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可折叠手机元年”的名头,实至名归。
自小米1月下旬在微博公开了首台双折叠屏手机后,三星预计2月20日推出可折叠手机,华为的可折叠手机也将在2月24日正式亮相。
可折叠是OLED屏的最大特点,与LCD屏不同,OLED色彩艳丽,自发光,轻薄可柔性强,手机厂商推出可折叠手机,将加速OLED屏的快速渗透。
根据AVC统计,2017年OLED手机的渗透率约25%,2018年可升至30%,与LCD屏70%的市场份额相比,OLED替换空间明显,增量巨大。
资本市场闻风而动,OLED概念股被“炒上了天”。以A股的OLED概念指数为例,该指数2月1日开始拉升,短短七个交易日,爆拉30%。其中,突破三星柔性OLED技术封锁的京东方A(000725)七个交易日涨超50%。
事实上,除了A股,港股也有不少OLED概念股,随便一炒也是三四成的股价涨幅。随着市场对OLED屏的反复炒作,相信更多的投资机会将浮出水面。
为此,智通财经APP整理了港股的OLED概念股,这其中包括京东方精电(00710)、信利国际(00732)、中航国际控股(00161)、安捷利实业(01639)、亿都国际控股(00259)、SOLOMON SYSTECH(02878)。
这些概念股中,究竟谁能在OLED持续渗透的大趋势中获益,读完本文,或许你将有个详细的了解。
京东方精电
京东方精电是京东方旗下公司,京东方持有其54.41%的已发行股份,从历史数据看,京东方精电尾随京东方股价变化的概率极大,这次也不例外,在京东方大涨超50%的情况下,京东方精电亦涨超40%。
股价相似度较高的背后,除了持股关系,京东方精电在业务上与京东方有很大关系。京东方精电是京东方的唯一车载显示模组及系统业务平台,双方在面板研发、生产流程、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入的合作。
京东方精电目前有两大业务,即汽车显示屏业务和工业显示屏业务,而汽车显示屏业务是公司业务大头,2018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高至75%。
然而,由于汽车显示屏竞争剧烈,导致毛利率下滑,且国内汽车消费大幅下降后,京东方精电扣非归母净利润持续下滑,基本面并不好。目前,京东方已启动车载OLED产品的研发,成功后或许对京东方精电的业务有所帮助。
但当下,京东方精电的涨幅完全是“蹭热度”,京东方股价是操作京东方精电的先行指标。截至2月18日收盘,京东方精电的动态PE已高达104.2倍。
信利国际
与京东方精电这样有“靠山”的企业相比,信利国际凭自身的实力在OLED概念火爆之日起,实现了九个交易日最大涨幅超42%的“壮举”。
该公司业务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液晶显示器和消费类电子产品。2017年时,液晶显示器业务收入占比为72.75%,消费类电子产品为27.25%。液晶显示器业务包括液晶体显示器及触控屏产品,而电子消费产品包括微型相机模组、指纹识别模组、个人保健产品及电子设备。
由于占大头的液晶显示器业务产品主要面向智能手机,因此,在国内手机产商的存量竞争下,2018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5.3%。为了将业务主体偏向非智能手机业务,该公司大力发展第5代TFT-LCD项目。
这其中包括2018年底在四川眉山正式投产的第5代TFT-LCD高端显示器项目模组,预计于今年6月全部投产,第6代生产线预计将于2019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公司在2018年上半年报中表示,汕尾的第5代TFT-LCD生产线也将试产。但这些产线都是LCD产线,且距离量产仍有一段时间。
当然,该公司也有OLED产线,比如惠州月产能3万片,正在运行中的OLED生产线,但值得注意的是,该产线属于刚性显示屏,即不可折叠,且代数较低,是第4.5代产品。事实上,早在2017年7月14,信利国际便和眉山市人民政府签订框架协议,投资404亿人民币开发TFT-LCD项目及AMOLED项目。
而今,眉山的TFT-LCD项目已开始投产,但AMOLED项目显然并不那么顺利,截至2018年11月30日,信利国际已是第9次发布关于成立AMOLED合资公司的延迟寄发通函,因此,眉山的第六代AMOLED产线至少到2020年才能投产。
综合来看,信利国际短期内的业绩还是与智能手机市场高度相关,2019年1月该公司收入录得同比14.3%的增长,是否来自于眉山第5代TFT-LCD高端显示器模组的收入贡献有待观察,在眉山的第六代AMOLED产线正式投产之前,信利国际都是OLED的“伪概念股”,且公司分拆信利汕尾在深交所上市的申请未被批准,炒概念、炒预期可以,但是千万别“上了头”。
亿都(国际控股)
亿都主要从事研发、制造及销售液晶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模组,以2017年数据看,该公司的液晶模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为66.03%,其次是液晶显示器,占比28.38%,液晶显示器相关产品占比5.57%。
与京东方精电的“拼爹”和信利国际的自力更生不同,亿都走的是“母凭子贵”路线。该公司当前并未直接生产OLED产品,但旗下的联营公司却与OLED关联不小,凭借着联营公司的关系,亿都在OLED概念股火爆之时,实现了9个交易日最大涨幅36%的好成绩。
