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恐慌引市场急呼“紧急降息”,鲍威尔如何破局?

8月初公布的就业数据意外下滑,让市场对美联储是否会更激进地降息以避免经济硬着陆产生了疑虑。

智通财经APP获悉,自2022年初以来,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带领的美国决策者一直在尝试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通过提高利率来缓解价格压力,同时避免经济陷入衰退——这一理想状态被经济学家们称为“软着陆”。尽管历史上实现这一目标的案例寥寥无几,但随着通胀率的下降和经济增长的持续,美联储内外的经济学家们开始逐渐相信,决策者们这次或许能够成功。

然而,8月初公布的就业数据意外下滑,加上随后全球市场的动荡,让市场对美联储是否会感受到压力、进而比原计划更激进地降息以避免经济硬着陆产生了疑虑。

1. 软着陆的定义

软着陆是指央行通过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成功地减缓经济增速以抑制需求,将通胀率引导至目标水平(美联储的目标为2%),同时避免经济严重下滑和失业率显著上升。实现这一点需要精准的政策制定和一定的好运。

2. 美联储曾经实现过这一目标吗?

历史上,美联储仅在1994-1995年期间,在艾伦·格林斯潘的领导下,通过将利率翻倍至6%,实现了经济增长的放缓而未导致经济衰退,尽管这一过程中伴随着信贷紧缩和一些不利后果。这一政策的紧缩效应对债券市场投资者造成了重大财务冲击,其影响深远,甚至触发了1994年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县的破产事件。同样,墨西哥经济也受到了剧烈波动的影响,不得不向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请求紧急财政援助,以稳定其经济状况。

image.png

image.png

3. 其他成功的案例

并非所有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例如,1994-95年的美联储副主席艾伦·布林德指出,在过去五十年中,美联储还实现了几次“相当软”的着陆。2001年的经济衰退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美联储通过提前两年的加息,成功地将经济衰退控制在了非常温和的八个月内。

4. 本次软着陆的可能性

当前,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似乎很大,但劳动力市场的快速放缓带来了风险。通胀率已从2022年6月的9.1%大幅下降至2024年6月的3.0%,而失业率虽然上升至4.3%,但仍处于历史低位。美联储的经济学家们在上一年度撤回了他们对于经济只会经历轻微衰退的预测。与此同时,独立经济学家们也重新评估了他们的看法。根据7月份的调查,参与调查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在未来12个月内遭遇衰退的概率为30%。然而,鉴于近期就业市场的疲软迹象,高盛的经济学家们已经将美国在未来一年内衰退的可能性预测从15%上调至25%,反映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有所增加。

5. 未来的挑战

尽管2023年经济增长强劲,但进入2024年后,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明显放缓,使经济更易受到外部冲击。此外,美联储最近加息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家庭和企业的借贷成本上升可能成为新的挑战。在通胀高企时期依赖储蓄维持消费的家庭,现在正面临一个严峻现实:他们必须支付信用卡债务上日益飙升的高利率。与此同时,企业也感受到了压力,因为疫情期间积累的债务陆续到期,借贷成本大幅上升。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达了对实现经济软着陆的信心,他在7月31日对记者表示,"当然,我们的工作远未结束。我们正密切监测经济的发展趋势。"这反映了决策者对经济前景的持续关注和审慎态度。

6. 鲍威尔的策略

鲍威尔一直在为9月及以后的降息做准备,尽管一些市场人士认为美联储应该更大幅度地降息。美联储的计划是随着通胀的下降逐步降低利率,为经济提供支持而不引发新的价格压力。7月份的就业数据公布之后,市场情绪陷入紧张与不安,美国及全球股市的下跌反映出这种情绪。这种市场动态可能会给鲍威尔的任务增添复杂性。一些投资者因应这种不稳定性,开始呼吁美联储应即刻采取紧急措施降低利率,而不是按原计划等到9月份再作调整。

7. 紧急降息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且并不符合那些急切呼吁者的期望。在鲍威尔的领导下,美联储的政策制定核心——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历来只在面临真正紧急状况时才会实施大规模的政策调整。例如,在2020年3月,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FOMC迅速作出反应,将基准利率大幅下调1.5个百分点,直至降至接近零的水平。而在2022年,面对通胀的急剧攀升,FOMC则分别采取了50个和75个基点的加息措施。

这些剧烈的政策波动通常被视作对紧急情况的激进反应。然而,许多密切关注美联储的经济学家认为,7月份的就业市场数据并未构成足够的威胁,以促使美联储采取如此激烈的行动。美联储官员们也一直强调,他们更倾向于基于长期经济趋势来制定政策,而非单一经济报告的短期波动。

综上所述,尽管实现经济软着陆的路途充满挑战,但美联储和市场经济学家们正密切关注经济指标,以期在控制通胀和支持经济增长之间找到平衡点。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