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JT²资讯研究”。
财报季第三周后,美国银行的美股策略和量化策略主管萨维塔•萨勃拉曼尼亚(Savita Subramanian)发表研报称,目前为止,企业财报电话会提及“通胀”一词的次数较上年同期翻了两番,而且自上周以来,被提及的次数更较上年同期增长了近800%。
“从绝对值来看,(通胀)一词提到的次数飙升至纪录高位附近,至少表明未来将出现‘短暂的’恶性通胀,”萨勃拉曼尼亚在报告中写道。
事实上,美银此前一周就已警告,企业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到“通胀”的次数呈爆炸式增长,当时每家公司提到的平均次数较上年同期增加逾两倍,是该行2004年开始记录这些数据以来的最大增幅。而这一增速在财报季第三周进一步加快。
萨勃拉曼尼亚并称,通胀风险在材料、消费部门和工业领域最为普遍。尽管通胀担忧加剧,但除金融部门外,净利润率跃升至纪录高位,表明迄今为止通胀可控。
华尔街资深评论人士拉里·麦克唐纳(Larry McDonald)近日在其《熊市陷阱报告》(the bear traps report)博客上亦称,“我们正处于经济历史上最大的“眼镜蛇效应”早期阶段。大规模货币和财政刺激(全球总计超过15万亿美元)将经济从通缩性萧条中拯救出来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恶性通胀的风险。”
所谓眼镜蛇效应,指的是针对某问题的解决方案适得其反,使该问题恶化。据说,印度德里曾经眼镜蛇泛滥,因此政府颁布法令称每打死一条眼镜蛇都可以领取赏金。然而印度人为了赏金反而开始养殖眼镜蛇。当政府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取消赏金后,养殖者把蛇都放了,放出去的蛇继而大量繁殖,结果眼镜蛇族群数量不减反增。
电影《大空头》的原型人物Michael Burry也曾在2月底警告,美国正在一步步变成魏玛共和国:贫富悬殊、投机狂潮、垃圾公司、美元“坠入深渊”。在他看来,2010-2021年是恶性通胀的孕育期,类似于魏玛的1914-1923年。
(智通财经编辑:黄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