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行业:迎接资本市场新一轮改革开放

作者: 国信证券 2018-07-16 09:21:06
国信证券非银团队认为,券商传统业务转好概率加大,新业务逐步推进,增加行业收入,行业经营呈现边际改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剑的角度”,作者为国信证券非银团队。

摘要

■ 行业经营转好概率加大,行业竞争格局加速分化

2018年是资本市场强国首推年,证券行业回归本源与创新驱动是两大关键词,我们判断:券商传统业务转好概率加大,新业务逐步推进,增加行业收入,行业经营呈现边际改善;叠加监管扶优限劣的背景,证券公司之间也会出现分化,龙头券商优势显现,此外,特色化券商错位竞争,成长可期。

■ 金融领域开放政策逐步落实,资本市场改革与开放步伐加快

国内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迎来新步伐,也意味着资本市场将加速主动开放,我们认为,有三大看点值得关注:

(1)新经济企业境内融资或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突破口,为境外上市红筹企业回归A股创造有利条件、改革发行上市制度、支持新经济企业再融资均值得期待;

(2)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加速推进,沪伦通推进、外资投资范围和投资额度的扩大、H股全流通逐步实施、债券市场“南向通”的推出值得期待;

(3)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 行业三重压力有所缓和,传统业务转好概率加大

近三年证券行业面临三重压力:通道业务利润率下滑、资金冗余、监管整顿压制创新,证券行业ROE自2015年以来持续下滑,压制估值提升。券商在2014、2015年牛市以后纷纷募资,净资产大幅上升,而由于股市下行,重资产业务需求不足,监管压制创新,大部分上市券商面临资金冗余的困境,同时,通道业务利润率下滑,行业ROE承压。但目前,行业三个问题有所缓和,佣金率下行放缓、大型券商加码衍生品交易及做市业务冗余资金逐步消耗、行业监管细则明晰且“扶优限劣”。因此,我们判断,传统业务转好概率加大。

■资本市场改革将给证券行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资本市场的发展将给券商带来巨大机会,新业务收入贡献将逐步增加,包括投行、衍生品、境外业务均迎来业绩增量。投行业务上,优质创新企业迎政策暖风,IPO或迎来生态变局,短期而言,CDR的推出助力红筹企业回归A股,中长期而言,伴随着发行制度改革,更多独角兽企业有望通过IPO或CDR回归A股;衍生品业务上,随着衍生品种类的创新、机构对衍生品工具需求的逐步释放,衍生品业务有望迎来业绩增量,也会极大消耗券商的资本,券商融资需求提升;境外业务上,随着内地与香港、中外互联互通范围不断拓宽,也为券商“走出去”提供了丰富的业务机会。

■ 投资建议:格局分化,优选龙头及特色券商

行业经营边际改善,且加速面临分化,优质券商将更有相对优势。一方面,以交易为中心的机构服务业务发展模式会更为丰富,而这类业务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本金,大型券商在资本金实力、机构客户布局上均具有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多元化投融资理财需求提升,看好通过互联网金融扩大经纪业务内涵、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特色化券商。重点推荐两类券商:

(1)资本实力充足、综合业务能力行业领先、业务国际化布局的大型券商,推荐中信证券、华泰证券;

(2)错位竞争、发展模式难以复制的特色化券商,推荐东方财富、东方证券。

■风险提示

市场大幅波动对业绩造成的不确定性;金融监管预期外趋严。

以下为报告正文:

2012-2015年,证券行业进入创新周期,券商业务结构也进行了调整,经纪业务收入贡献逐年下滑,自营业务、资本中介业务占比逐渐上升,股基成交金额的驱动力弱化;2016年以来行业监管趋严,在重资产业务需求尚未爆发、通道业务利润率下滑的环境下,ROE空间受到制约。2018年是资本市场强国首推年,“改革”与“开放”是两大关键词,我们判断:传统业务转好概率加大,新业务逐步推进,增加行业收入,行业经营呈现边际改善;叠加监管扶优限劣的背景,证券公司之间也会出现分化,龙头券商优势显现,此外,特色化券商错位竞争,成长可期。

一、资本市场进入主动开放新时代

加速对外开放背景下,成熟资本市场改革的大方向比较明确,其意义深远而重大,中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将为券商打开业务空间,券商发展制约因素将逐步突破。

