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10月25日上午向立法会发表《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其中涉及印花税、地产、医疗、教育等领域。施政报告指出,香港将设立100亿港元的新型工业化加速计划。另外,在港投资逾3000万元可通过“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申请来港,可买股债基金、不包括买楼。此外,香港将下调股票印花税,从目前的0.13%下调至0.1%,目标是在11月底前完成立法程序。
施政报告指出,一年多过去,我们带领香港走出疫情,社会全面复常。在不同领域提高“治理水平”,强化政府统筹功能,优化公务员管理制度。在应对跨代贫穷、地区环境卫生、土地房屋供应等问题订定了策略,实践了目标。扶老助弱,成立了“关爱队”,优化了长者医疗券,提升了公营医院服务。完善了地区治理体系,发表了《青年发展蓝图》、《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和《基层医疗健康蓝图》。优化了输入人才计划,更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和开拓国际合作,为香港发展注入动能。
施政报告显示,香港今年摆脱疫情困扰,政府推出多项活动和措施,如“你好香港”、“开心香港”和“香港夜缤纷”等,吸引游客,提振本地消费。经济开始复苏,市民收入持续改善。上半年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2%,最新失业率跌至2.8%,接近全民就业。香港经济将摆脱去年的负增长,重现正增长。
访港旅游业和本地消费是香港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日均访港旅客人次稳步上升,在暑假期间已相等于2018年同期的近七成。私人消费在第二季同比实质上升8.2%,7至8月零售业总销货值亦同比上升逾15%,恢复至2018年同期水平的85%。访港旅客人次预期会随着运力和接待能力逐步恢复而增加,经济和劳工市场改善,政府多项巩固复苏动力的措施,将为私人消费提供支持。
不过外围环境仍充满挑战。世界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加上先进经济体为应对高通胀而持续加息,削弱环球经济增长,令香港经济受压。香港整体货物出口、投资及资产市场表现亦受负面影响。香港同时亦面对其他经济体的激烈竞争,应对社会人口高龄化、劳动力不足等挑战。
纵使短期面对挑战,我们仍有很多机遇和优势。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香港发展经济,香港要发挥好“一国两制”下“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作为国内国际循环重要节点的角色,参与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用好《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等措施,积极巩固和落实“十四五”规划下的“八大中心”定位。在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国家坚持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为香港带来源源不绝的机遇。
同时,要巩固香港作为国际城市的独特优势,保持高度国际化,强化区域合作,开拓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中东等市场,争取早日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发挥连通内地和世界的桥梁作用。
香港政府会继续抢人才、留人才,培育本地人才,加强本地劳工培训,释放更多劳动力及提升劳工生产力,亦会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本地消费,改善资产市场的流动性和投资市场气氛,带动财富效应,刺激经济增长。此外,政府会继续抢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发展多元经济,支援中小企。
除了巩固金融、贸易、物流、航运、专业服务等传统优势产业外,香港政府会发掘新增长点,走产业化路线,推动创新科技、文化创意、医药研发、中医药、新能源交通等新兴策略产业发展。
中长期而言,香港政府会强化自身优势,以“北部都会区”为发展引擎,以产业导向作政策,继续建地造地,加强运输建设,以投资拉动经济,以基建驱动发展,扩大经济发展容量。
此外,施政报告还称,面对全球网络攻击风险不断增加,香港政府会着力提升关键基础设施(包括能源、通讯、交通运输、金融机构等)网络安全的保护,2024年内向立法会提交立法草案。
