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雪球号“无畏的金”
最近雪球上一个热门话题是腾讯(00700)现在上车还来不来得及。
格雷勒姆在《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中教导我们不要去择时,“只要有钱投资于股票,就不要推迟购买-除非整体市场水平太高,而不符合长期以来所使用的价值标准”。
腾讯的未来怎么分析?
除了搜索,电商,O2O这几块腾讯靠搜狗和京东等来做,其余的地方都是腾讯潜在的版图:在线娱乐、金融、资讯、工具、云等。
简单说,只要你上网,你就离不开腾讯。
首先,这个蛋糕巨大,且蛋糕在变大。其次,腾讯分这块蛋糕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蛋糕在变大,这个好判断。互联网在娱乐、金融、资讯等方面仍有巨大的空间。
为什么说腾讯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呢?
第一,互联网生意的本质是流量的生意,腾讯通过社交形成了巨大的流量黑洞。微信、QQ这种具有强大的网络效应,用的人越多越多人用,马太效应,牢不可破,这不是护城河,是护城海!
第二,有了流量黑洞就有了最强大的渠道,可以巨大的助推其它业务。通常渠道强大的公司都会忽视产品,但腾讯恰恰是一家非常务实的,有着非常强产品文化的公司。马化腾,张小龙都到这个级别了,还会半夜看用户反馈,盯进改进。业界最好的用户产品经理都来自腾讯。对用户体验的追求已经形成了文化。这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护城河。对于纯在线业务,产品是核心。
百度在俞军时代出了不少影响深远的用户产品,贴吧至今仍有巨大的生命力。俞军离开后,百度的用户产品经理文化迅速衰败,李明远的回归也难改大环境。李彦宏是个商人,不是个产品经理。阿里就更不用说了,和支付宝的人交流过,他们对产品的理解简直是匪夷所思。
简单说,对用户体验的重视,腾讯甩百度5条街,甩阿里10条街。为什么微信支付抢了支付宝那么大的份额?按说支付宝是先发的啊,我觉得很简单,每次打开支付宝都是一次痛苦的体验,微信支付的清爽让人舒服。
都说腾讯喜欢抄袭,不错,它是喜欢抄。但人家一是抄的快,二是抄的比你还好。最后强大渠道资源一怼,战斗就结束了。
还有一点极大的提升了腾讯copy的能力,那就是应用类的纯在线业务的产品门槛比较低。苹果做了个手机,你抄呀,抄也抄不出来,别说苹果了,小米手机腾讯也抄不出来。为啥?供应链,集成,产线,资金投入,门槛太高了。Tesla就更不用说了,让你抄你也抄不出来。在线业务就不是了,找一帮有经验的工程师,加班加点一会儿就可以给你搞出来。别忘了,深圳几乎牛逼一点的工程师还都在腾讯,人家有钱啊,发的起高薪。
第三,腾讯有钱,真他妈有钱,营收盘子大,净利润率也真他妈高!17Q1干了快500亿,在线业务的边际成本几近于0,净利润率高达30%!有钱可以获得两大关键要素:人才和版权。人才是互联网行业最关键的生产要素。版权是在线娱乐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网易云音乐的产品体验做得很好,但版权方面完全干不过腾讯。所以从长远看,在在线娱乐(音乐、影视、文学)和资讯领域,有钱能形成巨大的优势,没钱的根本没法玩。
第四,腾讯内部竞争的文化。混互联网圈的人都听过一个说法,腾讯内部做产品基本不考虑业界的竞争,考虑的是兄弟部门的竞争。几个部门可以同时做一类产品,你赢了,你收了其它部门,你输了,别人收了你。微信就是这么在QQ巨大的影子下冲出来的。这个文化保证了最后的赢家一定是腾讯,而不是“其它公司”。
第五,马化腾非常务实。自己擅长的自己做,自己不擅长的靠投资其它公司来做。当时剥离搜索到搜狗、剥离拍拍到京东,何等的坚决。在刚结束的数博会上,马云李彦宏都大谈大数据,AI,只有小马哥说,应用场景才是最重要的。我估计李彦宏,马云都听不懂这句话。
综上,只有几类生意腾讯的优势会大大削弱。
1、线下部分构成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比如电商的物流,新美大的地推团队,百度的销售团队;
2、已经先于腾讯在某个业务领域获取品牌优势,马太效应,生意能赚钱进入正向循环的,版权资源被垄断。
你会忽然发现,这些腾讯可能竞争优势比较弱的领域,腾讯都不干了,都投资让别人干了!小马哥其实早都想清楚了,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但想清楚了,也都这么做了。
反过来说,如果这个生意是纯在线的,那基本就是腾讯通吃,想都不用想。
可怕吧。真的很可怕。这就是腾讯。
回到最初的话题,腾讯该不该买。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会花费越来越多的钱在精神消费上,这趋势毋庸置疑。现在网民的付费习惯也在养成,这也不用说。所以腾讯的最核心业务-在线娱乐,仍有非常大的空间。
空间有多大?我也不知道。以后每个腾讯的用户一个月给腾讯50块钱应该不过分(现在是18块左右),算12亿人一个月用腾讯,这样一个月就是600亿,一年就是7200亿,算30%净利就是2160亿RMB净利润,给20倍市盈率就是4万亿RMB,5000亿美金。
怎么说乘以2是可以预期的,10倍是不现实的,目前的估值确实已经比较高了。
买进去,稳稳的拿着,预期2倍。这是我的观点。(编辑: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