金融领域开放政策逐步落实,资本市场改革与开放步伐加快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习近平主席指出了开放条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强调未来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主动扩大进口等。同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进一步明确了将大幅度放开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国内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迎来新步伐,也意味着资本市场将加速主动开放,结合2018年证监会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认为,有三大看点值得关注:新经济企业境内融资或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突破口、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看点一:新经济企业境内融资或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指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或成未来资本市场改革与开放的重点,为科技创新预留制度空间,我们认为有三大举措值得期待:(1)为境外上市创新型红筹企业回归A股创造有利条件;(2)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为初期不能实现盈利或同股不同权的独角兽企业实现A股上市预留制度空间;(3)支持新经济企业再融资,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扩张发展,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新兴产业。

看点二: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加速推进。原油期货挂牌上市,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及业务范围放宽,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启动,内地与香港两地股票互联互通额度扩大4倍,H股全流通试点正式启动、A股纳入MSCI等,均体现了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程加速推进。我们认为,资本市场开放在三大举措上值得期待:(1)沪伦通年内有望推出;(2)外资投资范围和投资额度不断扩大;(3)H股全流通逐步实施、债券市场“南向通”有望推出。

看点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当前,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市场均已建成比较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从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来看,主要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基本结构初具规模,预计未来将在以下三个方面不断完善:(1)新三板改革措施加速推进,2017年底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公布新三板分层机制、交易机制和信息披露准则等政策,均体现了监管层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决心;(2)完善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等;(3)理顺主板、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及区域股权市场之间的关系。

二、行业三重压力有所缓和

近三年证券行业面临三重压力:通道业务利润率下滑、资金冗余、监管整顿压制创新,证券行业ROE自2015年以来持续下滑,压制估值提升。券商在2014、2015年牛市以后纷纷募资,净资产大幅上升,而由于股市下行,重资产业务需求不足,监管压制创新,大部分上市券商面临资金冗余的困境,同时,通道业务利润率下滑,行业ROE承压。但目前,行业三个问题均有所缓和,佣金率下行放缓、冗余资金逐步消耗、行业整体严控风险下监管扶优限劣。因此,我们判断,传统业务向下空间不大。

1. 从价格战迈入转型期,佣金率下行放缓

2013年互联网冲击下,同质化佣金率下滑2013年以来,随着轻型营业部的推出、非现场开户的放开以及互联网外部因素冲击,券商佣金率水平持续下滑。一方面,随着政策的放开,客户的转换成本更低;另一方面互联技术的应用强化了券商低佣导流的模式,几家互联网战略清晰的券商,市场份额获得显著提升。行业佣金率从2013年的万分之7.9下滑至2017年的万分之3.4。

聚焦增值服务与客户基础,佣金率下行放缓。从佣金率水平来看,2017年行业净佣金率为万分之3.4,同比降低万分之0.4,考虑到存在的交易规费成本大约为万分之0.7,且目前新开户佣金率为万分之2.5至万分之3,整体净佣金率下滑趋势仍会持续,但值得注意的是,佣金率下行趋势或放缓,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监管层通过券商分类评级规则缓解佣金率恶性竞争。分类评级管理办法按照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超过股基交易额*0.025%的金额进行排名,并予以评级加分。这意味着,对于佣金率偏低的券商,监管口径下分类将不具备优势,这一要求体现了监管层缓解佣金率恶性竞争的意图;

(2)行业更加聚焦“存量市场”,增值服务成竞争重心。如何更好的服务存量客户,进行存量客户的二次开发,是目前经纪业务竞争的重心。部分券商凭借较好的增值服务能力,佣金率企稳,以华泰证券为例,2017年净佣金率为万分之2.2,与去年基本持平;

(3)客户机构化,规避“价格战”。相对于零售客户,机构客户更加注重服务,且佣金率敏感性低,粘性更高,业务稳定性较高。机构客户资产托管量大,对券商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要求更高。部分券商凭借较好的客户基础,佣金率更具刚性化,以中信证券为例,其“代理买卖证券款”机构占比高达35%。