香港政府正推展多个大型发展项目,包括“北部都会区”及交椅洲人工岛。这些项目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但涉及很大资金需求。政府将成立由财政司司长带领的“大型发展项目融资委员会”,并设立“大型发展项目融资办公室”,利用市场力量,杠杆市场资金和效率,为项目的不同投资融资方案提供意见,包括评估引入私人投资者参与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全面审视项目对政府的财政影响,确保政府财政的持续性。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研究运用其管理的“大湾区投资基金”,与广东省政府和其他机构合作,共同设立基金,投资于大湾区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
关于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施政报告表示,将全力推动政府服务数码化,善用人工智能及开放更多政府数据,推动数字经济。香港财政司司长主持的“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正研究数字基建、数据跨境流动、企业数码转型及人力资源配套,明年初提出建议。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会成立“数字政策办公室”,将现时的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与效率促进办公室合并。并与广东省政府积极协作“数字湾区”,促进两地政务服务“跨境通办”,让香港居民以“智方便”登入广东省政务服务网,以及让两地居民利用在当地的自助服务机,无须亲身到当地办理政务服务。
公务员管理方面,香港特区政府会继续强化管理制度,包括推进奖罚分明制度,加强培训部门调查和处理相关的纪律个案,嘉许表现出色和尽忠职守的公务员;更新《公务员守则》,目标是明年第一季或之前会发出更新版《守则》草拟稿,征询职方意见;推出大湾区公务人员交流计划,香港特区政府会今年底前启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公务人员的交流计划,以配合大湾区的发展策略。
在今年9月应对超强台风及世纪暴雨期间,香港特区政府在准备和应急方面做到预期要求,但在预警环节由于科技限制,仍须不断求进,包括加强发放预告信息,以及增加信息透明度、内容和频密度。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情况越趋频繁。香港特区政府会在预警、准备、应急和复原四个方面,持续强化整体应对的能力,把破坏和影响减至最低,尤以保障市民安全为首任。
为持续强化香港整体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香港特区政府会作前瞻性预防和策略部署,包括要求部门及香港机场管理局、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等公共机构以底线思维,把社会损害减至最低为导向,全面检视应变预案;针对高风险环节,包括气象预测预警、水浸、山泥倾泻及交通运输等,研究更好善用科技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就极端暴雨引发较大型的山泥倾泻事故,进行系统性调查和研究,针对更多天然山坡策划山泥倾泻缓减措施;全速推展超过80亿元的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包括黄大仙及港岛东区等曾发生较严重水浸事故的地区。另外,香港渠务署会于明年完成“应对海平面上升和极端降雨的防洪管理策略规划研究”,制订更前瞻性的策略。
施政报告提到,香港去年推出的招商引资引才措施有不错的成绩。抢人才方面,截至9月底已吸引约16万宗申请,当中超过10万宗获批,约6万人已抵港。抢企业方面,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已接触超过200间重点企业,当中30间正计划落户香港或在港扩充业务,涉及约300亿元新投资额,预计提供约1万个就业机会。香港投资推广署今年首九个月已协助超过300间海内外企业在港成立或扩充业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两成半。
为抢企业,香港政府会与“八大中心”定位相关的企业,包括针对先进科技的重点企业、行业代表、创新和策略性行业。会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海内外公司到港设立总部/分部业务,协助外国企业“引进来”和内地企业“走出去”。
此外,香港政府会引入公司迁册机制,便利在外地注册的公司,尤其以亚太区为业务核心的企业,将注册地迁至香港,目标是明年上半年提交立法建议。为吸引更多外国公司来港成立,明日起,香港注册公司的外国人员可在港向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申请两年或以上的“一签多行”签证到内地,并会获加快处理。
为抢人才,香港政府将在本月底成立实体“人才服务办公室”,明年亦会举办“全球人才高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动区域招揽人才交流和合作;扩大“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大学名单,11月起,合资格大学名单会增加八间顶尖内地和海外院校至184间;
