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证券北交所策略:京港连线 “北+H”或拓宽融资渠道及带动市场重估

“北+H”模式为北交所打开了境外融资渠道,利于上市公司提升其竞争力及国际化水平,对提升估值及二级市场活跃度有优势。

智通财经APP获悉,开源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6月29日,北交所与港交所在京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北交所和香港交易所将支持双方市场符合条件的已上市公司在对方市场申请上市,标志着“北+H”上市模式安排落地。该行认为“北+H”提供了港交所公司回A的新途径或给北交所带来新鲜血液,此外“北+H”模式为北交所打开了境外融资渠道,利于上市公司提升其竞争力及国际化水平,对提升估值及二级市场活跃度有优势。当前北交所估值较低PE(2022)中值16.2X,潜力个股待发掘。

开源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北+H”落地打开北交所境外融资方式,拓宽港交所回A渠道

6月29日,北交所与港交所在京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北交所和香港交易所将支持双方市场符合条件的已上市公司在对方市场申请上市,标志着“北+H”上市模式安排落地。“北+H”落地将进一步拓展内地与中国香港“A+H”模式。目前“A+H”股数量已扩展至148家,2022年新增9家“A+H”股,2023年新增1家。在“先A后H”、“先H后A”、“A+H”同步上市三种模式中,“先H后A”股票数量为102家,占比达69%。“北+H”提供了港交所公司回A的新途径或能给北交所带来新鲜血液;此外“北+H”模式为北交所打开了境外融资渠道,利于上市公司提升其竞争力及国际化水平,对提升估值及二级市场活跃度有优势。

境外互联互通迈出坚实一步,期待后续政策出台持续推动北交所流动性

2023年4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方案》中提出推动北交所与境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本次“京+H”落地是互联互通进程的一大进展,为互联互通程度进一步加深铺设了基础。根据Wind数据,截止2023年6月29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9042.45亿元,其中沪股通10013.21亿元,深股通9029.24亿元。沪深港通当前已成为外资参与A股市场交易最主要的渠道之一,是我国资本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加强两地资本市场的联系,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对提升人民币资本市场活跃度起到积极作用。随着“北+H”的落地,北交所与境外资本市场连接打通,期待后续政策出台,持续推动北交所流动性水平的提升。

北交所估值较低PE(2022)中值16.2X,潜力个股待发掘

截止最新,203家北交所公司PE(2022)中值16.2X。(1)12.2XPE以下个股36家,贝特瑞、颖泰生物、安达科技3家大市值也在其中,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高。(2)12.2X-19.0XPE个股81家:研发费用率均值4.86%, PE均值15.2X,市值均值8.3亿元,营收6.6亿元,归母净利润5500万元,共计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19.0X-25.7XPE个股39家:存在“小而美”特点,研发费用率均值6.07%,PE均值22.2X,市值均值9.9亿元,营收3.95亿元,归母净利润4610万元,共计1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代表个股:硅烷科技、富士达、武汉蓝电。(4)25.7XPE以上个股32家:研发费用率均值7.93%,PE均值43.5X,除连城数控外营收均值4.48亿元,归母净利润5112万元,共计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高研发高利润带来市场关注。此外北交所部分公司还具备稀缺性或细分领域龙头特点,例如曙光数创、鼎智科技、康普化学、民士达等。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公司规模较小风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