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丰田全球化的复盘与启示

作者: 智通财经 刘璇 2024-08-01 15:38:14
市场对丰田出海的复盘多强调“石油危机”机遇与丰田生产方式的作用,但华泰证券认为成功达成全球化的过程中,对出口地消费习惯的深入把握,以及坚定的管理团队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泰证券发布研报,通过复盘丰田的全球化历程,尤其是其在美国、东南亚、中国等市场从整车出口主导、CKD、合资建厂,以及独资建厂的经验,总结出本地化、产品为王、本地供应商导入等启示,为中国车企出海提供参考。此外,市场对丰田出海的复盘多强调“石油危机”机遇与丰田生产方式的作用,但华泰证券认为成功达成全球化的过程中,对出口地消费习惯的深入把握,以及坚定的管理团队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

丰田汽车的全球化发展征程

复盘丰田的全球化之路,出海是其面临本土需求增长放缓时开辟的第二增长曲线。受出口国贸易政策变化影响,先后经历了整车出口主导、CKD、合资建厂,以及独资建厂:1)20世纪50-60年代丰田恢复对外出口后凭借越野车开辟中东市场,6年内出口从281辆增至1.2万辆,出口业务起步;2)60-80年代,其出口国家如墨西哥、泰国等实施管制,丰田以CKD形式规避的同时,以石油危机为契机,通过卡罗拉等车型输出,成功跻身美国销量前四汽车品牌;3)80-90年代,日系车热销引发美日贸易摩擦,丰田先后完成合资及独立建厂,并参考美国本地化经验,走向全球投资。

美国:石油危机逢时而上,贸易政策倒逼属地化生产

丰田在美崛起先后经历2个关键点:1)把握石油危机机遇,依靠产品优势实现出口腾飞。70年代全球油价高涨,此时丰田凭借着油耗优势显著,且已根据美国高速路况改进的卡罗拉等紧凑型车,出口量从25万辆快速增至76万辆,跻身美国第一进口商。2)贸易摩擦加剧,走向属地化生产。8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加剧,对日系车发布进口限额。丰田先与通用合资建设NUMMI工厂,积累了生产、用工等经验,进而从肯塔基州开始走向独资工厂。通过“移植”本土供应商完成产业集群建设后,丰田产销快速爬坡,1995-2009年在美销量市占率由7.2%提至16.7%。

东南亚:本土品牌式微提供机遇,主动落户奠定扩张基础

丰田在东南亚出口始于20世纪50年代战后的“赔偿外交”,率先进入投资环境开放、缺乏本土企业的泰国。60年代起泰国政府向“出口导向”发展,采取整车进口关税提高等措施。与欧美企业的退出相反,丰田此时选择与泰国企业合资建立CKD工厂突破限制,通过培育高质量经销商、引入TPS加速本土化进程,1985年在泰市占率达到46%。而在泰国政策背道转向“自由化市场”引入欧美车企后,丰田发力优化生产网络,并建立东南亚区域零部件协调分配机制,打造高效全球化生产基地,向外辐射至澳洲等其他国家。

中国:产业政策吸引外资入驻,树立合资公司典范

20世纪80年代中国本地化率阶梯式税收优惠政策出台,90年代放开个人购买轿车限制,成为丰田进入中国的核心原因。决心进入中国后,丰田海外负责人奥田硕因地制宜设下“三级跳”的发展战略,战略执行者服部悦雄积极协调政企关系,公司从易到难先后完成一般零部件合资、发动机合资,并在完成本地化准备后,与“三小”之一的天汽合资,在中国立定脚跟。其后丰田主动斡旋推动一汽重组,完成从小排量到豪华车的全产品布局,利用本土资源将品牌网络扩至更多北方地区。并选择已有本田入驻的广州完成自身的南方布点,最大化日系产业集群效应,树立合资公司典范。

丰田全球化对中国车企出海带来的启示

丰田全球化可为我国车企出海提供借鉴:1)本地化是全球化经营的必经之路。合资建厂或帮助公司最快熟悉国情,走向独立建厂时需综合考量政府激励/地理置/劳动力成本等。2)产品为王,核心把握海外需求变革窗口期。中国企业在新能源车技术实力、产业进程已然领先的情况下,可利用海外车企电车空白期乘势突破。3)同步导入本土供应商,构建高效灵活的零整产业集群,是全球化经营后保障高质量交付与盈利性的重要一环。4)坚定的管理层和熟悉当地文化的执行者是出海的主导力量。比如果断开展产品/销售等全方位变革的丰田管理层奥田硕,参与当地政企关系构建的出海负责人。

风险提示:海外贸易政策变化、全球需求波动风险。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