香港政府将放宽签证,即日起开放越南人才来港就业的签证政策,并放宽越南人商务和旅游“一签多行”来港的申请门槛。亦会开放老挝及尼泊尔人才来港就业、受训和就读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院校;落实“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及“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明年内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推动成立“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学院”。此外,香港廉政公署明年第一季成立“香港国际廉政学院”。
施政报告称,去年12月香港特区政府推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2023年新兴初创生态系统排名中,香港位列全球第二、亚洲第一。香港特区政府将会推出系列措施,进一步落实蓝图,包括成立“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促进微电子研发、加速建设超算中心,助人工智能发展、支持初创企业成果转化、设立100亿元“新型工业加速计划” 、推动数据跨境流动以及设立第三个InnoHK平台。
在文化艺术交流方面,香港政府将全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今年内将公布和推展《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香港亦会为“电影发展基金”和“创意智优计划”共注资43亿元,提供诱因吸引私人市场资金,拓展新市场。其他措施包括:成立“文创产业发展处”、经贸办加强覆盖文化推广、开拓电影市场、推出“重点演艺项目计划”、增加文化交流拨款、举办“香港时装设计周”并开展“艺团借用学校场地试验计划”。
香港特区政府将拓展全球经贸网络,推展区域合作,在连接欧美市场的同时,拓展“一带一路”建设,包括东盟、中东、中亚、非洲等市场,措施包括与中国内地企业联手开拓商机、开设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商贸办事处。此外,香港特区政府会继续巩固与东盟、中东等市场的商贸合作,争取早日加入RCEP。
如今,香港特区政府将与土耳其签订投资协议,也正与秘鲁进行自贸协议谈判,以及分别与巴林、孟加拉国和沙特阿拉伯进行投资协议谈判,为港企提供法律保障和更佳的市场条件。
施政报告强调,要深化与内地的经贸合作。自2003年签订CEPA以来,中国内地对香港服务业作全面或部分开放153个服务部门,符合CEPA原产地标准的香港产品进口内地时可享零关税优惠。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寻求丰富CEPA的内容,针对香港特别具优势的领域,争取内地对香港在大湾区以至全境进一步开放,让港商拓展全国内销市场。
物流方面,香港政府今年内将发表《现代物流发展行动纲领》,朝着智慧化、现代化、绿色及可持续化、国际化及便利化等方向,制定策略和行动措施,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首阶段包括在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建设现代物流圈,作为通往大湾区的物流门户。香港政府会推动物流业升级,把握智慧物流的大趋势,构建信息平台,促进本地物流数据联通,并推动大湾区内的货流及信息流。
为推动中小企持续发展,香港政府将拓展电子商贸(电商)业务;加强出口信用保险,将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的法定最高负责额从550亿元提升至800亿元;照顾中小企融资;利用数据为中小企提供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数码港今年底前推出“数码转型支援先导计划”,资助零售及餐饮业中小企应用电子支付及其他数码配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施政报告指出,“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已提交报告。李家超接纳小组的建议,并会采取下调股票印花税,将股票印花税税率由现时买卖双方各按交易金额支付0.13%,下调至0.1%,目标于11月底完成立法程序;透过探索缩窄最低上落价位,令有流动性但受限最低上落价位的股票价格可更反映市况,降低价差;降低市场资讯费用 ;改革GEM市场等。
施政报告还指出,香港政府会进一步连系国内外市场和投资者,打造更创新多元的金融市场,扩大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措施包括强化离岸人民币业务,全力推动将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促进香港股票人民币计价交易,推动落实离岸国债期货的措施,丰富人民币投资产品种类,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还将深化大湾区金融合作,继续善用前海合作区金融改革创新措施,扩大香港金融机构在前海的业务范围;明年内设立全新的综合基金平台,扩阔香港的基金销售网络;推动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发展。
