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将多措并举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智通编选 2023-05-17 11:11:40
5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5月新闻发布会

智通财经APP获悉,5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5月新闻发布会,会上,发改委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下一步,将持续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有关方面抢抓机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多措并举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改委表示,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保有量相对较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实用车型供给不足、销售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为破解这些瓶颈问题、更好满足农村居民使用需求,在广泛调查研究并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我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对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等作出具体安排。我们希望通过出台《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发农村地区消费潜力,引导农村地区居民更多选择绿色出行,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的活力。

发改委称,当前,我国已建成包括521万台充电桩在内的,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仍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一大制约瓶颈,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堵点”“痛点”。对此,我们将通过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逐步破解这一难题。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切实抓好文件落实,推动有关方面结合实际促进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进一步健全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为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使用营造良好环境,更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发改委还表示,总的看,近期国内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主要是输入性、周期性、季节性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特别是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部分商品价格同比回落较多,从数据上拉低了国内物价指数。这种运行态势是阶段性的、是暂时性的。下一步,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消费需求进一步回暖,市场信心增强、预期持续改善,基数效应逐渐减弱,物价运行有望逐步恢复至近年的平均水平附近。

文字实录如下:

孟玮: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5月份新闻发布会。按照惯例,我先通报四方面情况,之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第一方面,关于发用电情况

从发电看,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2.7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4月份发电6584亿千瓦时,增长6.1%;其中,火电、核电、风电分别增长11.5%、5.7%、20.9%。

从用电看,1—4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7%。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10.3%、5.0%、7.0%和0.3%。分地区看,全国13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5%。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3%。

第二方面,关于投资项目审批情况

1—4月份,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6个,总投资3784亿元,其中审批43个,核准13个,主要集中在高技术、能源、水利等领域。其中,4月份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个,总投资980亿元,主要集中在高技术等行业。

第三方面,关于中巴经济走廊有关情况

今年是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10年来,中巴双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形成以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重点的“1+4”合作布局,取得丰硕成果。据初步测算,截至2022年底,走廊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3.6万个,巴方员工规模达到15.5万。具体来看:一是基础设施发挥重要作用,“中巴友谊路”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升级改造项目、拉合尔橙线轨道交通项目、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等运行良好,在巴当地获得广泛好评。二是能源工程见到明显成效,目前已投入商业运行的项目供应了巴基斯坦近三分之一的电力,改变了巴电力短缺的状况。三是瓜达尔港共建取得重大进展,已经具备全作业能力,正朝着物流枢纽和产业基地的目标稳步前进。四是产业合作不断出现新突破,拉沙卡伊特别经济区项目一期已正式完工,招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中巴经济走廊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下一步,中巴双方将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加快推进交通、能源、产业和社会民生等领域合作,进一步拓展农业、矿业、科技、信息技术等领域合作,不断推动走廊合作提质增效,打造“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

第四方面,关于最新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

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针对新能源汽车下乡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经报请国务院同意,我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今天正式对外公布。《实施意见》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瓶颈问题,在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强化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宣传服务管理等三个方面,提出了11项具体举措,通过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不断释放农村地区消费潜力,引导农村地区居民绿色出行,从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我的通报就到这里。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媒体。

经济之声记者:

4月PMI为49.2,时隔三个月再度跌破临界点,说明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请问如何看待制造业恢复前景?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制造业恢复发展?

孟玮: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4月份制造业PMI回落到临界点以下。究其原因,既有前几个月恢复发展所形成的基数效应,也反映出市场需求仍有不足、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同时也要看到,制造业PMI分项数据依然有不少亮点。从市场预期看,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7%,继续处于较高水平,反映出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保持稳定;从具体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等必需消费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子机械器材等装备制造业,均位于6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反映这些行业发展预期向好。这些都为我们全面分析PMI指数,进而研判制造业发展态势,提供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视角。

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重点发力方向。下一步,我们将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打造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我们将在稳定和扩大制造业投资方面持续发力,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继续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扩大工业和技术改造投资,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我们还将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推动工业经济逐步向好;同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卫视记者:

我们注意到,今年4月份国办发布了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请问发改委在扩大就业方面将会有哪些举措?很快就要进入毕业季,请问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能采取什么措施?