2. 行业冗余资金逐步消耗

2014年牛市崛起之后,券商普遍通过定增募资扩充产能,但股市调整后,市场需求下滑,叠加从严监管创新受限,券商近三年面临着资金冗余问题。从行业数据来看,净资产和杠杆均出现了显著的抬升,净资产增速和二级市场行情相关性较强。2015年净资产较2014年提升58%,需要说明的是,净资产的增长并非全来自于牛市期间所实现的利润,还来自于期间的定增融资。我们统计上市券商定增融资情况,2014-2016年定增融资共533亿元,上市券商资本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券商在2014-2016年通过定增补充后资本实力得到大幅提升,自营投资类业务承载了大量资金,但同时也反映了其他业务板块“需求不足”。我们统计了2008-2017年券商自营业务规模的数据,数据显示,券商投入到自营业务中的资源占比正逐年抬升,我们以“自营固定收益类证券/净资产”、“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产”来衡量券商自营业务占用资源的比重,如下图所示。两者合计占比由2008年的55%,提升至2016、2017年的115%和121%;若从近几年结构变化来看,自营资产占比的提升主要由固定收益类债券占比的提升贡献,自营业务承载了券商的冗余资金,但同时也反映了其他业务板块的“需求不足”。

2015年末、2016年末、2017年末,前五大券商中的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重分别为30%、24%、18%,冗余资金情况得到改善。我们认为主要与场外衍生品业务和直投业务的推动有关,其中,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带动客户的交易与投资需求,预计成为券商用资业务的重要增长点。

3. 监管扶优限劣,细则明晰

自2015年下半年场外杠杆清理以来,证券行业进入严监管周期,随着监管细则明晰,券商业务规范性与风险管理能力得到提升。过去两年,证监会贯彻“依法、从严、全面”监管的理念,整体的监管基调定位于规范业务发展,压缩制度套利空间,监管内容从整体(修订证券公司分类评级办法)到各业务条线(经纪、投行、资管、信用业务),均进一步规范券商业务发展。随着监管细则相继出台,券商的合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均得到了提升,去杠杆与防风险监管初步取得成效。

三、券商业务空间将打开

资本市场的发展给券商带来巨大机会,新业务收入贡献将逐步增加,包括投行、衍生品、境外业务均迎来业绩增量。投行业务上,优质创新企业迎政策暖风,IPO或迎来生态变局,短期而言,CDR的推出助力红筹企业回归A股,中长期而言,伴随着发行制度改革,更多独角兽企业有望通过IPO或CDR回归A股;衍生品业务上,随着衍生品种类的创新、机构对衍生品工具需求的逐步释放,衍生品业务有望迎来业绩增量,也会极大消耗券商的资本,券商融资需求提升;境外业务上,随着陆港、中外互联互通范围不断拓宽,也为券商“走出去”提供了丰富的业务机会。

1. IPO或迎来生态变局 

优质创新企业迎政策暖风。监管层近期对“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密集发声,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增加制度的包容性与适应性,加大对新经济企业的支持力度已经成为共识,IPO将迎来生态变局。短期而言,CDR的推出将助力红筹企业回归A股;中长期而言,伴随着发行制度改革,对创新企业包容性的提升,“独角兽”企业有望通过IPO或CDR回归A股市场。

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以下称“《若干意见》”)就CDR试点正式官宣,在发行方式上,分三类别适用IPO或存托凭证:(1)试点红筹企业按程序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存托凭证上市;(2)具备股票发行上市条件的试点红筹企业也可申请在境内发行股票上市;(3)境内注册的试点企业可申请在境内发行股票上市。5月4日,证监会就《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称“《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对CDR基本制度作出规范,并对相关细节进行补充,并与6月7日发布正式稿及一系列试点工作配套规则,预计7月份A股将迎来首批创新企业CDR。

短期而言,关注行业巨头CDR回归A股机遇。海外上市企业的回归将为券商带来一次性的承销保荐费。目前,符合《若干意见》资质要求的公司共有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网易和腾讯5家互联网巨头,市值约人民币7万亿元。根据海外经验,已上市DR融资比例一般为流通市值的2%-5%,但考虑到国内外股市流动性差异问题,实际融资比例需要根据国内目前的流动性来安排。按照2.5%-5%的融资比例进行测算,预计CDR初步融资规模达到1700-3500亿元。目前国内IPO费率一般为5%-7%,考虑到目前符合《若干意见》资质要求的公司规模较大,且CDR或享受政策优惠,预计CDR承销费率或比IPO承销费率低,假设承销费率为2%-4%,预计将贡献承销收入30-140亿元。

中长期而言,关注更多“独角兽”企业通过IPO或CDR回归A股市场。根据《若干意见》对于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创新企业的门槛要求,参照《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公布的独角兽企业榜单,筛选出估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共29家,估值总计约3万亿元,在2.5%-10%的发行比例假设下,预计融资规模为750亿元-3000亿元。此外,由于VIE架构是大多数优质独角兽企业的常见模式,CDR的推出,使得此类独角兽企业可通过“香港IPO+CDR”的方式实现A股上市。以小米为例,小米采用的是VIE架构,预计大概率赴港上市在A股平行发CDR。

