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正在推动出台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作者: 智通编选 2023-10-25 18:37:09
10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智通财经APP获悉,10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朱光耀先生表示,餐饮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对更好满足包括老年人群体在内的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商务部正在推动出台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从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消费场景、培育发展动能、弘扬餐饮文化、促进绿色安全发展等方面,加快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更好的服务于老年助餐工作。

原文如下: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和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有关情况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今天的吹风会我们邀请到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和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马嘉宾先生;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先生;养老服务司司长俞建良先生;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宋其超先生;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朱光耀先生。

下面,先请唐承沛先生作情况介绍。

民政部副部长 唐承沛: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民生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见面,介绍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有关情况。

为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和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和《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这两个文件,推动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更加精准、及时、有效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首先,是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和民生福祉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这些年来,民政部门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织密扎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安全网。同时,我国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对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不完善;相关部门之间救助帮扶困难群众的信息共享不及时;一些地方主要针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实施专项救助,对低保边缘等困难群众的救助不够全面,客观上会出现“陡坡效应”;临时救助没有完全破除户籍限制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社会救助成效的发挥。

鉴于此,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从合理确定低收入人口范围、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等方面拟定具体政策举措,提出按照困难程度将低收入人口分层,按照救助内容提供相应的救助政策措施,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避免救助遗漏或重复救助,实现救助资源统筹衔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效率有效提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困难群众。

其次,是关于《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老年人助餐等实际困难。早在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亲自提议和推动建成杭州市首家社区老年食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社区考察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强调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要把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李强总理指出,要解决好老年人吃饭等需求,并专门就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作出部署、提出要求。

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家庭结构变化,高龄、失能、空巢、留守等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助餐服务已成为老年人的普遍现实需要和热切期盼。近年来,各地坚持需求导向,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探索助餐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就餐不便问题,也为制定出台全国层面政策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年助餐服务在覆盖范围、供给质量、方便可及程度、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与群众的需求和期待还有差距,亟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争取取得更大成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行动方案》,从6个方面提出18项措施要求。

总的考虑是:以普惠性、多样化为发展路径,坚持政府统筹、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主要任务是:把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作为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指导各地紧密结合实际,积极稳妥、因地制宜推动实施,从服务供给、服务质量、服务可持续、服务监管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政策措施,探索灵活多样服务方式,促进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

我先就简要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邢慧娜:

谢谢唐承沛副部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社会救助体系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性制度安排,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此次出台的《意见》具体在哪些方面对社会救助体系进行了健全和完善?谢谢。

唐承沛:

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次出台的《意见》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困难群众格外关注、格外关心、格外关爱,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社会救助工作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意见》在过去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中办、国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动态监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首先就要把需要救助帮扶的低收入人口找出来,纳入到动态监测体系当中。除了畅通低收入人口自主申报的渠道之外,还要发挥部门间“大数据比对”和基层工作人员“铁脚板摸排”作用,进村入户摸排,线上线下相结合,及时主动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意见》提出,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线上,会同有关部门打通数据壁垒,数据共享,通过数据比对发现困难风险并且作出预警;线下,依靠基层工作人员经常性走访发现困难群众并且核实困难风险预警信息。在信息平台中形成“一户一条救助链”,避免救助遗漏或重复救助。

二是做好分层分类。由于低收入群众的困难程度、困难情形各不相同,有的面临基本生活问题,有的在医疗、住房、孩子上学、就业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这就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救助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意见》按照低收入人口的困难程度分层,根据困难类型分类,提供针对性的救助帮扶措施,充分发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的作用和潜力,将专项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由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拓展至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进一步扩大了救助范围,形成“梯次缓坡”,达到低保就什么政策都有,达不到低保条件,虽然比较困难,但是各项救助政策都享受不到,形成一个很陡的斜坡,扩大范围以后“梯次缓坡”能够实现专项社会救助精准覆盖。

三是确保应救尽救。社会救助工作涉及到的部门多,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落实责任、齐抓共管,真正形成大救助格局。《意见》进一步明确部门责任,发挥部门联动机制,及时解决社会救助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合力。同时,要求各地强化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也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众应救尽救,绝不能发生规模性返贫,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都能有保障。

我就先回答这么多,谢谢。

浙报潮新闻记者:

刚才唐部长多次提到动态监测,我想知道《意见》怎么利用动态监测这个平台做好动态监测,以及分层分类救助。谢谢。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 刘喜堂:

