.0至3.0阶段的过渡时期,即将走向以互联网医院为主的3.0阶段。最终3.0阶段将会实现全面的互联网医院,囊括在线问诊、诊断、远程治疗、处方开具、送药到家等服务内容。
疫情期间行业新的监管政策出台,明显放宽了对互联网医疗的限制,同时,打通了医保、支付等多处关键环节,使得行业迎来新一轮的探索期。伴随国家医疗体制市场化、居民就医习惯转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以及互联网技术突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行业发展前景乐观。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医疗始终保持高增长态势,由2012年的23.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7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2.21%;2023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期达876.1亿元,同比增长25.1%。
对于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盘和林认为,互联网医疗领域是基于用户需求发展起来的,很多人在疫情的三年里,学会了使用互联网医疗来治疗和买药,这是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的基本盘,也使得用户获得很好的培养。
而政策面的支持,主要是强化了这一趋势,比如支持更多专业医院的医疗资源注入互联网医疗平台,从而增强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患者的能力,这将会进一步吸引患者使用互联网医疗平台来解决一些疾病问题。
华安证券指出,随着多种应用场景促“互联网+医疗”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医药电商、互联网商保、医疗智能硬件等将成为行业重点,形成完整的医药闭环。建议关注互联网巨头入局的医疗服务公司,关注医疗信息化公司。相关公司包括:
京东健康: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提供一体化服务;
阿里健康:联动阿里生态的流量获取能力,持续升级服务体验;
平安好医生:确定会员制收费,辅以差异化服务获增值收入;
其他互联网医疗公司:叮当健康、微医、药师帮、药易购等。
医疗信息化:卫宁健康、东华软件、创业慧康、东软集团、万达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