在金融对外开放大背景下,资本市场对新经济的包容性和服务能力将增强,国内新旧动能切换,新经济企业加速发展,预计将有更多“独角兽”企业通过IPO或CDR登陆A股。

随着资本市场逐渐对外开放,一线券商有望迎来投行和做市业绩增量。由于CDR发行涉及两个市场,对券商跨境服务能力、承销能力要求较高,龙头券商拥有全球业务布局,在把握CDR业务机遇上更具相对优势。此外,除了一次性的承销收入,由于《管理办法》中提及“存托凭证的交易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做市商交易方式”,CDR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也可以采取做市商交易方式,以保持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顺畅。若券商担任做市商,可获取稳定价差收入,贡献增量业绩收入。

2.衍生品有望实现新突破

在金融业对外开放大背景下,机构投资者对于衍生品多样性需求更高。对于境外成熟投资者来说,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对冲股票现货价格波动的风险已成必要。衍生品多样性一方面有助于长期资金以配置的方式稳妥进入股市,优化投资者结构,改善市场生态环境;另一方面 ,有助于金融机构利用衍生品设计保本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提升市场服务能力。此外,对于完善资本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A股纳入MSCI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为A股衍生品的推出。证监会表示加入MSCI围绕两个条件:一是可投资性,是由沪港通和深港通来解决的;另一个条件是境外市场需要有基于中国股指的衍生品推出。随着挂钩MSCI系列指数的资产规模不断上升,全球资产管理者对于MSCI指数相关衍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A股纳入MSCI后,国内衍生品需求也势必提升。

目前国内衍生品市场发展相对较薄弱,金融衍生品较少。国内场内金融衍生品工具目前只有6种,包括中证500、上证50、沪深300股指期货,5年期、10年期国债期货,以及上证50ETF期权。国内衍生品市场发展较滞后,做市等资本业务发展受到抑制,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从海外经验来看,以高盛为例,做市收入占比高达30%,国内券商与之差距较大。未来衍生品业务的发展或成为券商加杠杆新方向,从而提升ROE水平。

以场外期权为例,2017年以来场外期权业务的快速发展,满足了机构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其中包括:商业银行理财资金购买股指期权以满足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需求,私募基金也有发行资产管理产品、市值管理、增加收益、策略对冲等需求。5月场外期权业务重启,首次提出场外期权交易商分类监管体系,并对场外期权的挂钩标的、投资者身份和资金来源核实提出了要求,并对场外期权的规模进行净资本约束。场外期权的风险管理职能为监管所允许,规范化发展下业务成长空间可期。

场外个股期权业务2017年贡献利润40-60亿元,预计2018年贡献40-90亿元。对于券商而言,券商场外个股期权业务用资收益率(即收益占用对冲资金比例)可达10%以上,具体的收益率主要受到波动率影响。2017年全年场外期权累计新增名义本金为5011亿元,其中,场外个股期权累计新增名义本金为1719亿元,但由于合约以1-3月为主,平均存续规模会比新增名义本金规模小,假设2017年平均存续规模为1000亿元。在8%-12%用资收益率假设下,2017年场外个股期权业务利润贡献为40-60亿元。对2018年业务利润进行预测,设置平均存续规模分别增长0%、25%、50%,用资收益率8%、10%、12%,我们测算2018年场外个股期权业务利润贡献为40-90亿元。

随着衍生品业务的发展,龙头券商有望迎来业绩增量。衍生品业务的开展对券商的资本实力、风险控制能力、定价能力等均要求较高,此外,场外期权分层管理也显示了监管资源倾向龙头券商,一级交易商可在交易所直接开展对冲交易,二级交易商仅能与一级交易商进行个股对冲交易,体现了监管层有意推动业务向一级交易商集中,龙头券商优势显现。

3.境外业务或成增长新动能

金融业加速对外开放,近期多家券商获准试点跨境业务。2014年9月,中信证券成为了国内第一家获准跨境业务的券商;2015年5月,海通证券成为第二家获准跨境业务的券商。时隔两年,跨境业务破冰,2018年1月,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公告跨境业务获批;5月,中金公司、招商证券等公告跨境业务获批。此外,中信证券亦公告其扩大跨境业务范围获批。