香港政府会善用香港法律、税务、专业服务等优势,发展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包括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推行“专利盒”税务优惠、筹划专利代理服务规管安排以及加强本地原创作品交易买卖。
为继续巩固香港船舶注册的领先地位,打造香港成为领先国际航运中心,推动大湾区航运协作,香港运输及物流局今年内将发表行动纲领,推进大湾区及国际航运界的交流协作。另外,香港政府会推动发展航运高增值服务、扩大本地海运网络、发挥海事仲裁国际地位、强化大湾区协作。
机场方面,施政报告指出,会继续与香港机管局提升香港国际机场的竞争力,推进三跑道工程和“机场城市”愿景下各个项目,包括“航天城”、南货运区的高端物流中心、智能机场等。其中,香港机管局在东莞设立以先导计划形式运作的“香港国际机场物流园”,让内地出口货物在东莞预先完成航空安检、打板及收货后经海路送到香港机场空运出口,免却重复安检程序,减低时间和操作成本,效果理想。香港机管局在2025年底前会完成永久物流园的首阶段建设,达至每年可处理达100万吨货量。
此外,香港机管局会于2025年利用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在连接“航天城”和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的“航天走廊”接载乘客,计划于2028年延伸至东涌市中心,增推多式联运客运服务并简化手提行李检查。
施政报告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将在短期内公布《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深度对接深圳和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规划。“北部都会区”将分为四大区域,由西至东分别为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创新科技地带、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
“北部都会区”将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在洪水桥及新界北新市镇等地预留用地作专上院校发展,打造“北都大学教育城”;在古洞北、洪水桥等预留政府办公大楼用地,容纳维港都会区迁入的政府部门;在新田科技城及新界北等地兴建标志性的文化艺术设施等。香港政府会密切留意国际学校学位的供求情况,在“北部都会区”预留土地供国际学校发展,满足非本地家庭的教育需要;亦会落实兴建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融合发展和保育。
施政报告指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北部都会区”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交汇点。今年8月中央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为深圳园区定下发展定位。香港特区政府全力支持,并将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推进深港两个园区的协同发展,研究创新性的措施。
此外,香港政府会把“北部都会区”(尤其是新田科技城)的空间规划,对接河套合作区的发展定位,并与香港科技竞争力的布局充分结合,为河套合作区未来发展作前瞻性规划。新田科技城约600公顷发展土地中的一半为创科用地,会确保跨境基建配套、土地审批、公私营合作等政策积极配合,产生协同效应。
施政报告称,旅游业是香港经济主要动力之一,中央政府亦大力支持内地与香港加强旅游合作。最近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香港夜缤纷”令香港“活起来、动起来”,为市民和旅客带来新体验,展现香港独有的城市魅力。香港政府会继续协调业界在合适地点,推出具特色的重点主题活动。
香港文体旅局会加大力度推动旅游和相关的零售、餐饮、酒店等产业发展,包括:制订《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2.0》、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强发展邮轮旅游、推动智慧旅游、建设沙头角文化旅游区。
关于新能源交通产业,香港政府将在海、陆、空交通方面全力推动新能源使用和供应,带领业界绿色转型,并探讨开发新能源产业链,促进绿色经济。其中包括打造航运绿色能源加注中心、可持续航空燃料供应、陆上公共运输绿色转型、推动使用电动私家车、制订《香港氢能发展策略》。香港会于明年上半年制订《香港氢能发展策略》,展开修订与制造、储运和使用氢能相关法例的准备工作,2025年向立法会提交草案。
