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亏损9760万港元?云智汇科技(01037)“扮猪吃老虎”的幕后真相

从年报上看,云智汇科技(01037)可谓“惨不忍睹”,但在被富士康收购后,公司2016、2017及2018这3个财年的收入至少在1.3亿港元、16.375亿港元、21.375亿港元以上。两年内迎来爆发将是大概率事件。

从年报上看,云智汇科技(01037)上一财年(截至2016年3月31日止)可谓“惨不忍睹”:营业额仅为1.11亿港元,按年下降14.6%。亏损由上一年的3972万港元,扩大到9760万港元,每股亏损18.36仙,并且不派末期股息。

但智通财经分析发现,云智汇科技的业务在1年内曾有过重大调整,现大股东包括了富士康老板郭台铭旗下的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框架协议,富士康将在2016、2017及2018年3月31日止的三个财政年度带来港元1.04亿元、13.1亿元和17.1亿元的收入。要知道,截至6月30日,云智汇科技总市值仅为15.83亿港元,未来两年内迎来爆发,将是大概率事件。

富士康已成掌门人之一

智通财经查阅资料得知,2015年8月9日,原名为“台和商事”的云智汇科技,迎来了股权转让。要约方为了此次投资,专门组建了名为“Asia-IOAcquisition Fund,L.P.”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人包括了鸿海精密、SKHoldingsCo.,Ltd(该公司于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广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股权收购及新股的认购(华泰投资参与了新股发行),投资基金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持有台和商事70.4%的股份。

绑定富士康收入有保障

自打成为了富士康的“小跟班”,云智汇科技在主营业务上随即迎来了大变化,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Daiwa BVI Limited被以9500万港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台和商事执行董事刘得还,“在中国香港、内地、加拿大经销电子元器件、物业”的生意,被新股东认为不赚钱。

在富士康的执掌之下,云智汇科技未来的主营业务变成了资讯科技整合、解决方案服务和电子产品制作。

市场普遍将这一变化解读为“富士康的一步妙棋”。

中新网在今年1月的一篇文章中称,富士康抢占“中国制造2025”机遇,为了抢占先机,拆分出云智汇公司专做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而云智汇执行副总高世忠曾表示,云智汇初期将在大陆建6个制造创新中心和10个示范工厂,开拓“中国制造2025”的市场。

根据云智汇公司公告,公司与富士康早在2015年12月23日就签订了一份框架协议,涵盖资讯系统运营及维护服务、执行资讯科技项目,包括"B-O-O"(建设—拥有—运营)项目;以及软硬件的销售采购。框架协议意味着富士康这位客户将会为公司分别于2016、2017及2018年3月31日止的三个财政年度带来港元1.04亿元、13.1亿元及17.1亿元的收入。

此外,云智汇科技保证富士康的收入贡献一定不超过公司当年总收入的80%。这意味着,云智汇科技2016、2017及2018这3个财年的收入至少在1.3亿港元、16.375亿港元、21.375亿港元以上。有鸿海的多张大单保证,云智汇科技2015财年的亏损表现似乎只是“逗你玩儿”。

公司人员已遭精简

在公司治理方面,云智汇科技也逐渐展现出新气象。2016年4月,IBM前高管及三星电子执政人员Sung Mahn (Sam) Baker获得了董事会委任,成为了集团的行政总裁,而他也将从世界顶尖科技公司招来新的管理人员。

智通财经获悉,云智汇科技在上一财年内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人员精简,公司雇员从600人下降到450人。在年报中,云智汇科技也表示最低工资上调、社保费用增加也将为公司带来一定的成本负担。所幸,公司目前并无资产抵押或负债。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