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中国中药(00570)发布中期业绩,上半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实现营业额31.99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1.25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1亿元,同比增长101.8%;基本每股收益10.98分;并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现6.44港仙。
中药表示,营业额增长主要得益于收购天江药业后新增中药配方颗粒业务。此外,2016年上半年,公司毛利18.34亿元,同比增长1.14倍。但毛利率比上年同期的60.2%下降2.9个百分点至57.3%,主要原因是中药配方颗粒业务的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成药业务的毛利率低。
中药配方业务表现良好
具体来看,上半年公司中药配方业务贡献营业额约20.55亿元,占总营业额的64.2%,同比增加21.9%。成药业务营业额约11.45亿元,占营业额的35.8%,同比下降19.5%。
中药表示,中药配方颗粒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主要由于部分销售转为直接对医院(而非代理商)开票,使得销售价格提高;另外销量增加带动产量加大,规模生产效益显现。
除此之外,天江药业也为公司中药配方颗粒收入贡献不少。据了解,天江药业以其成熟的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营销体系,以直销和代理商两种模式快速帮助公司拓展市场。期内,公司中药配方颗粒销售在全国大部分区域都有显著增长,其中有 17 个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 以上。广东、江西、陕西、山东、河南和河北等 18 个省上半年的销售额均超过 5000万元,合计贡献中药配方颗粒总营业额的86.2%。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半年公司成药业务收入减少,中药表示主要原因为经销商客户受医保控费和“两票制”的 影响而被迫压减库存,以致对集团成药产品的采购量减少;个别品种中按价格略有下跌,以及个别品种去年因为安徽省、浙江省宁波市和江苏苏北地区实施二次议价而弃标对今年销售产生影响。公司表示,未来继续聚焦中药配方颗粒和成药业务。
德银、摩根大通对中国中药看法不一
6月份,两大行发表对中国中药的研究报告,但看法不一,德银降低中国中药的评级,变“买入”为“持有”,摩根大通则维持“增持”评级。
德银发表报告认为受到去库存、转变入账方法及价格压力影响,中国中药今年增长将放慢。德银预期在药物招标的不利环境及内地税务改革之下,今年会是中国中药转型的一年,因此该行将公司评级由“买入”下调至“持有”,以反映增长放缓及由重组和整合引致的销售不确定性。此外目标价更是由6.7元削至3.4元,德银相信中国中药目前股价已反映上述不利因素。
报告进一步提到,管理层预期今年中成药收入下跌,主要由于销售管制以及因入账方式改变令收入减少3亿元。公司又表示,渠道库存水平偏高主要因为报销控制及奖励减少。中药颗粒业务方面,公司预期今年有15-20%增长。
但摩根大通预期中国中药的股价很可能在未来60日内会上升,机会率为70%至80%。虽然其最近股价已回落,但基本面未出现根本的改变。摩根大通认为中国中药目前股价具有吸引力,维持中国中药“增持”评级,目标价6.3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