跨境业务试点有利于提升券商国际化程度与境外资产配置能力。从试点内容来看,其具体业务内容包括开展境外自营业务和跨境代客业务:以自有资金参与境外交易场所金融产品交易,以及投资于其他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允许投资的境外金融产品或工具;与境内外交易对手签订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协议及其补充协议,参与场外金融产品交易,及向客户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交易服务。券商跨境业务的开启一方面体现了国内证券业逐渐融入国际资本市场,有利于提高券商的国际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提升资产配置能力。

监管引导券商提升跨境服务能力。2017年7月,证监会修订证券公司分类评级办法,在加分项上增加境外子公司证券业务收入(证券公司上一年度境外子公司证券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40%、30%、20%,且营业收入位于行业中位数以上的,分别加4分、3分、2分)。

随着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证券行业国际化进程加速。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陆续推出,沪伦通的研究推进、A股纳入MSCI指数等,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范围不断拓宽,对接机制进一步完善,也为券商“走出去”提供了丰富的业务机会。

四、投资建议:格局分化,优选龙头及特色券商 

在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资本市场加速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证券行业回归本源与创新驱动是两大关键词,传统业务转好概率加大,新业务逐步推出,增加行业收入,行业经营呈现边际改善;此外,行业格局面临分化,优质券商将更有相对优势。我们看好两大类券商:资本实力充足、综合业务能力行业领先、业务国际化布局的大型券商;错位竞争、发展模式难以复制的特色化券商。

我们前期深度报告《券商模式的重资产化》提及:轻资产业务主要依靠牌照实现利润,包括经纪、投行、资管业务;重资产业务更多地依靠资产负债表扩张获取利润,包括自营、做市、资本中介业务等。ROE=ROA*杠杆,杠杆由重资产业务决定,ROA由轻资产业务决定。重资产业务是资产负债表的主要推动力,也必然成为推升券商经营杠杆的业务,龙头券商ROE拐点可期;此外,多元化投融资理财需求提升,看好通过互联网金融扩大经纪业务内涵、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特色化券商。

1.马太效应,龙头券商ROE拐点可期

以中信证券为例进行分析,2017年轻资产业务ROA企稳回升,重资产业务发展带动杠杆企稳,ROE迎来拐点。

其在年报中对各部分业务收入的界定如下:(1)经纪业务:经纪业务的净佣金收入、代理买卖证券款的净利息收入;(2)资管业务:公司资管业务净收入、华夏基金的管理费收入;(3)投行业务:承销业务净收入、财务顾问收入。我们将以上经纪、资管、投行业务归类为轻资产业务,而重资产业务则为除以上之外的业务,主要包含了:自营、资本中介、做市、大宗商品和其他创新业务收入。

从整体税前ROE来看,2016年由于重资产业务需求未爆发、资金使用效率下降,其税前ROE由2015年的19.5%下滑至2016年的9.7%;2017年,随着衍生品业务等重资产业务的开展,其闲置资金利用效率提升,税前ROE回升至 10.6%。分业务来看,轻资产业务税前ROA为6.76%,较2016年提升0.56个百分点,或与轻资产业务价格竞争放缓有关,此外,中信证券以机构客户和高净值客户为核心业务布局,佣金率敏感性低,粘性更高;由于公司在衍生品业务、大宗商品服务以及做市交易上已建立起优势地位,此类业务需要大量资金投入,2017年衍生品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杠杆资金得以有效利用,其杠杆企稳至4.1倍。

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轻资产业务呈现改善,重资产业务的发展将带动大型券商杠杆倍数与ROE提升。

(1)轻资产业务方面,经纪业务佣金率下行放缓,投行业务显著受益于新经济上市潮。经纪业务散户机构化,大型券商在机构客户服务能力方面较强,佣金率下行放缓;投行业务上,IPO审核常态化,对新经济企业和海外高新企业回归A上市支持力度加大,企业IPO、CDR发行、并购重组等业务需求将显著提升,而大型券商跨境服务能力、承销能力较强,在把握业务机遇上具有相对优势。因此,轻资产业务转好概率加大。

(2)重资产业务方面,大型券商加码衍生品交易及做市业务,自身风险敞口有所降低,且盈利更为稳定。金融加大对外开放背景下,投资者专业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不断增加,以交易为中心的机构服务业务发展模式会更为丰富,而这类业务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本金,大型券商在资本金实力、风险定价能力、机构客户布局上均具有相对优势。交易与投资类业务的发展有望提高杠杆水平与ROE。

