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光大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科研服务行业前景广阔,产学研助推高增长,千亿级空间渐打开。国内科研服务行业的进口替代空间巨大,政策端、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多重因素加速国产替代。看好科研服务行业的高成长性以及国产替代大趋势,平台型公司,推荐泰坦科技(688133.SH),建议关注优宁维(301166.SZ);产品型公司,推荐诺唯赞(688105.SH)、阿拉丁(688179.SH)、毕得医药(688073.SH)、百普赛斯(301080.SZ)、义翘神州(301047.SZ)等。
光大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科研服务是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的上游,助力下游研发生产活动降本增效。
科研服务商主要销售科研试剂、科研仪器和实验室耗材等产品,同时提供配套技术解决方案的服务,下游客户分为科研用户(科研院校和政府属研究机构等)和工业用户(药企和CRO等)。科研服务商不仅是上游供应商,还可以协助下游客户实现研发和生产活动的降本增效,例如重组蛋白供应商提供产品的多维度的应用检测数据,帮助客户大幅度节省进行实验的时间和成本。
基础研究、新药开发和商业化需求助推高增长,科研服务行业千亿级空间渐打开。
1)科研用户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与科学服务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国内科研院校研究经费投入的稳步增长,有望驱动对科研试剂、仪器和实验室耗材需求。根据该行的测算,我国科研服务行业在科研用户端的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529亿元,提升到2030年的1,350亿元。
2)工业用户端:药物开发阶段,国内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支出快速增长;商业化生产阶段,国内创新药商业化销售开始放量,对上游试剂耗材的需求方兴未艾。根据该行的测算,我国科研服务行业在工业用户端的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338亿元,提升到2030年的831亿元。
国内科研服务行业外资相对垄断,国产替代空间大,多因素促进国产替代。
我国科研服务产业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绝对垄断向相对垄断过渡,主要表现为内资品牌部分产品达到了国际同等技术水平或实现了部分进口替代,逐步打破了外企绝对垄断的态势,但外资品牌依然控制90%+市场份额,国产替代空间大。
通过对海外和中国科研服务行业发展史的对比,以及对下游客户选取供应商时考虑指标的分析,该行发现产品质量过硬是国产替代的基础,抗肿瘤、CAR-T等下游新需求的出现给了国产与外资同台竞技的机会,政策扶持是国产替代的助力,而逆全球化趋势加强背景下对供应链安全性的诉求是国产替代的催化剂。
风险提示:下游研发投入不及预期风险;市场规模不及预期风险;进口替代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疫后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