孟玮:

最近一个时期,大家都十分关注就业问题。今年以来,随着稳增长稳就业政策措施持续发力,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逐步改善。刚才记者朋友提到,近期国办出台了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围绕“扩、促、兜”综合施策,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就业回稳向好态势。从国家发改委职责出发,我们将从四方面着手,推动相关举措落地见效。

一是夯实稳就业的经济基础。解决就业问题,根本上还是要靠发展。我们将坚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制定务实举措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电信、能源等领域建设,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市场,稳住外贸基本盘。通过这些举措恢复和扩大需求,提升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的能力。

二是稳定和扩大市场化就业空间。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我们将坚持一手抓助企纾困,落实好延续和优化实施阶段性税费优化政策,更好发挥信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作用,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着力为企业降成本、减负担。一手抓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通过产业发展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

三是推动基层就业渠道更加畅通。城镇化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推动力,乡村振兴也在拓展就业空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坚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用好各类资金补短板,增强县城人口、产业、就业综合承载力。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培育乡村主导产业,加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返乡入乡创业园等平台建设,营造基层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

四是持续抓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在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可以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体、脱贫人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我们将深入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增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和搬迁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关于这位记者朋友关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前面提到的扩大需求、助企纾困稳岗、鼓励引导基层就业等政策举措都将为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同时,我们还将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提质扩面,打造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各地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促进产训结合,服务更多高校毕业生掌握适应市场需求的“一技之长”,缓解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和结构性就业矛盾,稳定和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

红星新闻记者:

4月份物价水平有所走低,请问如何看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物价走势?

孟玮:

总的看,近期国内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主要是输入性、周期性、季节性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特别是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部分商品价格同比回落较多,从数据上拉低了国内物价指数。这种运行态势是阶段性的、是暂时性的。

一方面,从物价本身看,部分商品价格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今年回落较多,加之有的行业降价促销,客观上影响了物价涨幅。比如,国际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去年同期因乌克兰危机大幅走高,今年因全球需求走弱、美联储持续加息、部分主要发达经济体金融风险外溢等,价格波动下行,并对国内产生输入性影响;鲜菜价格去年同期出现反季节性上涨,今年以来由于物流畅通、供给充足,价格明显回落;部分汽车企业大力降价促销,特别是燃油小汽车价格降幅较大。4月份,鲜菜、汽柴油、燃油小汽车三项产品价格下降合计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下降约0.9个百分点,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煤炭等行业价格回落合计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约2.9个百分点,是拉低物价指数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需求较快恢复,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物价反映的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4月份,CPI环比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服务价格同比涨幅连续两个月扩大,都反映了国内需求特别是服务需求稳步恢复向好的态势。

下一步,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消费需求进一步回暖,市场信心增强、预期持续改善,基数效应逐渐减弱,物价运行有望逐步恢复至近年的平均水平附近。

中国经营报记者:

刚才发言人介绍,国家发改委联合能源局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政策文件,请问当前为什么要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

孟玮:

刚才,我也介绍了文件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高速增长。,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310万辆,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自2020年7月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连续三年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下沉,从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消费看,销量同比分别增长80%、169%、87%,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保有量相对较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实用车型供给不足、销售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

为破解这些瓶颈问题、更好满足农村居民使用需求,在广泛调查研究并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我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对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等作出具体安排。我们希望通过出台《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发农村地区消费潜力,引导农村地区居民更多选择绿色出行,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

5月初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请问在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采取哪些举措?

孟玮: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强调,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具有完整性、先行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是在“促转型、扬优势、增动力、补短板、强协同”五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促转型,持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高水平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加快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稳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二是扬优势,持续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落后产业。我们将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石化、汽车等重点产业布局调整,鼓励企业提高先进产能比例,有效扩大优质供给,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是增动力,持续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引擎。

四是补短板,持续补齐关系产业安全发展的短板。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继续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压茬推进实施一批重大攻关项目,同时加强铁矿石等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五是强协同,持续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挥先进经验示范带动作用,探索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提升服务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比去年有所放缓,请问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孟玮:

近年来,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12—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速达到87.2%,产销量连续8年居全球首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4个月产销量分别达到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从月度走势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呈现低开高走、不断加快的态势;前2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16.3%、20.8%,3月份产销量分别增长44.8%、34.8%,4月份产销量均增长1.1倍,可以说总体依然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回顾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特别是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从需求侧看,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等正在发生深刻变革,14亿多人口的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催生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巨大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从供给侧看,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不断推出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的新产品新服务,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得到消费者认可。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有关方面抢抓机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多措并举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证券报记者: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充电设施不足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突出短板,请问对解决这一问题有哪些考虑?

孟玮:

当前,我国已建成包括521万台充电桩在内的,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仍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一大制约瓶颈,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堵点”“痛点”。对此,我们将通过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逐步破解这一难题。

在建设环节,重点在公共充电设施与社区充电设施上发力。优先在县乡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场站)、公路沿线服务区(站)等场所配置公共充电设施,并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延伸。同时,加快推进农村既有居住社区因地制宜开展充电设施建设条件改造,落实新建居住社区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持续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共享。

在运营环节,重点是加大充电网络建设运营支持力度。利用地方专项债券等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配套电网建设改造,增强农村电网支撑保障能力。2030年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对电网企业相关配电网建设放宽投资效率约束,全额纳入输配电价回收。推广智能有序充电等新模式,加快形成行业统一标准。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专项支持政策。

在维护环节,重点是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体验。完善充电设施运维体系,提升设施可用率和故障处理能力。针对节假日返乡期间充电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对充电需求集中的时段地段做好预研预判和服务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切实抓好文件落实,推动有关方面结合实际促进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进一步健全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为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使用营造良好环境,更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新京报记者:

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购买使用?