2.两大投资主线:龙头券商+特色券商

结合前文对行业“传统业务近底部,创新业务将加速发展”的发展趋势判断,我们认为: 龙头券商基本面将呈现边际改善,同时估值安全边际充足,向下空间显著小于向上空间。此外,资本市场改革大方向明确,其意义是深远而重大的,中长期影响不容忽视,预计仍会持续推出新的业务与利好政策,成为板块催化剂。估值上,目前券商板块PB估值为1.4倍,处于历史低位;龙头券商2018年对应PB仅为 1.1-1.4倍,处于历史低位。我们认为龙头券商具有业绩、估值双重支撑,配置价值显现。

具体的投资策略上,我们重点推荐以下两类券商:

(1)资本实力充足、综合业务能力行业领先、业务国际化布局的大型券商,在推荐中信证券(资本实力稳居行业第一、衍生品业务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国际业务持续发力、机构业务布局优势明显)、华泰证券(经纪业务成本优势显现、财富管理转型加速推进、定增补充资本金);

(2)错位竞争、发展模式难以复制的特色化券商,推荐东方财富(典型的轻资产模式,从垂直财经网站平台转型到互联网券商领域,成长性强)、东方证券(主动投资能力行业领先)。

中信证券:重点布局机构业务

大力开拓机构业务,形成以机构客户和高净值客户为核心的业务布局。中信证券以机构业务为主的战略定位在报表数据上已有所体现,以2017年为例,经纪业务方面,一般法人机构客户提升至3.3万户,代理买卖证券款中机构占比达43%;两融业务方面,两融余额中机构占比达45%;资管业务方面,继续坚持“服务机构,兼顾零售”的发展路径,年末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金中机构占比为81%,机构化特征已非常明显。

华泰证券:坚定执行财富管理转型

互联网+低佣策略奠定经纪业务领先地位。华泰证券从2009年便确立了业务全面互联化的战略目标,2010年推出移动理财终端率先布局移动互联网服务,此后股基成交额市场份额大幅提升,从2012年的5.52%提升到2018年一季度的7.71%,经纪业务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客户资源优势明显。此外,华泰的佣金率长期处于行业最低位,2018年一季度仅为0.022%。“涨乐财富通”月度活跃用户数一直位居券商APP首位,2017年,“涨乐财富通”移动终端客户开户数达110.58万,占公司全部开户数的98.49%,公司85.29%的交易客户通过“涨乐财富通”进行交易。

以行业领先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规模为战略支撑,坚定执行财富管理转型。2016年,华泰完成收购AssetMark,主动借鉴国际先进的服务体系和经验,从团队、产品和技术平台等方面有序推进财富管理转型落地。2017年上半年,华泰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按照客户资产对客户进行分层,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随着财富管理转型的不断深入,在巩固客户规模优势的同时,公司也在持续完善产品评价体系,发展多样化资管产品。

东方财富:典型的轻资产互联网券商

优质客户流量转化+低佣金策略,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快速攀升。东方财富从垂直财经网站平台转型到互联网券商领域,具备天然的轻资产特征,拥有低成本运营优势。凭借前期积累的海量、粘性客户和超低手续费,东方财富证券经纪业务的市场份额逐年抬升。2015底,公司转型初期,市场份额仅为0.27%,在券商中排名61位;截至2018年一季度,东方财富市场份额已上升到1.94%,排名提升到16位。

基金代销业务回暖,和证券收入形成双支撑。自2012年东方财富开展基金代销业务以来,基金销售规模总额已接近1.7万亿元,基金销售业务也逐步成为公司的重要支撑。2017年,公司基金销售额为4124亿元,同比增长34.7%,实现基金销售收入8.44亿元。目前公司的收入上主要支撑为证券业务和基金代销收入,2017年分别占比56%、33%。

东方证券:主动管理能力行业领先

资管业务走主动管理路线,中长期业绩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2017年末,公司受托资产管理规模达2143.92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规模突破两千亿元,占比高达98.02%,远超券商资管行业平均水平。东证资管主动管理权益类产品的平均年化回报率为56.25%,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回报率(21.78%)。2017年,公司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为19.77亿元,同比增长121%,据证券业协会统计,东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第一位。

五、风险提示

市场大幅波动对业绩造成的不确定性;金融监管预期外趋严。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