谢谢您的问题。民政部指导地方探索推进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已经归集了6600多万低收入人口的基本信息,大约占到全国总人口的4.7%。这6600多万人主要包括低保对象近4000万、特困人员460多万,还有低保边缘家庭成员600多万,纳入监测的防止返贫监测人口300多万,以及其他纳入监测范围的低收入人口接近1300多万。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民政部门监测的低收入人口主要是生活遇到困难、需要救助帮扶的低收入人口。

《意见》要求民政部牵头建设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成这个平台之后还要进一步拓展其功能应用,科学设置预警指标,为相关部门分层分类开展救助帮扶提供信息查询、需求推送等服务支持。也就是说,对这些预警的信息要进行分类处置,比如发现救助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就要及时尽快落实相关救助政策;发现低收入人口未纳入救助范围但是有可能符合救助条件的,民政部门就需要把这些信息分类推送给相关的社会救助管理部门,比如教育、医疗、住建等部门;发现困难情形比较复杂,不是一个部门能解决的,这时候就需要适时启动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用“一事一议”的办法集体研究处理;有可能发现低收入人口不再符合救助条件的,这时候就要核查有关情况,确实符合终止救助条件的,就要及时终止。建设并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是一项重要的机制创新,通过这样一个机制,对于统筹衔接救助资源、有效提升救助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使认定对象更加精准、动态监测也更加及时、预警信息更加科学,救助帮扶的政策也更有针对性。

关于分层分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所谓分层,刚才唐部长也介绍了一些,就是根据困难程度来分层,将需要救助帮扶的低收入人口分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以及其他困难人员。我们可以看到,低保、特困是第一个圈层,这部分人困难程度最深,需要给予的救助帮扶措施也最多。再往外的一个圈层是低保边缘家庭,第三个圈层是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此外,还有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和其他困难群众。

所谓分类,就是按照困难的类型和救助的内容进行分类,针对低收入人口的困难类型,我们由相关职能部门分别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以及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此外,这次《意见》还明确提出要加强急难社会救助,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做好其他的救助帮扶措施,鼓励开展慈善救助等等,这样就使得这些救助帮扶措施更有针对性,救助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从而把兜底保障安全网扎得更密实更牢靠。谢谢。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我们知道,教育救助是专项社会救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做好教育救助方面会有哪些举措?谢谢。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 马嘉宾:

谢谢您的提问。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这些年教育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困难学生群体公平接受教育,我主要介绍两个方面的情况: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面,我们着力实现“三个提高”。一是提高覆盖范围,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三个全覆盖”,第一个全覆盖是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有学段全覆盖。第二个全覆盖是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全覆盖。第三个全覆盖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从而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二是提高精准水平,建立跨部门信息比对机制,将建档立卡、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孤儿、残疾等学生纳入资助范围,确保特殊困难学生得到资助。

三是提高资助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要求,建立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各学段资助标准。据初步统计,2022年,全国累计资助金额达2922.73亿元,总计资助学生达到1.61亿人次。

在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方面,坚决守住“两个底线”。一是守住不辍学底线。定期开展学籍系统信息与人口库信息比对工作,每学期开学前后集中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找准学生辍学原因,加大帮扶救助力度,确保辍学学生找得到、劝得回、留得住。二是守住特殊群体特殊关爱底线。针对特殊群体中残疾学生就学保障问题,组织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将更多残疾儿童纳入特殊教育保障体系,并将特殊教育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提高至7000元,这是普通学生的7—10倍,2022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6%。

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相关要求,不断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加强协作,扎实做好教育救助工作。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水平。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健全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社会救助数据和学生资助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机制,努力做到及时资助、精准资助。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特殊群体的入学保障水平。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推动同城同待遇。完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精准摸排机制,推进教育关爱精准化、制度化;做好特困学生救助供养,保障他们的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基础性、兜底性的制度安排,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请问《意见》发布之后,财政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意见》的落实?谢谢。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 宋其超:

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你的问题。近年来,财政部门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社会救助作为基本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保投入”。2018-2022年,全国各级财政共安排基本生活救助和急难社会救助补助资金1077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了7325亿元,占比大约是68%。此外,各级财政还安排了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人员等专项救助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给予相应的专项社会救助。

二是“提水平”。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指导地方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和实际救助水平。2018-2022年,全国农村低保人均实际补助水平由每月227元提高到了345元,城市低保人均实际补助水平由每月402元提高到了545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1%和7.9%。

三是“严监管”。2022年,针对审计等发现的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部会同民政部在全面深入开展审计整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监管工作的意见》。今年,我们再次将社会救助资金纳入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行动范围,保持常态化的严监管态势。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结合《意见》的要求,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保障资金需求。困难群众救助属于中央与地方共同的财政事权,我们将合理划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支出责任,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好基本生活救助、急难社会救助和专项社会救助的资金需求,确保各项救助政策落地落实。