此外,香港环境及生态局今年底与业界携手推出《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优先推展项目包括:古洞南农业园二期部分用地引入公私营协作模式;马鞍山西沙路花园范围划出土地进行现代化都市农业试验项目;引入“现耕现卖”概念,在合适的公众街市天台设置现代化水耕农场暨摊档,兴建中的天水围公众街市将率先落实;积极研究让从事商业农耕的农场,提供休闲活动作辅助业务;为受到香港政府发展项目影响的禽畜农场提供位于上水一带的政府用地及技术和财政支援;以及在四个新鱼类养殖区分阶段提供新式深海网箱供业界租用。
施政报告提出,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会在明年第一季简化饮食业发牌制度,包括把“先发牌、后审查”专业核证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至普通食肆;以“综合许可证”涵盖多种限制出售食物,无须逐项分开申请;订定较宽松的牌照条款,便利从事商业农耕的农场兼售简单烹调的农产品;以电子方式发出所有食物业牌照,亦会在网上为申请人提供申请进度的资料;以及加强业界认识牌照申请程序,减轻中小微企业的创业成本。
施政报告透露,本月底,香港房屋局将公布《长远房屋策略》周年进度报告,未来十年(即2024-25至2033-34年度)公营房屋需求量为30.8万个单位。香港政府目前可兴建约41万个公营房屋单位,超额完成约10万个单位,大大缩短轮候上楼的时间。首五年(即2024-25至2028-29年度),连同简约公屋在内的公营房屋供应总量将达17.2万个单位,相较本届香港政府上任时的五年期有额外约6.7万个住户受惠。
整体土地供应方面,到2048年的30年期内预计将有达7000多公顷,减去预计需求,可建立最少1000多公顷土地储备。为监察造地进度,香港政府去年首次制订未来十年可供发展土地的预测。未来十年熟地供应量将达3370公顷,较去年十年期预测供应多90公顷,进度符合预期。“北部都会区”建设工程会以20年为期,目标是明年完成制订所有土地用途和发展方案;2027年或之前进行收地;2032年或之前完成平整四成的新发展土地和落成四成的新增单位。
施政报告表示,香港政府会优化公营房屋系统建设,措施包括延长资助出售单位二手市场按揭贷款保证期、房委会持续推动重建、智慧屋邨管理、利用“组装合成”提速提效提质。此外,“劏房”问题源于土地和公营房屋供应长期不足,政府增加了整体公私营房屋供应量,尤其十年公屋供应会多于《长远房屋策略》预计需求,此措施或是解决这累积多年问题的契机。
解决劏房问题工作组通过十个月时间作深入调研提出建议:为“劏房”居住环境设定最低标准,例如楼宇安全、消防及卫生要求、居住面积等;针对不合最低标准的提出取缔方法;防止不合最低标准的再增加;提出有序解决方案,包括所需的行政和立法建议。
根据《长远房屋策略》,未来十年私营房屋需求为13.2万个单位。香港政府未来五年会准备好可兴建约8万个私营房屋单位的土地。此外,稳定私营房屋供应的同时,继续通过资助出售房屋,在整体布局上设置公私营房屋轨道衔接的置业阶梯。
施政报告称,面对房屋供应偏紧而市民对置业的刚性需求强烈的情况,香港政府2010年起推出多轮需求管理措施,或坊间俗称的“辣招”,打击短期炒卖活动及减少外来需求,确保物业市场稳定发展及优先照顾香港市民置业需要。但过去一年,利率显著上升,香港多个地区经济放缓,本地楼市交投减少,楼价亦出现调整。
随着香港未来房屋供应量将持续增加,考虑整体情况后,香港政府决定把额外印花税的适用年期由三年缩短至两年,业主在持有物业两年后出售物业,无须再缴付楼价10%的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的税率减半,两者均会由15%减至7.5%。为外来人才的置业印花税实施“先免后征”。
另外,香港政府会继续提速造地,改变以往多年缺地的困境,包括精简法定及行政程序、扩大标准化补地价安排、加快图则审批。香港政府会要求香港房屋协会、市区重建局(市建局)及港铁,带头明年第二季起以BIM制作住宅项目建筑图则。
面对市区和楼宇老化,香港政府将贯彻“规划主导”重建模式,其中香港市建局正进行荃湾及深水埗的规划研究,预计明年下半年起分阶段提出具规模的市区更新大纲蓝图及重整建议。为协助香港市建局应付未来资金周转需要,香港政府今年中批准香港市建局将借贷上限由原来的60亿元增至250亿元,亦会透过向香港市建局免地价提供合适土地。此外,香港政府还将加强放宽强拍门槛的政策针对性、研究大型重建新机制。
对于现有土地,香港政府将活化红磡站及周边用地,包括重新规划及发展红磡站及周边铁路设施用地,以及红磡体育馆以南的临海及码头设施用地;发展前南丫岛石矿场用地,明年完成研究该20公顷用地的发展方向;推进六个“一地多用”的试行项目。另外,由于已觅得未来30年所需的房屋、产业和其他发展用地,现阶段香港政府不打算进一步在“绿化地带”作大规模发展,但会考虑部分用地可作康乐、旅游等用途。
施政报告还提到,交椅洲人工岛将提供1000公顷土地,以宜居、智慧、环保及具抗御力作为发展策略,打造新一代核心区域,连通港岛、大屿山、机场、新界西以至深圳前海。香港政府会在今年展开环境影响评估。新设立的“大型发展项目融资委员会”会为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基础设施及策略性运输基建提出财务安排建议。香港亦计划筹建展馆,向市民介绍包括“北部都会区”及交椅洲人工岛等的大型建设计划。
今年底,香港政府会发表《香港主要运输基建发展蓝图》,蓝图会就三铁三路提出优化方案,以及加推两铁一路新项目。优化方案包括于中铁线设置东北荃湾、东北葵涌及荃景围三个中途站,可转乘港铁荃湾线。加推的两铁一路新项目会推进“北部都会区”东面新市镇发展,包括:北环线东延线、新界东北线及北都公路(新界北新市镇段)。
