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以及金融系统整体运行稳健,仍将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作为重要的引导方向,持续围绕资本充足水平开展监管,亦有利于引导行业坚持改善盈利来补充资本的良性循环,经营稳健资本充足的银行将持续作为行业标兵和支撑系统稳定的重要力量。该行预计,2季度开始银行业息差二阶导改善、下半年开始一阶导改善,资本市场与财富市场稳步回暖,预计年内后续季度营收与盈利增速出现修复,板块步入可积极配置阶段。
事项: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对我国金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进行系统梳理和展望,该行认为中长期对于金融稳定具有影响深远的主要有以下4点:
银行业评级结果表明行业整体稳健。
1)安全边界内机构及资产占绝大多数:4392家参评机构中,评级结果1-7级(安全边界内)的机构有4026家,资产占全部参评机构总资产的98.45%,其中评级结果处于“绿区”(1-5级)的机构为2166家,资产规模为占比为89.49%;
2)大型银行经营稳健,风险集中于农合机构及村镇银行:全部位于安全边界内集中于绿区,仅2家位于6-7级,而农合机构以及村镇银行的高风险机构数量占全部高风险机构的92%,预计将为下阶段金融稳定工作重点。
压力测试显示风险管理仍是重点。
参试银行达到4008家,涉及偿付能力宏观情景/敏感性压力测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和传染性风险压力测试。
1)宏观情景压力测试整体稳健,机构间有所分化:主要针对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宏观重度压力情景下(2022-2024年经济增速维持低位),D-SIBs整体资本充足率仍有空间,而9家银行出现无法满足监管要求的情况;
2)敏感性压力测试显示中小微企业及个人经营性贷款值得关注:最严重冲击下,全部参试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由15.03%降至10.42%,是各类敏感性因素中降幅最大的;
3)地产及城投风险敏感性较低:最严重冲击下(对公/按揭/非标均严重恶化),整体资本充足率下降至13.03%,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极限压力下,整体资本充足率下降至14.67%。
建立早期纠正机制提上日程。
起源于美国的金融监管机制,强调尽早识别风险机构及其隐患,并根据严重程度采取差异化的干预措施,降低金融机构化险成本。1)美国早期纠正机制以资本充足情况为核心,全面性综合性有待提升:FDIC按照资本等级进行风险分类,本轮美国银行业危机核心是流动性风险爆发,而非资本充足情况不佳;2)我国探索健全预警体系:当前《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参照FDIC模式,按照资本充足情况将我国商业银行分为四类,而后续将不断完善风险识别指标体系,更加综合的机制有望实现更好的预警效果以及更有效的早期介入。
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构建有力化险机制。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的理念,预计后续设立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将凝聚充足资源,参与处置重大金融风险。1)协同现有存款保险基金及行业保障基金,充当坚实后备。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将作为金融机构、股东、地方政府以及各类资金充分投入后的补充缺口资金,日常与各类保障基金进行统筹管理;2)资金来源为市场主体:参照国际经验,无论是事后收费制还是事先积累制,出资方均为金融机构,预计我国将根据各类机构规模和业务复杂性等因素差异收费。
投资观点:金融行稳致远,银行配置价值提升。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以及金融系统整体运行稳健,仍将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作为重要的引导方向,持续围绕资本充足水平开展监管,亦有利于引导行业坚持改善盈利来补充资本的良性循环,经营稳健资本充足的银行将持续作为行业标兵和支撑系统稳定的重要力量。该行预计,2季度开始银行业息差二阶导改善、下半年开始一阶导改善,资本市场与财富市场稳步回暖,预计年内后续季度营收与盈利增速出现修复,板块步入可积极配置阶段。
个股两条主线:一是估值修复逻辑,即优质公司的业绩修复驱动估值修复;二是估值提升逻辑,对应个体银行资产质量周期向好带来的估值空间;另可关注“中特估”概念催化行情的可持续性,尤其是超预期自上而下政策推进对估值提升的作用。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增速大幅下行,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区域经济景气度大幅波动;各公司战略推进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