二是提升救助效能。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配合同级民政等部门,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分层分类细化每一项救助政策的救助条件、标准和范围,确保救助对象精准、标准合理、水平适度。

三是确保资金安全。加强财会监督,严格规范救助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使用和评价,对救助资金实行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严肃整治骗取套取、挤占挪用救助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资金安全。谢谢。

界面新闻记者:餐饮消费涉及包括老年人在内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不少老年人解决用餐的重要方式之一。请问下一步在推动餐饮业发展、支持老年人助餐方面有什么工作考虑和措施?谢谢。

唐承沛:

您讲到的是解决老年人就餐困难有哪些具体的举措,正如您所提到的,老年助餐服务直接关系到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可以讲,是老年人关心、家里人操心、全社会挂心的事,方方面面都关注。老年助餐服务看起来是个小事情,实践中是个大问题。《行动方案》围绕解决老年助餐服务的实际困难,明确相应政策措施,力求有针对性,可操作,见实效。

一是着力增强老年助餐服务可及性。明确把助餐服务覆盖到有需求的老年人为目的,按照城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优化布局,统筹利用现有资源与按需适度新建相结合,推动完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支持在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拓展老年助餐服务功能;鼓励引导餐饮企业、物业服务企业、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主体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支持通过设置集中配送点等方式,为餐食配送提供便利。

二是着力增强老年助餐服务普惠性。明确坚持有偿服务,不是免费的,各地可根据老年人不同情况分类施策,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对享受助餐服务的老年人给予差异化补贴。加大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服务力度,鼓励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优惠服务;同时,引导利用市场化手段满足其他老年群体多样化、个性化助餐需求,通过给予供给主体支持优惠政策等方式,降低助餐成本,推动服务普惠。现在一些地方设立的老年餐厅、老年餐桌,不但老年人去吃,其他的群体也可以去吃,但是对老年人是有优惠的,政策上是有支持的,而且时间也可以错开,老年人吃饭10点多、11点钟就吃完了,后面翻过台子还可以做其他服务。不少的老年餐厅、老年餐桌也成为老年人社交平台,他们在一起聊得很好,聊得很开心,中午吃顿饭,走了,明天再来。所以小餐桌也是个大社会。

三是着力增强老年助餐服务的安全可靠性。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老年助餐服务规范,保证餐食营养健康和供应连续稳定,完善智能便捷服务手段,培育优质服务品牌;同时,要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部门联合抽查检查,压实经营主体责任,抓好食品安全和服务场所的生产安全,加强服务中的人身安全、消防安全管理,防范各类安全风险,让老年人既吃得好、也吃得放心。

四是着力增强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性。文件当中提出“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建立多元筹资、多方支持和风险分担机制;同时,鼓励各地从设施场地、财政投入、税费减免、人力资源等方面完善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保证供给主体适度的盈利能力,解决实践当中存在的老年助餐需求不稳定、持续运营难等方面的问题,要切实防止“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确保助餐服务可持续。

我就介绍这么多情况。谢谢。

邢慧娜:

这个问题还涉及餐饮业,涉及商务部的一些工作,看看商务部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 朱光耀:

谢谢。做好老年助餐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民生实事,关系到广大老年人和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作为餐饮行业的主管部门,商务部积极参与了老年助餐工作,是《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的主要参与部门。下一步,商务部还将重点从以下三方面促进老年助餐服务发展。

一是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餐饮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对更好满足包括老年人群体在内的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商务部正在推动出台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从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消费场景、培育发展动能、弘扬餐饮文化、促进绿色安全发展等方面,加快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更好的服务于老年助餐工作。

二是发挥餐饮经营主体的作用。餐饮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很多餐饮企业在小区周边都开了门店,这些企业和门店是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重要力量。商务部将支持餐饮企业,当然也不光是餐饮企业,刚才唐部长也说了,具备资质和能力的物业企业包括家政企业都是可以参与的。支持这些企业通过运营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在社区门店开办老年餐桌等方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为更多老年朋友提供便利的用餐条件。同时,支持餐饮企业提供老年人餐食配送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三是鼓励餐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大家知道,餐饮业在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中占比每年都在10%以上,近几个月消费的恢复与增长,餐饮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餐饮业具有经济属性,通过老年助餐服务这项工作的推进,让餐饮业体现出它的社会属性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鼓励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充分利用社区空间资源,支持设立早餐点、老年食堂等社区餐饮网点,为广大老年朋友提供质优价廉、信得过的助餐服务。谢谢大家。