在参考了包括“云巴”、“智轨”及“巴士快速公交系统”等后,香港政府决定在以下地区建造智慧绿色集体运输:东九龙(连接观塘上坡地区,包括彩云、顺利、顺安、秀茂坪、宝达及马游塘)、启德(连接启德跑道区至港铁启德站)及洪水桥/厦村(贯通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和元朗南发展,连接至屯马线、轻铁,以及主要公共运输交汇处)。
施政报告指出,香港政府会展开规划、勘测及设计等筹备工作,于明年为东九龙及启德项目邀请供应商及营运商递交意向书,以敲定招标条款等细节。育儿方面,施政报告指出,香港现时人口结构元素和趋势与报告所提及的大方向基本没有大改变。在此基础上决定推出措施,聚焦鼓励生育、缔造有利育儿环境,并加强照顾长者需要,研究发展“银发经济”。
施政报告强调,生育是人生重要决定,牵涉不同考虑,各地经验及文献都指出,生育率并非单靠政府政策可大幅提升,但面对出生率持续处于低水平,香港政府必须有政策导向,鼓励生育。香港政府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新生婴儿奖励金,向每名于今日起在香港出生而其父或母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新生婴儿发放一笔过2万元现金奖励,为期三年,之后再作检讨。
二是提高与居所有关的税项扣除最高限额, 2024-25课税年度起,如纳税人与在今日或之后首个出生的子女同住,其“居所贷款利息扣除”或“住宅租金税项扣除”的最高限额,将由10万元提高两成至12万元,直至该名同住子女满18岁为止。
三是资助出售单位优先安排,房委会将推出“家有初生优先选楼计划”,增加新生婴儿家庭成功购买资助出售单位的机会。由明年推出的居屋开始,预留部份单位配额,让今天或之后有婴儿出生的家庭抽签及优先选楼,直至该名子女年满三岁为止。每次出售居屋及绿置居会额外预留单位总数10%作优先选楼。
四是公屋优先安排,房委会将推出“家有初生优先配屋计划”,加快新生婴儿家庭的公屋申请获编配公屋,今天或之后有婴儿出生的家庭,可缩减一年轮候时间,明年4月生效。
施政报告还指出,香港政府会加大协助夫妇使用辅助生育科技实现生育愿望。一是增加公营辅助生育服务名额,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医管局)在2024-25年度起计五年内,逐步增加体外受精治疗的辅助生育服务名额,由每年1 100个增加超过六成至1 800个,并加强培训相关专业人员。二是辅助生育税项扣除,2024-25课税年度起,香港政府在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下,设立每年最多10万元辅助生育服务税项扣除。
香港政府也会加强支援在职家庭育儿,同时释放家庭劳动力,包括增加在职家庭津贴、增加幼儿中心名额和津贴、推展学前儿童课余托管服务至全香港、加强“社区保姆”服务 等。
此外,施政报告称,培育子女可能为父母带来新挑战,包括子女教育和夫妻关系。香港政府明年下半年推出全新为期五年的家庭教育推广计划,整合现行相关计划并把每年资助金额增至800万元,支持民间推行家庭教育项目。
面对人口高龄化,香港政府会制订跨领域政策及措施,照顾长者需要。香港政府会继续按“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方针,加强安老服务,措施包括增加跨境安老的选择、扩展“长者院舍照顾服务券计划”、以科技改善生活质素、推动有利长者生活的房屋设计、注资长者终身学习基金等。
另外,香港商经局会成立“银发经济顾问小组”,把握“银发经济”发展潜力,汇集专家作深入研究并提出发展建议。香港贸发局亦会率先在更多展览加入“银发经济”元素,加强推广相关产品和服务。
施政报告提到,香港政府致力支援护老者和残疾人士照顾者,包括经济援助、照顾技巧训练、辅导和情绪支援等,同时为长者和残疾人士提供个人护理、家居清洁、康复训练和暂托服务等。下月香港特区政府将推出一站式照顾者资讯网站,便利和鼓励照顾者及时寻求协助。
在保护儿童上,香港立法会正审议《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条例草案》。去年成立的“儿童住宿照顾及相关服务检讨委员会”已完成检讨工作,香港特区政府会跟进及逐步落实相关建议。香港特区政府明年4月会大幅提高寄养家庭奖励金,鼓励热心人士参与成为寄养家庭。普通照顾由每月约5000元增加超过一倍至约11000元,紧急照顾则由每月约6600元增加一倍至约13000元,并为照顾有特殊学习或照顾需要儿童的寄养家庭提供额外支援,包括及早安排评估,及合适的专业康复治疗和训练。
施政报告指出,妇女发展方面,继去年增加拨款成立“妇女自强基金”,香港特区政府会在香港民青局下专设妇女事务组,设立“妇女事务专员”,专责推动相关工作,来年重点措施包括:推出一站式家庭及妇女信息平台;主办首届家庭暨妇女发展高峰会,收集意见制订更聚焦的措施;以及透过关爱基金推出“赡养费调解试行计划”,协助与事双方(包括遭拖欠赡养费的妇女)以调解方式解决争议。
为提振香港再就业、鼓励潜在劳动力投入职场,香港特区政府将于明年初完成法例修订,并把雇员再培训津贴的每月限额由5800港元调高近四成至8000港元。此外,香港雇员再培训局将于明年第一季试行让雇主以“包班”的形式提供职前培训,相关培训为期两年,首阶段集中于人力严重短缺的行业(例如健康护理、饮食、零售、酒店服务等),提供雇员再培训津贴、培训后不少于一年的雇佣合约、高于市价水平的薪酬,以及为期六个月的就业跟进服务和进修培训安排。