孟玮:

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前面提到,我们要抓紧补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打消在农村地区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后顾之忧。那么,在购买使用方面,刚刚出台的《意见》也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我这里着重从产品供应、支持政策、推广应用、销售服务和安全监管方面,列举一些重点举措。

在产品供应上,考虑到农村地区出行场景与城市有一定差别,鼓励企业针对农村地区消费者特点,开发更多经济实用、适销对路的车型,特别是载货微面、微卡、轻卡等部分商用产品。

在支持政策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户籍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县域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消费券等支持。鼓励有关车企和有条件的地方,对淘汰低速电动车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以旧换新奖励。

在推广应用上,促进新能源汽车在县乡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应用,鼓励有条件地方加大对公交、道路客运、出租汽车、执法、环卫、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支持力度。

在销售服务上,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下沉销售服务网络,引导加快建设联合营业网点、建立配套售后服务体系;鼓励高职院校面向农村地区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保技术人员,把促进就近就地就业与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更好结合起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需求。

在安全监管上,提升新能源汽车及电池质量安全水平,严格配套供电、集中充电场所安全条件,定期对存量充电桩进行隐患排查。引导农村居民安装使用独立充电桩,提升用电安全水平。

我先列举了一些重点举措,今天已公布了政策全文,在这里,也希望媒体朋友们加强新能源汽车下乡的宣传报道,对于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欢迎及时反馈我们,我们将切实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

南方都市报记者:

日前首届家政博览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下一步对于家政行业的提质增效发展有何举措?

孟玮:

4月28日—30日,首届家政博览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家政博览会是第一个家政行业专属的博览会,18个城市、近300家家政企业汇聚一堂,通过行业内外大联动、大融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融合,受到了各方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聚焦“提质”“扩量”“规范”这3个关键词,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抓好家政“小切口”,满足民生“大需求”。

一是持续提升家政行业服务质量。大力发展家政领域职业教育,提升家政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技能水平。推动开展家政教育培训与服务标准国际经验交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家政企业发展。研究出台指导意见,分类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推动家政行业提质升级。

二是不断扩大家政服务有效供给。推动家政社区一体化发展,指导各地新建小区规划建设家政等社区服务设施,发展嵌入式社区家政服务网点。推广睦邻友善志愿公益服务,推广时间银行式互助服务,推广“虚拟养老院”式平台共享服务,扩大“家门口”家政服务供给。引导各地打造家政服务特色劳务品牌,增强家政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度,吸引更多青年劳动力从事家政行业。

三是着力规范家政行业发展秩序。依托“信用中国”专栏,持续发布家政企业信用信息,推广家政人员上门服务证。完善家政行业国家标准体系,推动各地家政服务行业立法。保障家政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强化行业自律,加强行业监管,引导家政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圆满落幕,能否介绍一下本次中国品牌日活动有哪些亮点?取得了哪些成果?

孟玮:

这次品牌日活动得到了媒体广泛报道,在此首先向大家表示感谢。5月10日—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品牌新力量,品质新生活”为主题,在上海举办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本次活动是创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具体来看有以下亮点:

一是成功举办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和12场分论坛。围绕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以及扩大消费、区域发展、乡村振兴、企业社会责任、品牌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开展研讨,促进各有关方面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发展。

二是成功举办中国品牌博览会。38家中央企业以及来自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约1900家品牌企业积极展现品牌力量,数百件大国重器、国货精品集体亮相,近百家地方农副特色品牌在乡村振兴展区集中展出,近500场各类特色活动密集举办,线下展览观展人数超7.6万人次。同时,还有全年在线开放的线上展览,截至目前浏览量已超过420万人次。

三是成功举办“中国品牌消费节”。促消费直播活动央视网站相关平台观看量超过2000万人次,抖音平台直播曝光人数超3838万,登陆抖音带货榜总榜第一名。探馆直播+访谈直播+慢直播+VR探展重磅上线,助推社交端传播声量覆盖突破5.4亿次。

品牌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承载着人民群众、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不懈努力,品牌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推进品牌建设。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品牌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夯实品牌发展基础。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培育产品卓越、品牌卓著的世界一流企业,增强品牌发展动能。

三是持续深化改革,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完善品牌发展环境。

四是加大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鼓励中国品牌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欢迎国外知名品牌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深化品牌交流合作。

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媒体朋友们对中国品牌日活动的关注!

孟玮:

接下来,节能宣传周活动很快就要启动,也请媒体朋友们给予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编选自“发改委”官网;智通财经编辑:陈雯芳。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