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还会跌多少?

刚刚过去的一周,美股的抛物线走势令投资者心惊胆战。尽管大多数投资者不太愿意看到市场下跌,但在我看来,这种回调对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选自“阿尔法工场”微信公众号,作者哈利·斯图尔特,欢乐股翻译。本文作者哈利·斯图尔特系美国金融管理学会特许财富管理师,在华尔街从事债券、大宗商品、ETF投资,擅长多/空股票策略。仅用于观点交流,不构成交易建议。

刚刚过去的一周,美股的抛物线走势令投资者心惊胆战。尽管大多数投资者不太愿意看到市场下跌,但在我看来,这种回调对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美国经济基本面依然强劲

我建议投资者大可不必对市场过度担忧,因为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十分强劲。

首先,来看企业利润指标。

image.png

从上图可以看到,受油价下跌影响,美国企业整体利润在2014年末至2015年中出现萎缩,但随后又步入了上升阶段。预计去年第四季度美国企业整体利润同比增长13%,收入增长7.7%,分别高于第三季度的6.7%和5.9%。

美国企业整体利润的强劲增长也对就业构成利好。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美国国内失业率处在较低的水平。

image.png

其次,来看信贷市场。

image.png

image.png

从以上3个图表可以看出,美国CCC垃圾级债券的收益率仍然非常低。BBB级别债券的收益率略有上升,但低于2016年触及的高点。Baa级别债券的收益率也处于较低水平。

第三,我们来看最为重要的两个领先指标:新屋开工数和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

image.png

可以看出,这两个领先指标目前的表现均不错,没有显示任何出经济衰退的迹象。

第四,目前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与联邦基金利率之差仍然高于100个基点,随着近期国债市场下跌,这个差值又略有扩大。

最后,我们再来看几个同步指标。

image.png

上图为新增非农就业人数的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移动平均值。可以看出,目前所有均值都处在150,000-200,000的区间内。

image.png

上图中的指标包括了工业生产指数、零售和食品销售指数、实际个人收入指数以及制造和贸易行业销售指数。所有这些指标均处在上升的趋势中。

美股下跌主要源于对加息的担忧

不可否认,近期美国股市下跌的原因之一是市场整体估值偏高。下面的图表就显示了SPDR标普500指数ETF(SPY)、PowerShares纳斯达克100指数ETF(QQQ)以及iShares罗素2000指数ETF(IWM)最新的市盈率。

image.png

下面两个图表分别显示了纳斯达克市场和纽约证交所股价位于200日移动均线上方的股票的比率。

image.png

从上面两个图表可以看出,在本轮暴跌之前,股价位于200日移动均线下方的股票的比率非常低。

image.png

同样地,在本轮暴跌之前,股价位于50日移动均线下方的股票的比率也非常低。

但真正令市场感到恐惧的则是债券收益率的上升(如下图所示),因为这暗示通胀率抬头就在眼前,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随之大增。

image.png

尽管上周的美联储会议并未流露出加息步伐提速的意思,但市场依然深感忧虑。

短期指标预示美股心理反弹将近

通常情况下,我会先从短期分析入手,逐渐转向长期指标分析。但现在,我想从日线图入手来分析美国股市未来的走势。

image.png

从绝对值来看,SPY过去两周从286美元下跌至252美元上方,跌幅为12%。从技术面来看,这属于暴跌。

从上方的图表中可以看出,目前SPY价格处在10日、20日和50日移动均线下方。10日和20日移动均线大幅下行,并且20日移动均线下穿10日移动均线。这种动能似乎宣告了股市涨势的结束。

但我们再来看30分钟图。

image.png

上图中绿色方块处显示,SPY价格在1月底结束涨势,并在282美元附近盘整了几天。随后该指标经历了两次深幅下跌。第一次下跌了8%,第二次的跌幅达到7%,两次大跌中间出现了一段温和上涨。整个跌势发生在短短5天之内,对美国股市来说属于相当极端的走势。

因此我认为,美国股市近期出现一轮心理反弹的可能性非常大。

结论

过去10多年来,有不少人提议股市进行24小时不间断交易。

我认为这种想法十分愚蠢。投资者往往需要时间来消化股价的涨跌,尤其是在经历了剧烈的波动之后,而我们现在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不过从乐观的角度来看,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强劲,无论是领先指标还是同步指标均表现良好。

因此我认为,美国股市近期下挫属于回调,并非进入熊市的节奏。或许六个月之后再来看当前的走势,这种差别会更加明显。

(编辑:姜禹)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