封面新闻记者

《行动方案》提出,发展老年助餐要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请问就“政府补一点”,财政部门下一步有何打算?谢谢。

宋其超:

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财政部门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发展,2016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都通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安排资金,在全国部分城市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试点,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助餐服务在内的基本养老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方案》明确提出发展老年助餐要坚持“政府补一点”,下一步财政部门将从以下三方面来支持开展老年助餐服务。

一是积极筹措资金,助力老年助餐服务。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统筹考虑工作推进情况、财力状况等因素,积极筹措资金支持老年助餐服务。中央财政将安排一定的引导资金,对地方予以适当补助。同时,各地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助餐服务可持续,财政可承受。

二是细化补助政策,分门别类精准补助。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方案》的要求,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助餐模式特点的补助政策,分门别类细化对不同助餐机构、不同助餐对象的补助方式和补助标准,确保补助政策精准有效,针对助餐机构,可综合考虑助餐服务人次和质量、老年人满意度等因素,给予一定的运营补助或者是综合性奖励补助。针对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可根据失能等级、经济困难程度等不同情况给予差异化补贴。刚才唐部长也讲了,我们开展的老年助餐服务是有偿服务,不是免费服务,政府应该针对老年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补贴。

三是强化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补助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同时,要定期对补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建立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机制,并适时优化和完善财政补助政策,真正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花出效益来。谢谢。

邢慧娜: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凤凰卫视记者:

在《行动方案》印发之后,如何指导推动各地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谢谢。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司长 俞建良: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也注意到,这次文件的名字叫《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可以看到关键词是“积极”和“行动”,这意味着这个文件的重点要放在落实和真抓实干上,所以文件的落实是一项重要工作。下一步,我们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指导地方抓好落实。

一是因地制宜稳步有序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不是现在才启动,实际上很多地方已经开展,而且有很好的基础。目前,全国已有18个省份全面开展老年助餐服务这项工作,但是也有些地方相对来说进展慢了一点、工作基础差了一点,所以现在我们重点是指导各地对照《行动方案》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或者细化完善已有方案。对已在全区域推行老年助餐服务的省份,指导其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巩固优化服务网络、供给模式和运行机制,推动服务向城乡社区下沉,着力增进服务的可及性、可持续性。对尚在局部区域推行老年助餐服务的省份,指导其重点在扩面增量上下功夫,认真评估自身财力状况,加强多渠道供给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全面开展老年助餐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二是聚焦短板弱项精准施策。针对农村地区整体工作基础薄弱、助餐服务难以形成市场化规模的情况,要指导各地把农村地区作为工作重点,结合实际采取倾斜性措施,支持农村地区扩大服务供给,鼓励灵活多样解决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针对各地普遍反映的助餐服务持续发展难问题,指导各地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引导充分做好老年助餐服务需求的调研摸底,摸清当地老年人真实的助餐需求、就餐方式和价格承受能力,掌握已有的供给渠道、可利用资源和有效模式,推动服务合理布局,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就是老年人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二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聚焦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实施分类补贴,不搞一个标准,不搞相互攀比,也不提倡“免费餐”,重点要在“助”字上下功夫、做文章;三要坚持政府扶持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支持推动经营主体降成本、提质量、树品牌,实现保本微利、可持续发展。

三是灵活多样创新服务方式。从现在的情况看,各地方已经有很多很好的助餐服务方式,有的是利用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拓展老年助餐服务功能,有的是依托社会餐饮企业设立老年餐桌或者助餐点,有的推动学校和单位食堂向老年人开放,有的通过中央厨房开展配餐服务,还有各种互助和志愿服务的形式。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指导各地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整合利用好现有资源、现有设施场地、现有物流网络、现有信息平台,尊重群众意愿,探索各具特色、方便有效的助餐服务方式。要力戒形式主义,不设硬性指标,避免“一刀切”,造成资源浪费。

四是多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发展助餐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领域,需要统筹各方面力量,动员全社会参与。要推动各地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履行好民政部门的牵头职责,依托同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协调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商务、税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做好项目支持、财政投入、就业扶持、规划用地、设施配建、农村助餐、企业参与、税收优惠、食品消防安全监管等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优势,鼓励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和人士、志愿者等力量广泛参与。要督促家庭尽责、支持个人尽力。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格局。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邢慧娜:

还有记者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得到提问机会,我们的工作人员就在现场,您有什么问题可以和工作人员再沟通。今天的吹风会就到这里,感谢几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再见。

本文编选自“中国网”,智通财经编辑:严文才。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