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美国经济背后的“幽灵”

作者: 西泽研究院 2018-12-14 07:20:21
一个个真实的美国公民的生活状况又会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像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给人的印象那样殷实富足呢?

本文来自西泽研究院。

译者按:

从量化宽松政策到逐步加息,从美股不断创新高到中美利差缩窄,从经济强势复苏到中美贸易战一波三折,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其一举一动都会对全球各国带来巨大的冲击,这彰显了美国的综合国力与全球霸主地位。在这些大开大合的背后,一个个真实的美国公民的生活状况又会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像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给人的印象那样殷实富足呢?统计数字会告诉我们答案。

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我们通常只关注平均数字,但这样做有时会导致严重的错误。比方说,在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偏差会使得平均财富水平和平均收入水平失去意义。图1给出了美国人均财富的分布情况。最富有的1%的人拥有的财富总量大约等于最贫穷的90%的人拥有的财富总量。这一财富分配状况与1935至1940年的情况类似。

屏幕快照 2018-12-14 07.03.05.png

如果把美国人按照财富总量按照前40%和后60%划分成两个群体的话,我们可以更好地洞悉在平均财富总量或平均收入等平均值指标背后,收入位于后60%的大多数美国人的真实生活状况,他们的真实生存状况并不为收入处于前40%的美国人所熟知。

底层的“60%”

我们先从收入状况等经济问题入手,再逐步过渡到生活状况以及政治状况等差异。长期来看,这部分人群的收入状况大体上有以下几个特征:

1、劳动收入停滞不前,财富差距不断加大。

自1980年以来,美国家庭实际收入几乎没有增长。与此同时,收入前40%的家庭的平均收入是收入后60%的家庭的平均收入的4倍。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一数字呈现出增长趋势:收入位于前40%的家庭的收入继续增加,而收入位于后60%的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开始轻微下降。到2016年底,两者的收入之比增加到了10倍,这比1980年的4倍又增加了6倍。

屏幕快照 2018-12-14 07.03.14.png

此外,对于收入后60%的群体,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家庭以储蓄或者投资金融资产的形式积累财富。根据美联储最近的调查,对于收入位于后60%的大多数人来说,即使是拿出400美元作为应急资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屏幕快照 2018-12-14 07.03.25.png

译者注:图中给出了不同收入人群中支出超过收入的人员的比重。与收入水平处于前40%的人群相比,收入水平处于后60%的人群中有更多的人入不敷出。

2、与其他群体相比,在扣除社保缴纳和税收之后,中产阶级的收入和财富状况恶化程度最大。

图4给出了税收以及各种转移支付对于收入的影响。与实际劳动收入不同,在2008年以前,不同收入群体的转移收入都有所增加。这主要源于不断增加的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特别是医疗保障。此外,收入位于后60%的人群尽管在这些转移支付总额上比不上中产阶级,但是在增长率上却优于中产阶级。特别是,自1980年以来,中产阶级所获取的税收减免和转移支付的增长率低于收入位于后60%的群体(如图4右图所示),尽管两者在数值水平上都不是很高。这主要源于政府对于低收入群体提供的支持。

屏幕快照 2018-12-14 07.06.55.png

译者注:为便于比较,作者以1980年为基准,采用了指数化的处理方式。左图为真实收入的绝对水平,右图为绝对收入的增长率。

此外,制造业的衰退也是造成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状况下滑的原因之一。从图5中可以看到,自1997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下滑了大约30%,这给从事制造业的中产阶级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屏幕快照 2018-12-14 07.04.16.png

3、资产负债情况的差异使得收入位于前40%的群体受益于资本性收入,而后60%的人的利益相对受损。

收入位于后60%的群体,在他们的家庭资产负债表里,储蓄等高流动性资产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像汽车、房地产以及商业股权等非流动性资产却占了资产的大多数。与之相比,负债主要集中于学生贷款、汽车贷款以及信用卡贷款等成本较高的项目。

屏幕快照 2018-12-14 07.04.24.png

在养老金方面,对于收入位于后60%的群体,只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具有养老金储蓄账户,而对于收入位于前40%的家庭,这一数字是80%。在平均储蓄量上,两个群体间也差距巨大:前40%的家庭平均储蓄超过25万美元,后60%的家庭只有2.5万美元左右。

屏幕快照 2018-12-14 07.04.31.png

4、收入位于后60%的群体死亡率在上升,心里和身体的健康程度在恶化。

自2000年以来,这部分群体的非自然死亡率上升了大约20%,自杀率上升了50%,35岁到64岁的非自然死亡率比收入前40%的人群高两倍还多。

屏幕快照 2018-12-14 07.04.52.png

译者注:左图为美国的情况,根据收入分成前40%和后60%两个群体,样本人群均为年龄在35岁至64岁的个体;右图为主要国家每年非自然死亡的人数。

没有大学学位的白人(男性)生活状况恶化程度最为严重

对于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美国劳动者来说,相关统计数字反映出他们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

现在,没有大学学位的劳动者的收入仅为那些上过大学的劳动者收入的一半;没有大学学位的人中自认为生活不如意的比重从1990年的9%上升到现在的18%,而对于那些拥有大学学位的人来说,这一比例几乎没有变化;工作年龄人口待业比率方面,没有大学学位的人群中这一比率从1980年的7%上升到现在的15%;在非自然死亡率方面,35-64岁的人群中,没有大学学位的人群的非自然死亡率几乎比那些上过大学的同龄人高3倍。

屏幕快照 2018-12-14 07.05.01.png

译者注:左图为美国白人群体每年的死亡人数,右图为美国非白人群体每年的死亡人数,红线代表没有大学学位的人群,绿线代表有大学学位的人群,蓝线是平均水平

总结

平均值统计指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掩盖经济的真实情况,从而导致政策制定者进行错误的政策干预。如果仅仅关注平均值指标,美联储可能会得出像“平均健康状况不断好转”这样错误的结论,这会让他们对于经济运行情况、劳动力市场状况、通胀率、资本化程度等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制定不合时宜的政策,导致经济出现问题。经济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又会引起社会、政治等方面衍生出新的问题。所以,在评判经济真实的状况时,政策制定者需要考察经济体的结构性因素,通常这些因素并不能够通过简单的平均值指标显现出来。

(编辑:刘怀洋)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