香港雇员再培训局会检视其服务范围、培训策略及营运模式等,配合香港的经济发展和人力培训需要,推动全民持续进修及技能提升,明年第三季提交建议。
另外,香港特区政府会推出为期三年的“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计划对象为连续三个月或以上没有从事任何获酬工作的40岁或以上中高龄人士。若此类对象连续完成六个月工作,可获发放最高1万港元津贴,而连续完成12个月工作则再多发放1万港元津贴。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可惠及6 000人。
在法定最低工资方面,香港最低工资委员会于10月底将就如何优化法定最低工资检讨机制提交报告。香港特区政府会研究及考虑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六个月内就检讨机制的未来方向作决定。
施政报告指出,香港会发挥医疗优势,长远目标是建立“第一层审批”的药物注册机构,即可不依赖其他药物监管机构,而直接根据临床数据在香港审批药物,同时也审批医疗器械的注册申请。措施包括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筹备办公室、加入“国际医药法规协调会议”、成立“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促进香港医管局临床研究及试验、设立全新“1+”机制加快新药审批。
去年底香港政府公布的《基层医疗健康蓝图》,现正开展的工作包括提倡“一人一家庭医生”理念、扩大"长者医疗券计划"至涵盖听力学家、营养师、临床心理学家和言语治疗师等。香港政府还会推出“医健通+”,未来五年建立综合医疗资讯基建,透过“一人一健康户口”,统一存放公私营电子病历及整合医疗服务治理流程,香港市民可透过手机翻查及携带电子病历和预约服务。
另外,香港医管局会继续优化公营医疗服务,包括于2024-25年度减少耳鼻喉科及骨科两个专科稳定新症的轮候时间10%等。口腔健康方面,在未来两年香港政府会推出“青少年护齿共同治理先导计划”及优化“长者牙科服务资助”项目等。精神健康方面,香港政府将加快处理个案、加强社区支援和社工培训、在社区提供精神健康评估、加强“关爱队”队员培训、推出“精神健康素养”资源套。
中医药方面,香港政府将以政府中药检测中心为平台,加快推动中药信息化及数码化并促进共享共用。共同制订全面的《中医药发展蓝图》,并于2025年公布。加强中西医协作。推动香港首间中医医院的筹备工作,该医院预计2025年底起分阶段投入服务。此外,香港会增加跨境医疗合作,包括支持国家医院认证标准国际化、推出“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善用大湾区医疗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施政报告指出,近年,香港运动员在多项大型比赛中表现出众。在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奖牌数目再创新高至53面。
为达到“双碳”目标,香港政府致力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从2005年的水平减半。香港已设立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办公室,协助迈向国家及香港的碳中和目标,从源头解决碳排放问题,重点措施包括:加强建筑物节能减碳 、把更多产品纳入回收循环再造计划、建立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保护香港生态系统。
此外,香港政府会推行“悦目亮丽城市计划”,加强美化城市,包括重点打造城门河及元朗明渠为赏花热点、在主要节日美化主要道路中央分隔带及回旋处花床等园景,以及为合适球场、体育场馆外墙及洗手间注入艺术及设计元素等。
施政报告强调,香港专上教育高度国际化和多元化,是唯一拥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学的城市。我们将发展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让香港学生更获益,更有国际视野,专上教育有更专业和优秀的扩展空间和生命力,进一步提升香港国际城市地位,把香港专上教育提到更高台阶,措施包括:扩大政府资助专上院校非本地学生限额、扩大奖学金计划、增加宿位、支持自资专上院校提升校舍、增加在港留学生学习及增值机会、提倡多元文化学习体验、推进“北部都会区”专上教育建设。
施政报告还提及香港积极支持职业培训,培育本地人才,增能增值,提供晋升阶梯,措施包括成立香港资讯科技学院、增加“学徒训练计划”津贴、加强跨境资历互认。此外,香港会进一步于中小学大力推动STEAM教育,包括开设小学科学科,在2023/24学年公布课程框架,2025/26学年起推行;在2023/24学年开展数学课程的支援项目,以提升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以及加强发掘和培育本地STEAM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