智通财经APP查阅发现,亿都参股的公司包括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枣庄维信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分别为43.87%、35.10%、40%。前两个公司是开发、制造和销售有机发光显示器产品,即OLED产品,枣庄维信诺是开发柔性印刷电路板及OLED相关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柔性印刷电路板也是OLED概念的一种,因为屏幕折叠时,也需要产品内部的电路板可折叠,所以柔性OLED折叠屏的使用,也必将带动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需求。
事实上,上述三家联营企业都是与在深交所上市的维信诺(002387)合资成立的,小米的双折叠手机屏幕便是由小米与维信诺联合开发,维信诺与相关投资方已签订协议,投资440亿打造合肥第6代AMOLED产品的生产线。
但亿都与维信诺联营的三家企业显然没有这样的核心资产,在有机发光显示器市场竞争愈加剧烈时,亿都也是果断的选择了以除税前2.5亿港元的价钱卖掉了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43.87%的全部股权。因此,亿都目前与唯信诺联营的公司为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枣庄维信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其实,三家联营公司为亿都贡献的收入都不多,以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数据为例,三家联营公司的利润为960万港元,占亿都总利润的比率仅为一成。不过,枣庄唯信诺的利润较去年同期录得大幅增长,若随着维信诺AMOLED项目的逐渐推进,枣庄维信诺能以柔性电路板产品分一杯羹,那么对于亿都也是有利的,但短期内仍不会有明显效果。
且亿都的行政总裁李国伟从2018年9月10日开始便逐渐增持公司股票,截至目前,增持次数已高达49次之多,2月15日更是一次性增持4779万股。自己掏钱真金白银增持,这是否也能说明管理层对企业有信心?
中航国际控股
和亿都与上市公司联营不同,中航国际控股则是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目前,中航国际控股持有深天马A(000050)14.24%的股份,成为深天马A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因此,随着深天马A在A股爆炒中八个交易日涨近78.98%后,中航国际控股也录得了25%的最大涨幅。
深天马A目前有两条OLED产线,上海有一条0.75万月产能的5.5代OLED产线,已在运营中,产品为刚性显示屏,不可折叠。另一条产线是位于武汉的第六代柔性产品项目,月产能3.75万片,于2018年6月已开始量产,且该公司在国际信息显示协会展示周上推出了柔性5.99WQ的折叠显示屏。与此同时,中航国际控股也是深南电路(002916)的第一大股东。因此,持有深天马A股份的中航国际控股算是半个“纯种OLED概念股”。
但怎奈自身业务偏差,中航国际控股收入除了来自深天马A和深南电路,还有自己的两大业务,分别是中高档手表制造及世界名表连锁销售,以及国际工程和贸易物流。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来自于深天马A和深南电路,该部分收入2017年时占比52.73%,而国际工程和贸易物流收入占比23.86%。
中航国际已于日前发布2018年盈警,公司归母净利润由2017年的4亿变为亏损,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国际工程业务低迷,海外工程暂停数月,且国际航运市场持续放缓,录得分部业务亏损。
由于自身业务的不给力以及市值相对于其他OLED概念股偏大,即使持股深天马A,中航国际控股在概念的爆炒之下,涨幅并不算大。若后续自身业务有所改善,当再次炒概念之时,中航国际也不失为一个好标的。
安捷利实业
在笔者看来,安捷利实业也能蹭上“OLED概念股”热点,因为屏幕的折叠也需要电路板的折叠,而安捷利实业便是一家专业从事柔性电路板(FPC)设计的公司。2017年时,该公司柔性电路板业务收入占比93.71%,柔性封装基板业务收入占比4.45%。安捷利实业也是苹果概念股,为苹果提供柔性基板产品。
自OLED概念股爆炒以来,安捷利实业最大涨幅19.8%。相信随着可折叠手机的渗透,安捷利实业的柔性电路板业务也将从中受益。
SOLOMON SYSTECH
SOLOMON SYSTECH也是“OLED概念股”之一,但该公司的主要技术是针对于PMOLED。AMOLED与PMOLED都属于OLED,两者的区别在于驱动方式的不同,AMOLED为有源驱动,而PMOLED为无源驱动。
AMOLED的有源驱动能实现高亮度、高分辨率、高色彩、低能耗,适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而PMOLED结构简单,能有效降低成本,但耗电量大,寿命低,产品尺寸局限于5寸之内。由于两种技术的区别,决定了AMOLED的市场潜力远大于PMOLED。
SOLOMON SYSTECH在先进显示中提供PMOLED显示和OLED照明产品,以及双稳态产品。2018年上半年,公司的先进显示业务按销售额同比增长39%至2590万美元。但该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回看过去,营业利润几乎是亏的。
但市场不管这些,炒起概念来那叫一个疯狂,从2月1日至今,最大涨幅54.8%,当然,这也得益于该公司仅7亿的市值。