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胀数据不准确?连格林斯潘都承认存在偏差

作者: 2019-05-14 13:53:14
目前的通胀统计忽略了技术成本下降对价格的影响。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张丹丹。

美国当前通胀持续低于联储2%的目标,在令市场担忧、重提降息可能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专家对美国通胀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质疑。

在近期接受沃顿商学院专访时,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就表示,统计数据是存在偏差的。格林斯潘称: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最终出现的通货膨胀,我们不可能在1万亿美元的赤字水平上继续前进。

当被问及对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有何看法时,格林斯潘说,通胀的衡量可能很复杂。“新产品上市时,价格相对较高……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价格也在下降。”

格林斯潘表示,在衡量通胀时,“直到进入下降阶段,你才会开始看到(较高价格的)第一个水平,因此统计数据存在偏差。”他补充说,如果通货膨胀率是2%,对消费者来说实际上是零。

但是,如果美国继续出现巨额预算赤字,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如果你印很多钱,你会得到更高的价格。”

财经媒体专栏作家Andy Kessler在最新文章中也表示同意格林斯潘的这一观点。他甚至认为,所有常见的通胀指标都已经超过了2%,甚至可能超过5%,理由是美国劳工统计局的统计忽略了技术成本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的因素:

格林斯潘先生的“统计偏见”是我最近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其影响令人震惊。

或许负利率并非没有必要。或许股市的泡沫反映的是经济的真实价值,而不是有缺陷的政府数据。或许市盈率并没有那么高。或许债务与GDP之比并不那么令人担忧。或许工人的生产力正在创造新的记录,而不是敷衍了事……

另一位财经媒体专栏作家此前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

Real Investment Advice专栏作家Jesse Colombo认为,那些“低通胀”的说辞根本站不住脚。我们正处于央行亲手制造的非正常经济周期中,由此带来的通胀高度集中在了资产价格中,而不是天天讨论的消费品价格。

Colombo表示,美国CPI并不是简单地把价格拼凑成一个指数,还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整,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享乐质量”调整。例如科技产品经历技术升级以后因为带来的“享乐质量”提高,会以折价的方式计入CPI。

如果一台八核处理器电脑的“CPI价格”是1000美元,而两年前上市的十六核处理器电脑市场价格为1300美元,但后者经过“享乐调整”后计入CPI的价格是800美元。对于那些花了1300美元买电脑的消费者而言,这样的调整没有实际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过去四十年里大量科技产品进入消费市场且以非常快的速度迭代,这些“拖累”因素直接拉低了由住房、医保、高等教育这些“大件消费品”带来的通胀增长。虽然手机、电脑和笔记本卖得更便宜是件好事,但这也使得美国的核心通胀指标无法反应出看病、住房和上大学支出变化对个人财务产生的压力。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